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的體溫為什麼總是37℃左右?

人的體溫為什麼總是37℃左右?



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時


護士會拿一個體溫計出來


甩一甩

測一會


看一看


37℃


沒事就好







不論是春如四季的北方戶外


還是四季如春的空調房

人的體溫一直都能維持在37℃左右


這可是人類進化出的優異成績


一起來看看吧!


這兩天的天氣溫度總是上上下下的,可是無論天氣溫度咋變,我們人類的正常體溫都是恆定的。




人類是怎麼做到保持體溫的?



完成人類這一使命的體溫調節中樞就位於

下丘腦。







體溫調節中樞






下丘腦

位於丘腦溝以下,形成第三腦室下部的側壁和底部。重量僅4g,佔全腦的0.3%左右。




作為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內有很多感知溫度變化的熱敏和冷敏神經元,它們把標準體溫設定為37℃。






所以

正常人的體溫在36.2~37.2℃之間

,晝夜溫差不超過1℃。循環血液不斷地把溫度變化的信號傳遞給溫控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時刻監控著體溫變化,一旦人體深部溫度偏離正常範圍,下丘腦立即啟動產熱、保熱或散熱的程序。




人體能量來源



人體的能量完全來自飲食

。除空氣外,食物營養維持人體所有生命運動之需,包括維持正常體溫。




如果攝入的熱量遠遠超過身體的需要,

多餘部分被轉化為脂肪

。身體的「內熱」通過血液循環均勻分布到身體各個部位,皮膚除外。









體溫調節




皮膚

既是環境溫度的感受器官,更是重要的體溫調節器官,它的作用是

雙向

的。







在環境溫度遠遠低於正常體溫時,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體表輻射散熱減少或停止,汗腺完全停止分泌,

達到保熱的目的

此時,皮膚「冰涼」,提示要多穿衣服來保溫。人還可以通過降低代謝速率來減少熱量消耗,睡眠時呼吸減弱、心跳減慢就是例證,這多少有點類似於冬眠。




還有一種產熱方式是骨骼肌運動,肌肉收縮時產生巨大的熱量,人類對此認識非常深刻,在寒冷的冬季奔走幾步立即感到溫暖就是這個道理。







呼吸、排尿和排糞都會散熱,但所佔比例很小。通過皮膚的輻射、傳導與對流和蒸發是主要散熱途徑。







當環境溫度較高或體內短期產熱過多時(比如運動之後),輻射、傳導和對流的散熱方式就不起作用,蒸發(出汗)就成為唯一的散熱方式。與隱性出汗相比,看得見的出汗有很強的散熱效果,出汗蒸發1克水分可散失2400焦(571卡)熱量。




出汗是反射行為,不受大腦控制,但受下丘腦控制。







當然,人類還可以通過各種降溫措施來維持體溫恆定,比如避開強的熱輻射,使用風扇以加快皮膚蒸發,開啟冷空調以降低環境溫度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科普說 的精彩文章:

世界海洋日丨保護海洋 守護未來

TAG:天津科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