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懂得理財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不懂得理財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這是一個財富膨脹的時代。

每個人都急著上車,學習炒股炒房,

生怕自己落後於人。

卻忘了

盲目投資可能會給家庭帶來財務上的風險。

此前「華為中年危機」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華為的一哥們34歲被辭退,之前月收入3萬多還有獎金,媳婦是全職太太。家裡剛貸款買了300多萬的房子,還將一套70萬的老房子做了抵押貸。本來應該也能算個中產家庭了。但兩套房子加起來每月還貸25000多,而這哥們被辭退後入不敷出,現金流吃緊,馬上陷入了各種財務危機。

GIF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最大原因是:

他缺乏基礎的理財觀念

把買房等同於投資

最後卻被房貸壓垮

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地看待理財呢?

帶著疑問,

知場小班找到了一位資深理財師

徐老師是這麼回答的

投資和理財不是同一個概念,兩者最本質的區別是關心的內容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投資關注的是錢,有一筆錢該怎麼用,怎樣錢生錢,可能會增值或投資失敗;理財關注的是人,我們本人和家庭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收穫的是我們所希望過的生活。

理財不僅是讓錢生錢,還要教我們怎麼花錢,怎麼對抗風險,如何保值財富、傳承財富。人是我們理財的目標和服務對象,而錢是我們理財的手段。我們必須把人放在最前面,所以理財就是理人,就是理生活。人理好了,錢自然理好了。

過去幾十年,幾乎全部中國人的財富都有了顯著的增長。但大家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無論是思想上、觀念上還是知識上都沒有做好做個有錢人的準備。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對待錢財的不理性行為。無論是在賺錢方面,還是在花錢或者是投資方面都表現出不理性的行為。

為了賺錢可以放棄健康、親情甚至家庭,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在花錢上表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非常節儉,捨不得消費,拚命攢錢;另一方面又為了面子或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購買並不需要的奢侈品或超出自身消費能力的商品。

在投資上表現出的不理性行為就更加普遍了:不願承擔風險又總想投機獲取暴利。總想尋找一夜暴富的機會,熱衷打探各種內幕消息,跟庄,殺進殺出短線炒作。

徐老師認為,財富由人創造,也附屬於人,並隨人而動,財富的價值也體現在為人服務上。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過去幾十年中國人在財富管理上一直未認識到的。但中國人的幸福感也並未和財富同步提升。究其原因,核心問題就是過去20年我們忽視了自身的生活,陷入了為賺錢而賺錢的財富誤區。

現在是全民學理財的時代,市面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理財節目,大部分是教大家一個經濟原理是怎麼回事,一個理財工具涉及到的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

知場和徐建明老師合作了一檔課程《徐建明:人生理財規劃課(真人案例)》,不跟大家說複雜的專業術語,也不講枯燥的經濟學原理,就用40期生動的案例,和大家講講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理財問題,通過解答問題,把徐老師所積累的經驗和理財觀傳遞給每一位聽眾,希望每一位聽眾都能有所啟發和收穫。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刻學習)

讓我們搶先看下課程乾貨滿滿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銳眼 的精彩文章:

美國GDP世界第一,為什麼還要到處借錢?美聯儲這一招太聰明

TAG:財經銳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