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媽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媽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來源:

echo小茵茵(ID:echoxiaoyinyin)


最近,台灣上新了一部關於家庭親子的短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如果對紀伯倫那段詩詞熟悉,就知道這個劇名就是來自於那首經典詩詞。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這部劇一共有5個故事,每個故事2集。我最先看的是第一、二集,叫做《媽媽的遙控器》,其實這個故事有點科幻類型,一開始的時候有點壓抑,通過各種鏡頭切換,交代了一下背景,一個女人離婚了,老公出軌還生了個孩子。離婚後,女人放棄房子,選擇了自己的孩子。







離婚後,丈夫把屬於他的東西讓搬家公司來搬走,這個媽媽當時看到搬家工人踩髒了地板,就瘋狂地去擦地板,順帶給全屋做了一次清潔。其實這個時候導演就告訴大家,

這個媽媽有點強迫症,一切都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如果被打破了,就很不安。







她在打掃衛生的時候,在孩子的床底下翻出了一盒東西,原來是孩子偷偷去刻章,班主任、教導老師的簽名章,偽造成績單的時候用的。






媽媽知道後很生氣,但和孩子溝通無果。下樓買煙,坐在公交站長椅上,看到了隔壁的廣告,是讓孩子變得聽話的一個教育廣告。




比較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廣告里的主持人出現,給了她一個遙控器,這是一個可以讓時間倒退的遙控器。







於是這個媽媽用著這個遙控器,讓15歲的兒子,連續十幾天重複過同一天,她對孩子說,媽媽再給你一次機會,其實她想兒子對她誠實,拿出真正的成績單,但兒子也倔強,偏不。






這個遙控器徹底讓這個媽媽變成了一個控制狂魔。說真的,我自己看她的鏡頭的時候,都覺得好恐怖。她讓孩子上補習班,重複十幾次,她說:







這個控制狂媽媽,不顧孩子的抗議,取消了他的畢業旅行,就是為了讓他去補習班,就連老師上門勸說,她一點情面都不給,推辭了。






後來,在圖書館裡,男孩認識了他的初戀,一個很活潑可愛喜歡畫畫的女孩子,為此,他對媽媽撒謊,不去補習班,其實每天都在圖書館和女孩一起學習。







這段早戀的劇情,簡直是這個故事裡唯一讓人輕鬆甜蜜的地方,能真正感覺到15歲時候該有的活力和樣子,也稍微讓觀眾喘口氣。



但沒多久,早戀就被媽媽發現了,她強迫孩子不能再去圖書館,也要求他和女孩斷了一切來往,當她要求兒子說出:







但兒子拒絕了,於是控制狂媽媽又拿出了遙控器,把時間倒流,倒流到認識女孩之前的日子。






當他再次醒來,發現女孩完全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他是誰,只有他自己記住了兩人過往的一切,這樣的落差讓他感覺不到任何希望。

一個控制慾望超強的媽媽、無窮無盡的補習班、因為補習而錯過的畢業旅行、被媽媽輕視的友情和早戀,一切的一切,都壓垮了他所有的意志。




於是男孩自殺了,割脈、觸電、跳樓……但一次次地,他媽媽用遙控器把時間倒流到沒有自殺之前,一次次地救活他。




當他在床上起來,發現自己還活著,眼神空蕩蕩地問媽媽「你還要我死幾次?」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看不下去了。







時間一下子就來到了男孩長大成人,他成了公司的一名經理,工作出色,有一個相愛的女友,雖然他的媽媽並不喜歡這個女孩子。




媽媽依然就是那個媽媽。她瞞著男孩約了一個她喜歡的女孩子來相親,努力地湊合,後來才發現,女孩子原來早就訂婚了,訂婚對象同樣是一個女孩。




就在那個天台上,兩個人坦誠說起自己喜歡的人,說起了曾經。女孩說:







因為這次談話,男主意識到其實自己根本忘不了初戀,他給媽媽安排了一個歐洲團旅行,當天,回到他媽媽的家裡,想拿回一直被鎖在保險箱里的遙控器,結果,媽媽卻因為忘記護照回家了,看到了一切。







最後,男孩用遙控器,回到了遇見初戀的那一天,他重新回到了15歲,去填補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即使15歲的那年,他還有無窮無盡的補習班,和一個控制狂媽媽,但他已經回到了人生里,最美好的那一天。







影片前半部分有不少壓抑的鏡頭和對話,身為觀眾,都能感覺到一個控制狂媽媽從語言上帶來的壓力。看劇過程中,我一直告訴自己,

這個媽呀,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以後自己一定不能活成她這樣。




如果去分析這個媽媽,也是個悲情人物,她在發現兒子早戀的時候,歇斯底里地像個瘋婆子一樣喊出「你和你爸一樣,讓我失望!」







可以看出,她對待老公和兒子一樣,有很大的期望,也有不少的要求,但過度的期望讓一家人都受不了,婚姻失敗了,孩子自殺了。

在離婚後,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要求孩子,把「我會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不要讓媽媽失望」這樣的一句話當成人生信條。在孩子觸底反抗的時候,還一直給自己洗腦「你現在恨我沒關係,你以後會感謝我的」。







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逼到了一個逃無可逃的地步。






即使孩子以後真的考上好的大學,有好的前程,他真的會感謝這個媽媽嗎?我覺得不會,這個媽媽只求結果,不看過程,把成功當成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我們的一生,除了事業,還需要有戀人、朋友、社交關係。這些在這個媽媽看來,都是不需要的。她依然堅持「只有媽媽才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




陪孩子走到最後的人,可能是他的伴侶、他的家庭、他的重要朋友,但真的不會是我們。學會放手,是給自己和孩子的一個成全。




我們的人生,不僅僅只有孩子。




你可以做他的燈塔,用盡自己的力量,給他照射出未來的路,但卻不能陪同他一起上路。




你只能站在原地,散發自己的光芒,照射到再也無法達到的遠方,目送著孩子遠去。



推薦閱讀




給女孩底線教育,給男孩陽光教育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百億身家,卻一分錢不留給兒子!原因竟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文摘 的精彩文章:

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有哪些東西

TAG:每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