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孝:小鎮文學青年 or 青壯年農民作家
唐糖:網易人間編輯。
魏思孝:青年小說家,山東淄博人。出版小說集《小鎮憂鬱青年的十八種死法》。
本期我們與魏思孝連線,聊聊這個不嚮往遠方的「非典型文學青年」如何與寫作「死磕」。下一期我們將繼續與他對話,談談他眼中的小鎮青年與文學,以及他在小鎮的生活。
(點擊後可自動後台播放)
唐糖:為什麼不喜歡旅遊?有的人會覺得旅遊可以放鬆,也許還能開開眼界。
魏思孝:首先是農村長大的,經濟條件有限,也沒有旅遊的傳統,覺得這應該是城裡人乾的事,或者用我母親的話說,有錢沒地方花了才去旅遊。農村人應該做的事,就是勤勞,然後賺錢,攢錢,應對可能發生的一切意外。活下去都比較勉強了,還談什麼旅遊呢。
我對旅遊沒興趣,一是我本身的性格就是這樣,不喜歡四處走動,懶惰,在路上的感覺對我來說並不好,而且陌生總帶給人焦慮感。我還是更喜歡在熟知的環境中。
總有人告訴我,作家要四處走走,搜集素材。也許有的作家需要這樣,但並不包括我,我的寫作是局限於生活經驗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導遊、驢友、長途車司機可能是更稱職的作家。
唐糖:目前旅遊過的地方,最喜歡哪兒?時間、金錢都足夠的話,你最想去這個星球的哪個地方?
魏思孝:可能談不上旅遊,就是去濟南郊區一座山裡集中培訓過兩次,每次都是一周時間。管吃管住,沒事跑跑步,挺自在的。有種療養院的感覺,我覺得挺好的,不需要自己操心什麼。
時間和金錢足夠的話,我大概會聽朋友的意見,他們想去哪,我負責花銷。希望目的地空氣好,氣候好,景色好,總之以養生為主。我不喜歡挑戰極端天氣和惡劣的環境,不是那種和自己過不去的人。
唐糖:在你心中,有像毛姆口中那樣、讓你有歸屬感的精神故鄉嗎?
魏思孝:我現在租住在市區,有空回村裡。離村越近,整個人的心態就越放鬆,看到路上熟悉的人和物,這些人有些出現在我的小說中。這讓我有歸屬感。
唐糖:從旅遊這個問題開始,其實是因為你寫的這篇文章,原標題是《一個文學青年的存活之道》。文學青年這個詞,至少在外人看來,會覺得和遠方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看到你說不喜歡旅遊,我就撲哧一笑,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就蠻好奇你為什麼不喜歡。這樣,可以概括你是一個鄉村文學青年嗎?
魏思孝:我覺得我是一個處在青壯年時期的農民作家吧,30多了,這個表述包含了自己的出身,也有現在從事的事情。
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精神家園和心靈的故鄉,只有在這裡,他們的心才能夠安靜下來。
在這裡才終於找到了一種歸屬感。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唐糖:在成為文學青年的路上,有沒有某一個時刻:OK,我要開始寫作了?
魏思孝:2006 年秋天,我大二,下午放學後,在回宿舍的路上,心血來潮在盜版書攤上買了本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翻開第一頁,我忍不住從床上起來,大聲念給同學聽,不過他們都沒什麼太大的感覺。
我覺得好的作家就是這樣,讓你萌生創作的慾望。
唐糖:一開始寫作總有一個漫長的懷疑期。我可以嗎?我適合嗎?不斷質問自己。我是很唯天賦論的,我覺得有的人就是吃這碗飯的,有的人就不是,不知道你會不會認同這個觀點。
魏思孝:其實我覺得任何人都有天賦,我的天賦應該不是太高的,但是我現在更相信一個人的勤勉和節制,就是你在這個事情上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你得到的反饋就會有多少。
關於沒有下定決心要專職寫作之類的,可能是因為生活沒有把你逼到絕境上。所謂的絕境就是說,別的你都做不了,只能抓住寫作這件事兒。可能你還有其他的能力,能工作來養活自己,那可能就不會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在寫作上。
唐糖:會不會有哪個時刻,心裡暗暗說「我覺得自己是吃這碗飯的」,真正寫出一個自己特別滿意的故事?
魏思孝:《關於我飛檐走壁的一些事情》。其實是我做了一個夢,寫的內容基本上也反映了夢境。第二天起來,幾個小時就寫完了,當時相比以前的東西,好了不少。這麼一說,感覺有點像上天的饋贈。可能我是被選中要搞文學的哈哈。
我記得以前有一個電影叫《詩意的年代》,拍的是一些作家開筆會,裡面有王朔。他說如果他好長時間沒做夢,就覺得創作可能遇到問題了。
我二十一歲時,正在雲南插隊。陳清揚當時二十六歲,就在我插隊的地方當醫生。我在山下十四隊,她在山上十五隊。
有一天她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
王小波《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作者王小波。《黃金時代》是其作品系列「時代三部曲」之一,也是其中一篇同名中篇小說。
《小說》:又名《詩意的年代》。由呂樂執導的電影,王志文、王彤等參加演出,王朔、阿城、方方、余華、趙玫、陳村、林白、馬原、棉棉等作家出鏡。
講述一群當代作家被電影導演請到某賓館,討論一個話題——這個年代還有沒有詩意了。作家們各抒己見。
唐糖:曹寇老師在你的小說集《小鎮憂鬱青年的十八種死法》序言里,寫過這樣一句話:「小說在本質上確實就是寫給自己的,並且希望你不要懷疑這一點。」你怎麼理解? 你有過懷疑嗎?
魏思孝:多年前曹寇在文章中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作家要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聽起來可能沒什麼,但順利地幫我解決了認識觀的問題。有一些寫作的人,尤其是剛開始寫作的,他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寫,不值得記錄,好像不夠文學。曹寇的這句話讓我可以直面自己。
唐糖:寫作帶給你最大的快感是什麼?
魏思孝:寫作是一個受挫的過程,最大快感就是寫完的時刻,媽的,可算寫完了。
曹寇接收《南方日報》記者採訪
曹寇:1977年生,自由寫作者,現居南京。出版有小說集《操》《越來越》《屋頂長的一棵樹》《躺下去會舒服點》。
非虛構作品《水城弟兄》。另出版有長篇小說《十七年表》(原名《薩達姆時期的生活》),隨筆集《生活片》。
唐糖:我會看到你的小說里很多「奇思妙想」,甚至很多所謂「鄙俗」的想法。比如孫智正老師的「封死肛門 」之說。在這樣寫的時候,你想要表達些什麼? 還是表達本身就是意義?
魏思孝:這本書都是以前的舊作,我必須坦誠地說,有些刻意為之,顯示自己的姿態,表達下對這個世界的厭惡。奇思妙想是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令人不適,顯得臟。但那也是我在當時那個年紀、那種情況下對文學的理解。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也是造作的一種。
唐糖:那你現在會偏向哪一種?慢慢提純之後,你會希望在寫作上呈現什麼樣的風格?
魏思孝:我現在對文學的理解大概就是紀錄性。不要對這個世界發表太多的觀點,原原本本地把事情介紹出來,而且用文學性的方式,能讓讀者有閱讀的快感,這就挺不容易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文學這件事情上要有寬容的態度。有一個詞挺對的,就是你要有起碼的人文關懷,能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溫情。
這麼說來我自己好像變化也挺大的。
唐糖:文學圈裡的人很多都有小圈子,你主要和哪些人交流?會有定期的活動嗎?
魏思孝:我住在淄博,現實層面上,有時會和當地的作家吃飯聚一下,但談得最多的是圈裡的八卦,文學本身聊得不多。大概我們都覺得自己挺成熟的了,或者也沒有挽救的必要了,最多會相互鼓勵幾句,多寫。
交流多在網路上。男作家說實話我看不太上,一是缺乏自我認識,總覺得自己寫得很好,包括我。大多是互捧。
唐糖:你說最初對你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家是王小波。他作為你寫作上的一個「啟蒙者」,帶給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魏思孝:王小波是我的文學底盤,早年的寫作對他的模仿痕迹嚴重,如今說完全擺脫也不過分,平時說喜歡的作家,也習慣性忽略他,並不是遺忘,而是覺得無需明言,迄今為止最激動人心的閱讀體驗之一來自於他的《黃金時代》。當然後來也碰到更好的作品和作家,但自己也成熟了些,沒那麼容易瞎激動了。
最大的影響大多來自於他的雜文,對世界的認知,對人生的態度,他是一個稱職的導師的形象。
唐糖:你的小說集《小鎮憂鬱青年的十八種死法》里,主人公基本是「我」,另外一個就是王東。王東也是我,我也是王東。那在你看來非虛構文學和虛構文學這兩者的界限在哪裡?
魏思孝:一開始你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寫的。除了這一點,非虛構要做實地的調查,比如採訪,要盡量抹去作者幻想和虛構的成分,接近真相。
文學性也是衡量的一個重要標準。
這兩年翻得最多的是丹尼斯·約翰遜的《火車夢》,寫得特別好。
《火車夢》:作者丹尼斯·約翰遜。入圍普利策獎。主人公羅伯特·格雷恩納是20世紀初美國西部的一個工人——特殊年代的一個普通人。受家人去世的打擊,格雷恩納努力在這個嶄新而陌生的世界裡尋找活著的意義。展現了美國西部歷史和風貌——奇異的動植物,一種失落的美國生活方式——伐木工和橋樑建築工的命運。
丹尼斯·約翰遜:(1949-2017). 美國小說家。代表作有《耶穌之子》《煙樹》《火車夢》等。 長篇小說《煙樹》獲美國國家圖書獎,併入圍普利策獎短名單。2012年中篇小說《火車夢》再度入圍普利策獎短名單。
最近在同時看好幾本,都沒看完,感覺不如期待。
《紅髮女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作品。失去父親、做了挖井學徒的少年傑姆,多年以後漸漸變成一個衣食無憂的商人,但平靜的中年生活之下埋藏著不為人知的過去。
《北美殉道者花園》:美國作家托拜厄斯·沃爾夫的短篇小說集。由12篇故事組成,描繪了生活中那些鬱鬱寡歡、不得志的平凡人。
《鄉村生活圖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共收入八個短篇小說。前七個故事之間具有連貫性,人物重複出現,第八個故事發生在另一個遙遠的所在。
最輕鬆的閱讀是顧前的《有關一個女人的點滴消息》,挺喜歡的。
他寫了三十多年,沒什麼進步,一直在水準之上,挺好的。
《有關一個女人的點滴消息》:作者顧前。其第一部小說集《萎靡不振》於1999年發行。
顧前:自由作家,1985年開始發表小說,與韓東、蘇童同屬「他們」作家群。
出版作品《去別處》《嗨,好久不見》等。《去別處》獲第六屆紫金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
- Music -
oceanic space (short edit)
by aryll
- 音頻製作 -
人間工作室
與作者對話
編輯部的故事
非虛構作家的故事
人間非正式會談


TAG:人間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