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中的」愚民「的真正含義

道德經中的」愚民「的真正含義

道德經商釋

李寶臣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①,將以愚之②。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③;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④,亦稽式⑤。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⑥,然後乃至大順⑦。

①明:使之聰明。

②愚:使之愚蠢。

③賊:傷害,危害。

④兩者:指「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⑤稽式:法式,法則。或作「楷式」。

⑥反:通「返」。

⑦順:自然。

古代善於為道之人,不會教導人民變得多麼具有機謀,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樸實。人們之所以難於統治,就是因為他們心機太多。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之幸。把這兩者治國的方式弄明白了,是一個原則,也叫 「玄德」。玄德深遠高妙,差異於諸多事物,但卻最終歸於成功之道。

以今人之論,老子似有愚民之嫌。若「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如果沒有背景文字予以輔助,這不就是為統治階級出謀劃策,而且謀劃得很陰險狡詐。其實非也。老子絕對不是為迎合統治者的需要而提出愚民之論的。「他是願人與我同愚,泯除世上一切階級,做到物我兼我的大平等,這樣自可減少人間的許多齟齠紛爭。」(張默生《老子》) 陳鼓應也說:「老子認為政治的好環,常繫於統治者的處心和做法。統治者若是真誠樸質,才能導出良好的政風,有良好的政風,社會才能趨於安寧;如果統治者機巧黠滑,就會產生敗壞的政風。政風敗壞,人們就相互偽詐,彼此賊害,而社會將無寧日了。基於這些,老子才期望統治者導民以『愚』。老子生當亂世,感於世亂的根源莫過於大家攻心鬥智,競相偽飾,因此呼籲人們揚棄世俗價值的糾紛,而返樸歸真。老子針對時弊,而作為這種憤世矯枉的言論。」(《老子註譯及評價》)對老子「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的主張,陳鼓應先生有深入切實的評價,這個評價極為中肯。老子希望人們不要被智巧、爭奪搞得心迷神亂,不要泯滅原始的質樸、淳厚的人性,要因順自然,而本章所講的「愚」,其實就是質樸、自然的另一表述詞句。

當我們明白了老子的全部意思之後就會發現,他並沒有讓誰愚蠢或被愚蠢,而是號召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都回歸到樸素的境界中來。不要有那麼多的機巧,更不要讓人們學習那麼多機巧。因為,機巧的東西一定是建立在一個人或一群人對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的欺詐或欺騙的基礎上的。所謂一個人利用機巧而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了利益,一定會有人被這種機巧蒙蔽或欺騙。而當這些被欺騙者一旦反省過來或明白以後也運用同樣的方式去矇騙曾經矇騙過他的人或把這些機巧運用於其他人的時候,這個社會也就永遠都不會有安寧的那一天了。在這樣的意義上講,老子希望統治者不適用機巧而採取原始的方式統治別人反而倒成了一種大智慧。而你不用機巧去統治別人或用合乎「道」或順其自然的方式去統治別人,更容易為統治者接受。如此,這個社會也就和諧了。

這才是老子的核心意思。千萬不要誤以為老子是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更不是宣導者。

之於企業管理亦然。不管什麼樣的企業都離不開腳踏實地地工作,只有老老實實地工作才會創造出對社會有價值的貢獻。這個似乎不用懷疑。問題的關鍵是,在我們這個紅塵時代大家都不去比如何努力工作,而是天天尋找所謂的機巧。論及企業亦有人如是劃分:一流企業做資本,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似乎做產品的企業家都是傻子。難道我們大家都去做資本運營世界就繁榮了嗎?人人都貪婪地盯著結果,而不探討如何把事情做好,如是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現實生活也是如此,由於今天的互聯網使得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或因互聯網促進了第三產業的泡沫化,很多人不再關注實體經濟,這可是棄本逐末之舉,久之會使得整個經濟秩序出現比例失衡或混亂。何以治之?老子有答案給我們: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相信老闆們明白此道。

李寶臣

河北承德人,文化學者、書法家、詩人、著名企業管理諮詢專家。幼時甚喜《四書五經》,五十年初心不改,一以貫之。有著《論語商釋》等二十餘部。為國內千百家企業提供起名與諮詢服務。

李寶臣不僅是個文化人,而是個兼具文人智慧與商人思維的兩棲人才

主要著作

大型《論語》解讀著作《論語商釋》

大型《易經》解讀著作《易經商釋》

大型《道德經》解讀著作《道德經商釋》

《並非荒誕的理論——獻給雄心勃勃的老闆們》

《正版西遊記續集——猴氏公司》

《企業家通論》

《現代保險通釋》

《中外廣告妙語點評》

《一個策劃大帥的奇思妙想——黃粱二夢》

《李游天下》

《李寶臣評點歷代吟酒詩》

《滾滾紅塵裸想曲——現代烏托邦》

《李寶臣品鑒古今酒聯》

《放浪吟哦》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與商業智慧 的精彩文章:

至德之世,大道興隆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TAG:國學與商業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