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王室崛起的最後一次努力:四國聯合軍沒打贏一國

周王室崛起的最後一次努力:四國聯合軍沒打贏一國

原標題:周王室崛起的最後一次努力:四國聯合軍沒打贏一國


夏商周為上古三代,周武王領諸侯滅了商紂王領導的商,從而開始了統治中國長達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周朝建立之初,以姜太公為師,姬旦為丞相,再加上召公、畢公等功勛名望輔助,四海臣服,諸侯朝拜。


轉眼西周到了宣王時期,因為他的父親厲王頗有商紂王之風,著名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就是說的他,周國的子民被他搞得不得不起兵反抗,想殺厲公,厲公是個孬種,拋下妻兒老小逃了。國民還想殺宣王(此時還是太子),好在厲王有一個好臣子召公,召公把自己的兒子拖出來,對國人說是太子,救了宣王一命。


周武王(雕像)


十幾年後,周厲王死了,宣王即位,勵精圖治,任用賢臣,意圖中興。宣王也算是有作為的天子,周朝一度中興,但也遠比不上武王時的盛世,特別是周厲王晚期,兩次兵敗,把周王室的精兵損失得差不多。


厲王之後是幽王,幽王比他祖父還厲害,居然為了小老婆,玩起了有實權的諸侯,還得罪了北方的姜戎,直接導致西周滅亡,幽王之後平王。

周平王東遷,原來還算可以的周,徹底成為比大諸侯還弱的小國,外交上弱也就算了,內政上周王也沒有實權,權力歸於執政的鄭莊公。平王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誰叫自己這個王是靠著庄公和外祖父通過各種政治交易得來的呢。



鄭莊公


鄭莊公跟周平王是從兄弟,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庶弟,鄭桓公傳武公到庄公。按道理關係還是挺親近的,但畢竟王權不容分,周平王還是極不願意的,所以平王寵信虢公,虢公也是周王室宗親,不過很遠了。周平王想把庄公的權力分一半給虢公,這下鄭莊公不樂意了,你平王落難時,是我的爺爺和父親保你出來,你現在剛坐穩江山,就翻臉不認人。


鄭莊公一生氣,平王就怕了,現在鄭國正強勢,庄公又是執政,平王只能認輸,還跟庄公互換質子,開了天子與諸侯換質子的惡例。

平王死後,因為長子早死,傳位給孫子桓王,桓王對爺爺委曲求全的態度很鄙視,他想學曾祖父一樣,再次中興周,奈何他沒有宣王的本事,反而因為把執政給了虢公,得罪了鄭公,鄭公於是不再理會桓王,周天子於是糾結蔡國、陳國、衛國等諸侯一起攻打鄭國。



周平王遷都


桓王領著周王室的六師居中,虢公領蔡國人、衛國人居右,周公統陳國人居左、三路大軍浩蕩盪奔往鄭國,沒想到鄭國公子元是個高人,他分析了周王室的軍隊,覺得雖然聯軍很強,但是軍隊中的諸侯陳國剛經歷過動亂,國人沒心思戰鬥,只要鄭國軍隊先攻擊陳國軍隊,肯定一觸即潰,其它諸侯的軍隊一見陳國軍隊敗退,也會跟著逃跑,而周王室的軍隊也會因此而亂。


事實果然跟公子元分析得一樣,鄭軍一攻擊陳國軍隊,陳國軍隊馬上就跑路,其它軍隊一見陳國軍隊跑了,也跟著跑,周桓王大敗,周王室想崛起的最後一次努力歸於失敗,四國聯合軍沒打贏鄭國一家。

周桓王伐鄭,是周王室為自己江山作的最後一次努力,也是他們不甘心失去天子的權力,不甘心「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拼的最後一把,可惜周桓王能力平平,一方面做的事安全沒有天子的風度,不顧周禮,像奪鄭四邑,同時把原屬溫國的十二邑給了鄭國,使得周天子失信於諸侯,自毀長城,維繫周天子與諸侯的最後一根紐帶也喪失。



東周地圖


另一方面,桓王也不任賢臣,用良策,以圖使得國家強盛,反而學會了宣王的窮兵黷武,認不清形勢,不會利用諸侯的力量,同時錯估自己的實力,輕啟兵禍,進攻鄭國並敗於鄭國。鄭國是周最親近的諸侯,周伐鄭,連最後一塊屏障也失去了。

歷史上很多這種有大志卻無大謀的帝王,表面看他們作的決策很正確,事實上卻是認不清形勢。鄭不朝見周天子,周桓王以此討伐他有錯嗎?表面上看完全沒錯,因為桓王是天子,庄公是臣下,臣下必須定時朝見天子,這是禮法,也是規矩。


但是桓王忽略了一個事實,所謂禮法,規矩都必需以實力為前提,沒有實力,周天子就是玉皇太帝也沒人理你。後世也出了這麼一位,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máo),領著幾百人去打司馬昭,結果被司馬昭殺害,不過曹髦的行為還可以理解,因為他知道曹氏被司馬氏所替,也就他這一代的事情,早死晚死都一樣,作最後一博,也算有臉去見先祖。(註:參考資料《史記》、《左傳》,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路雨絲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武將經常篡位,趙匡胤是如何解決此問題的,並非以文御武
小探千古毒後呂雉的真與假,是權力欲爆表還是不得已的自我保護

TAG:史路雨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