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數字地球到航天星際,賽思庫的CIMS要用垂直大數據+AI助力智慧院所

從數字地球到航天星際,賽思庫的CIMS要用垂直大數據+AI助力智慧院所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8月15日報道

1998年,美國副總統戈爾在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開幕典禮上發表演說「數字地球:認識二十一世紀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旨在將地球上大量散落在各處、未被充分利用的信息建立出有效的動態資料庫;二十年後,儘管這個浩大的「數字地球」工程仍在全世界的努力之下尚建設中,可地球上的各行各業卻在「從數字化加速到信息化,再到知識化,最終實現智慧化」的最優路徑上有條不紊。而在像保障國家安全的軍工領域和從地球到星際的航天領域等行業,卻因為高技術壁壘形成的高市場障礙,在「智慧化」的進程上顯得發展緩慢。

據賽思庫創始人兼CEO黨煒介紹,航天產品質量保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元器件質量與可靠性。作為工業基礎、萬物之本的元器件,其不僅佔到航天軍工裝備成本比例的50%~80%,更是在以往質量問題中元器件因素比例高達85%。而元器件的質量保證則涉及到各個環節,包括生產過程的質量保證和使用過程的質量保證(或稱應用領域的質量保證)兩部分。元器件使用質量保證流程包括:選用、採購、監製、下廠驗收、到貨檢驗、補充篩選、特殊試驗、發放、貯存和傳遞、裝聯、調試、整機現場使用、失效分析、質量反饋等過程。

據了解,黨煒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元器件專家組成員,大型系統元器件與可靠性專家組組長,神舟/天宮/ 天舟系列空間應用任務元器件與可靠性負責人,中法SVOM衛星國際評審委員會成員、最年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賽思庫首席科學家康銳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航可靠性研究所總工、國重實驗室學委會主席,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

事實上,正是因為元器件五花八門的型號和龐大的信息含量,以及航天軍工裝備在設計和製造的過程中,元器件需要歷經各種繁雜的流程,各院所工程師在選擇元器件上自然也是十分慎重。然而由於行業天然的技術隔離,目前眾多院所甚至還停留在元器件使用智慧化1.0的基礎上:以紙張或EXCEL表格記錄信息,靠有經驗的專家來人工把關並選型。根據媒體報道,我國航天工程師的平均年齡僅在三十齣頭,且因學歷較高大多從業資歷尚不長,退休專家被返聘的情況十分普遍。人才的斷層、技術的傳承、行業的創新等都亟需現代技術手段解決。

賽思庫的CIMS是一個以大數據支撐元器件規劃、認證、選型、採購、質保(檢測)的元器件綜合管理系統,對比目前約100元/條的元器件數據成本,其不僅有1000萬餘條免費數據,解決了目前航天員所的信息嚴重不對稱,使航天軍工設計師選用國產元器件的效率得到「顛覆式」提升——由2個月縮短至5分鐘;且其獨特先進的演算法、機器自主學習等,為元器件提供了更精準的選型和統型,在保證型號統一、提升質量、且盡量國產化的前提下也節約了驗證成本。

黨煒解釋到:一個航天軍工裝備的設計製造往往需要成千上萬的元器件,相同型號的元器件更容易控制質量。我國航天事業起步較晚,早前基本都是進口,國產元器件得不到市場機會就難以迭代,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民族工業短板將更難補齊。而CIMS的演算法會根據元器件信息計算出哪種進口元器件是可以被哪種國產元器件替代的,設計師選的哪些元器件是否是相似且可替代的,這些相似的元器件從演算法上分析距離是幾……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系統將根據演算法模型給出替代或統型程度。此外,由於航天裝備在太空執行任務期間的不可修復因素,每批元器件均都要經過破壞性物理分析,統型後大大減少的破壞性物理分析也可降低成本、節約資源。

在大數據統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模型計算系統判定可替代、但實際不可或不願替代的情況。此時,可人為進行標註,CIMS的自主學習將根據操作習慣進行知識梳理和分析優化,形成新的指導。另外,系統的工具級功能,專家在獲得許可權後可對項目過程中的設計更改、質量風險分析、審批指導意見及原因等進行批註。系統有效的數據挖掘和統計分析等使年輕人不僅可以學習到前輩們的知識沉澱,也能為行業建立更好的知識管理體系,使專家們數十年積累的知識得以記錄並傳承。

對比賽思庫此前的蜂鳥雲測+雲採購等產品,CIMS則是可面向企業、院所進行私有化部署的綜合性系統,即內網版。元器件數據按國家保密相關規定進行物理隔離、確保安全,航天軍工裝備研發設計師、質量管理人員、項目負責人等可根據不同許可權體驗「內網版」智能服務。在「院所級」客戶中,不僅提高了元器件數據的規範性和管理效率,減少其附加值約一半的工作量,並同時提升項目的內部人員的協同運作,在任務規劃、流程管理上加強驅動執行,從客觀和主觀上雙重增效。而在合作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上下游協調,也能共同促進行業生態。

一直以來,缺乏對決策所需情況的全面了解,是阻礙院所級人員智慧科研生產的主要原因。2015年,隨著「智慧院所」的提出,在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後,從元器件的單個及綜合信息數據的獲取;到智能計算分析的機器標準化決策;再到工程師們在項目完成期間的進度控制,工具協作輔助精準執行;以及最終項目的流程優化、反饋修正,行業的知識管理,人才的銜接、培養等全面的提質降本增效。

將智慧化引進航天軍工等垂直行業,對於賽思庫來說並不容易。目前,賽思庫的元器件綜合管理系統CIMS、蜂鳥雲測、雲採購等都經過了數次迭代,且為了適應不同性質的客戶,CIMS在解決共性需求的基礎版之外還可為各院所開發定製版,實現通用功能標準化並可柔性配置,從而滿足不同需求的靈活應用。不僅使院所客戶可隨時改變定製化功能需求,還節約了定製開發的成本,在中電20所、航天一院物流中心等的航天軍工相關院所合作客戶中,有很高的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特色」的MCN,下一個落腳點在哪裡?
深入布局醫療領域,健康有益發布AI健康醫療智慧大腦ego2.0系統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