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顏值滿滿又能吃的可食地景,讓平淡無奇的陽台和院落變的有趣起來

顏值滿滿又能吃的可食地景,讓平淡無奇的陽台和院落變的有趣起來

美觀又美味的可食地景

其實,改造城市地景,在城市居民區「種地」,對於一些西方國家來說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從社區菜園(community garden)到學校農園(school garden),都能讓城市人也享受晴耕雨讀的愜意。而且,隨著「朴門永續設計理念」的日益普及,將自家本來平淡無趣的草坪改造成美觀又美味的「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更是潮流趨勢所在。

雖然對於我國城市居民來說,自家能有個小院子的還不多,但是打造可食陽台和屋頂則是很容易的事。當然,可食地景和普通的農園是不一樣的,那麼這個概念從何而來呢?

什麼是可食地景?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ing),顧名思義,不是簡單的種地,而是用設計生態園林的方式去設計農園,讓農園也變得非常富有美感和生態價值。它的出現緣於人們在種地和維護城市綠化之間的矛盾。

在美國,一些種菜發燒友為了不「破壞」前院統一規劃的草坪景觀,不得不「偷偷摸摸」把菜種在後院。但是如果能將菜園設計得如同美觀別緻的園林一樣,大家就更容易擴大種植面積,最終甚至整個居住區的環境都能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也越來越健康和生態。在這樣的思考下,「可食地景」這一全新的園林設計理念就誕生了。

歐洲的形式花園中,蔬菜是跟其他花草種植在一起的

可食地景的來源:傳統文化的復興

與其說可食地景是新事物,不如說它是傳統文化的復興。將農作物和裝飾性植物種在一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的園林都用到過可食地景的技藝。早在10世紀,本篤會的僧侶就在玫瑰園的外圍種植草藥。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開始有意識地將農作物和純粹裝飾性的植物分開來種植。

現代城市田園到1970年代才經歷了它的復興。到今天,出於保護環境和改善食品安全的考慮,它更加成為人們熱衷的話題。在自家的前庭後院種蔬菜、水果和草藥可以省下很多錢,同時也是降低食物里程和家庭能耗的好辦法。

在1980年代,園林設計師、環保主義者Robert Kourik發明了這個有趣的術語「可食地景」,它代表著園林設計與農業生產的融合。隨後,Rosalind Creasy在1982年發表了《The Complete Book of Edible Landscaping》(可食地景完全指南)一書,將這一概念帶到了主流的園林設計界當中。

蔬菜是跟其他花草種植在一起,可搭配出豐富色彩

可食地景的價值:美景.美味.環保

可食地景很強調創意。也許你的確不喜歡現在城市裡呆板的綠草坪;菜地很實用,但是一排排的田壟和城市景觀又很不協調。其實,精心設計的菜園完全可以很驚艷!用果樹、蔬菜、草藥,特別是可食的開花植物,可食地景能將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和美味。

可食地景的環保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常見的綠化草坪不僅耗費大量水資源,也要用到化肥和農藥去維繫它單一的生態系統。修建草坪更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國外,草坪唯一的實際作用也許是讓人躺著曬太陽;在中國,精心被維護的草坪則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那所有辛勤工作有何意義呢?為什麼不用可食地景去代替那些沒什麼實際用處的植物呢?

蔬菜與花草搭配出美感

蔬菜與樹木相搭配


Descanso garden,是一個位於洛杉磯城郊的佔地150英畝的公園。它已經作為傳統的植物園存在了幾十年之久。但是當一位可食地景設計師Fritz Haeg在這座公園做了一次研討會之後,Descanso公園就對其中心區域進行了徹底的改造。這個中心區域是市民進入Descanso公園看到的第一個展示區域。中心區被一分兩半,一半被種上修建整齊的草坪,另一半則是美麗的可食花園。鮮明對比產生的視覺衝擊,讓人們不禁對自己的生存環境深深反思。

Haeg最初是建築師,但是近幾年,他帶領的「可食居所」(edible estate)活動從美國到英國都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洛杉磯Descanso花園的資深園藝師被Haeg的點子深深打動了。「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擔心著食品價格、食品安全,進口食品的環境和社會影響,但是覺得能做的事不多……為什麼我們不能創造一個展示,讓人們直觀地看到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環境的可能性呢?」就是這樣,Descanso 的「可食居所展示園」(edible estate demonstration garden)誕生了。

可食居所展示園

在展示園中央,是一座小木屋的「骨架」——它代表著最典型的美國居所的模樣。房子的一側,是普通的修建整齊的草坪,另一側是可食地景——或者說是精心設計的農園。這不僅是視覺的對比,也是作為對照的「實驗田」——這兩片園子都被專業園藝師和當地的學生們照看著,他們對比維持兩種不同的園子對水、肥料、人力和能源的需求量,並且對「產出值」也做了詳細記錄——收穫的食物、綠肥以及生物多樣性。哪方更勝一籌,可想而知了。

在南加州溫暖的早春里,展示園已經長出了鬱鬱蔥蔥的綠葉蔬菜、豆類、草莓、以及可食的花朵。被允許過冬的植物可以自然地播種,學生們很高興能看到這一場景,而設計師Haeg也覺得這是美麗自然賜予的禮物。

鬱鬱蔥蔥的蔬菜園,像美麗自然賜予的禮物

「很多參觀者原本是以為在這裡會看到那些典型的整潔、修建平整的園林和草坪,就像你會在任何其他城市公園看到的一樣。」Haeg說,「但是當他們走進來,看到這片可食地景,他們感受到一種完全不同的美感。這片『農園』中有非常豐富的色彩,植物被按照形狀和質地搭配起來——根本就不遜色於一般的裝飾性花園。而且更妙的是這些植物都可以吃!我們希望人們能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美』?」

展示園中種植有柿子、石榴、蘋果、金桔、蜜桃,還有很多柑橘屬果樹,它們都有非常芬芳的花朵,香氣能傳播到很遠處,吸引了大量的蜜蜂和蝴蝶來授粉,成為公園裡一道美麗的風景。園藝師Sullivan說,「人們根本就意識不到這麼小的空間能產出多少食物。這裡的產出完全可以滿足一個普通家庭對蔬果的需要,而其實這個園子的面積甚至比他們家裡的草坪面積還要小很多!我們邀請參觀者和學生們直接品嘗園中長著的食物,但是這些每天『品嘗』的消耗對於產量根本一點影響都沒有。剩下的食物被收穫後就直接送到本地的食物銀行。」

人們根本就意識不到這麼小的空間能產出多少食物

可食地景有著豐富的色彩,按照形狀和質地搭配起來根本就不遜色於一般的裝飾性花園


Descanso公園只是可是地景的眾多典型範例的一個代表。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可食園林正出現在城市居民的視野中。

在馬薩諸塞的北安普頓,「餓鬼麵包店」將小麥種子作為贈品送給客戶,鼓勵人們在家中種小麥。他們有個美麗的夢——希望有一天當地社區能生產足夠的有機小麥,直接提供給麵包店。

在亞利桑那的斯克戴爾,一位藝術家說,將她前院草坪改造成可食地景後,發現鄰居常常在她家門口減慢車速,僅僅為了看看她種了什麼好吃的。

在美國西北部,園藝俱樂部、大學校外活動組織、可食地景設計師正在對於居住空間小的人們宣傳這門新的技藝。對於沒有庭院的家庭來說,社區農園就提供非常好的建造可食花園的機會。一個社區農園通常由一小批申請人共同打理,共同協商分配收穫。在西雅圖的市區,儘管已經有6000個社區農園,還是有數以千計的市民在申請更多的社區農園建設機會。

是啊,想想看,和照料草坪相比,可食地景並不會花費太多的勞作時間,而且能減緩氣候變化、增強食品安全,幫助我們減少食物里程、實踐低碳生活、節約家庭開銷等等,而且還能讓人們充分利用家中的灰水、廚餘垃圾,甚至將舊傢具改造成花園裡的各種設施,讓人們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為什麼我們還要用那「老一套」的園林綠化方式呢?

餐桌計劃:藉由收割過程創作出特別又壯觀的稻田地景藝術

景觀可使空間發揮更大效用:即摘即食的概念餐廳田園景觀,此理念類似於英國約克市一家餐廳的做法——效仿德國人,把自家餐廳的牆壁當成菜園子,用培植出來的蔬菜招待和招攬客人


陽台小菜園小空間大作用

對於中國城市居民來說,可食地景似乎是一座美好而遙遠的伊甸園。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能做!也許,你也有一個小小的陽台或者露台,那就可以從小家開始,通過精心的設計讓「菜地」更具有裝飾性。比如將對於光線和水分有同樣需要的植物種在一起,把美觀的可食開花植物和比較「樸素」的葉菜組合在一起種植,自製花架打造藤蔓「立體綠化」,簡單的改造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關鍵是,一物多用,能吃又能看的可食景觀會讓小空間發揮最大的作用。

可食公園關於吃與美的思考

當然,這些小家中的行動還遠遠不能夠改變社區和公園的面貌。但是至少我們可以一起來思考——我們的園林應該是什麼樣?我們真的覺得非常整齊劃一的,只能看、不能碰不能吃的綠化才是「美」的嗎?在空氣質量較好的中小城市,為什麼不能在市中心打造一些可食公園呢?

民間行動城市農夫

其實,很多人已經在行動。比如浙江紹興一家紡織廠就在其公司樓頂打造了數千平米的空中菜園,民間環保組織根與芽的「心田計劃」、自然之友的「親親自然小花園」項目等都帶著城裡孩子在校園中一起做都市小農夫……這些努力離可食地景其實已經很接近。

願景人們在社區公園種菜

也許總會有一天,我們可以和鄰居一起在社區公園種菜,孩子從小就能懂得「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我們的生存環境可以一天天變好,「城市」不再是熱島效應和空氣污染的代名詞……只要我們想,這些夢可以成真。

「你可以種一片豌豆,既愉悅了眼睛,又滿足了胃口。」莫林· 麥克曼介紹自家花園的用途,「我認為人們日漸對自己種植食物越來越感興趣,我不會使用任何對我的小花園有害的物質,因為只有有機種植,才能長出最健康、最安全的可口蔬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態分子 的精彩文章:

TAG:生態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