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神這麼優秀,新片必須安利一波

男神這麼優秀,新片必須安利一波

男神伊桑·霍克出新片啦!

不知道他是誰?

在你們情迷小李子、布拉德·皮特等好萊塢小鮮肉的時候,廠長就已經被他的《死亡詩社》、《愛在黎明破曉前》圈粉了。

(《死亡詩社》里性格靦腆、具有詩人氣質的陶德)

(《愛在黎明破曉前》里帥氣的美國青年傑西)

作為文藝片導演的心頭好,伊桑飾演的角色往往都透露著乾淨的氣質。

就拿今天的這部新片來說,他演一個婚姻不幸、中年喪子的牧師。

穿著肅穆的黑色,表情凝重,一個人撐起了整部電影。

《第一歸正會》

越老越有魅力,說的就是伊桑·霍克這樣的男演員。

新片中,大多是面部大特寫的鏡頭,他都用過硬的演技扛下來了。

尤其是富有層次的感情變化,以及最後殉道時的高潮,看得人心一直揪著。

GIF

伊桑飾演的牧師叫Toller,是美國某小鎮上的一名牧師。

他的工作十分單調,除了聽人禱告,就是擔任教堂的歷史講解員。

而他每天的生活也很規律,吃飯、睡覺、寫日記。

寫日記是他堅持了多年的一個習慣,每年12個月,月月如此。

但他有一個怪癖,等到攢夠一定的日記量,他就會一把火全都燒掉,彷彿這些文字從來不存在。

無妻無子無社交,Toller就像一個苦行僧,承受著生活的孤獨和虛無。

直到一對年輕夫婦闖進他的世界,Toller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一次禱告完畢,一個名叫Mary的年輕女子告訴Toller,她的丈夫反對要孩子。

在美國,社區牧師某種程度擔任著類似於中國居委會的責任。

於是乎,Toller主動登門拜訪,打算跟Mary的丈夫促膝長談。

兩人無非就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他們好還是不好,展開激烈的辯論。

說實話,沒人想聽兩個大男人討論要不要孩子的問題。

導演很聰明,他找了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切入點:全球變暖。

Mary的丈夫Michael是個極端的環保分子,非常關心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破壞。

在他的觀念里,如果他的孩子長到他那麼大時,世界已經是2050年了。

到那時,海平面淹了哪裡,地球會變成什麼樣,誰都不好說。

所以,生孩子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聽聽,為了不要孩子,環境破壞都能成為理由。

看著眼前的男人唾液飛濺,Toller意識到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說到底,生不生孩子都是人家的家事,自己只是牧師,不是上帝,無法左右人類的主觀意志。

沒想到,本想小事化了的Toller被告知Michael私藏自殺式炸彈。

之後,他就親眼目睹了Michael被爆頭的血腥場面。

這是全片最失控的一幕,估計發現死者時,觀眾和牧師一樣震驚。

重度抑鬱症患者,激進的環保分子,脫離現世的理想主義者,是可以說死就死的。

對他們來說,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沒有生的希望。

Michael的自殺對妻子和牧師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們為亡者辦了一個小型的葬禮。

依照遺囑,Michael希望在某片被污染的海域舉辦葬禮,並把骨灰撒進大海。

結果,這一行為引起了周圍一個工廠大亨的不滿。(其實是殃及到他們的利益了)

他們堅持稱Toller這一行為是碰觸了政治因素,導致Toller的上級很難堪。

可能我們很難理解,在宗教感很強的國家,很多宗教和政治是緊密相連的。

他們會把宗教當作統治的一種手段,通過舉辦一些宗教活動,實現政治目的。

好比影片最後要舉辦的教堂成立250周年慶,就是邀請了許多商界政界人物參加。

如果擱到從前,Toller一定不會反感這種行為,應該說,他早已麻木不仁。

但自從Michael自殺後,他的意識彷彿被死去的Michael附體,也變成了一名激進的環保分子。

在各種談話中,他開始有意無意表達出保護環境的觀念。

當發現自己什麼也改變不了時,他竟然產生了殉道的念頭。

可以說,電影幾乎就是伊桑·霍克的個人秀,甚至有網友說,這是導演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

的確,Toller給了伊桑很多的發揮空間。

不管是基於伊桑話癆式的表演方式,還是刻畫Toller這麼一個反抗的中年loser,導演都是想通過角色,表達他內心保守的宗教觀念,以及對世界飛速變化的掙扎。

作為一名成熟的劇作家,保羅·施拉德曾因《計程車司機》和《憤怒的公牛》揚名在外。

在他的劇本里,總是有一個自我毀滅的主角,必須通過痛苦的犧牲或是暴力的宣洩才能完成自我救贖。

在此之前,永遠都是壓抑再壓抑。

(《計程車司機》劇照)

《第一歸正會》也一樣,4:3的屏幕比例、小鎮冬天乾淨的街道、高聳純白的教堂、教堂正中央的十字架,都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還有男主Toller難捱的獨身生活,同樣讓人喘不過氣。

兒子被自己勸去參軍,結果戰死在伊拉克,妻離子散。

常年被胃病折磨,還有便血的情況,甚至被查出胃病有癌變的趨向。

如果不是多多少少還和Mary還來往,可能某天早上,這個孤獨老男人的屍體就會被發現。

拋卻這些壓抑不說,電影中有兩處讓人覺得倍感暖心。

一處是Toller和Mary在馬路上騎單車,配合著Toller低沉溫厚的旁白,我們知道他已經20年沒摸過車把了。

在這裡,鏡頭是從下至上進行拍攝的。

GIF

那一刻,觀眾彷彿跟著搖搖晃晃的鏡頭,和兩人一起騎著單車,仰頭看天。

天空是那麼一塵不染,Toller感受到了久違的自由和幸福。

另一處是兩人一起神遊地球,這是全片最科幻的地方。

Toller和Mary身子貼著身子,不帶一絲情慾,只是感受著對方的呼吸,穿過雪山、冰川、大海、森林、垃圾場、被污染的海域......

GIF

GIF

很多人認為導演想表達的主題太雜:宗教、環保、政治、中年危機。

導致他故事都沒講好,角色就被推上殉道的刑場,準備來一場自我犧牲式的救贖。

對於這一點,我很贊同。

如果不是伊桑·霍克用演技撐起了整部片子,電影必然會中途垮掉。

其實,仔細想想,導演不過是想利用宗教、環保、政治等話題來引入個人存在的意義。

不管有沒有經歷Micheal自殺這件事,Toller一直都處於自我迷失自我否定的焦慮中。

他要不麻木不仁,對同事的示好、上級的關心、身邊的變化無動於衷。

要不走另一個極端,彷彿一夜之間變成上帝的代言人,自以為是地去懲治那些破壞環境的政客、商人。

好在,他的死亡計劃沒有「得逞」。

在最後一刻,Mary及時攔下Toller,Mary一眼看穿了Toller的念頭,對視許久後,兩人終於相擁在了一起。

GIF

有人說Mary和Toller之間是愛情,最後是愛情的力量讓Toller放棄了自殺。

廠長不這麼認為,人與人感情很微妙,如果非要用明顯的界限去定義,會破壞其中的真實和美好。

我更願意相信,是Mary肚子里新生命給了Toller生的勇氣。

畢竟,希望再渺茫,只要還閃著微微亮光,就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工廠 的精彩文章:

演戲、出櫃、公開相親,79歲的他是世界上最潮的網紅

TAG:電影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