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之濱 西藏行

雲之濱 西藏行

離開西藏返回川南,處理數千張照片時,一幀幀優美畫面凝固成時空片段,逐一閃現。忍痛割愛,反覆清算,留下數百張,構成我揮之不去的西藏行吟全景圖。

此刻,我敲動鍵盤,用專屬文字記錄下西藏之行,我還要多次複習這些溫暖的文字與照片,閃回我的西藏時刻,守望我心靈的高度。遠離盆地丘陵的苟且,到高原尋找詩和遠方,那是對陌生異地的唯美遐想。我的西藏,就在白雲藍天之間,我得讓自己更有狀態,撇開繁瑣雜念,讓心靈自由穿行,享受悠閑時光,開啟我的「西藏+」模式,來一次雲中漫步。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美的風景在內心,最深的記憶,屬於西藏聖地。

走進西藏

▲▲▲

成都開往拉薩的Z322次班列上。火車啟動,心也啟動,窗外風景快速陳列,幻若蒙太奇。我手扶桌板趴在窗前,看窗外的陌生風景,還有那些不同風格的民居、人群、美食。

Z322次班列一直北行,在寶雞更換了機車頭。先還是前行的我忽地換成了後退,風景都在眼前快速後撤,覺得自己就這麼一路「退」進了西藏。不知不覺,我們已進入青藏高原。火車跑到西寧,我們換乘加氧內燃機車,我也得以再次正位向前行,有種挺進青藏高原的豪邁與順暢。

祁連山下,青海湖邊,火車一路呼呼向前,不久後駛入「聚寶盆」柴達木盆地,一個鹽分最充足的遼闊大地。睡夢中,我們穿越了「中國第一神山」昆崙山,穿越了念青唐古拉山,穿越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藏羚羊已經歇息,無限風光被我們一睡而過。再次夢醒,天已大亮,列車駛過當雄縣,駛過熱氣騰騰的羊八井。

聖地」拉薩,我們來啦。看,這佛光閃閃的高原,還有那厚重得足以讓時間慢下來的綿綿群山……

信仰的西藏

▲▲▲

西藏全民信教,認為人來去赤條條,死後的肉體也要通過天葬、火葬、水葬等方式返回自然,不留痕迹,那些得道高僧才配享最高級的塔葬。因此,在西藏是見不到墳墓的。天葬是西藏平民能夠享受的最好待遇,凡有過偷盜吸毒姦淫劣跡者都沒資格天葬的,這塑造了西藏的淳樸民風。被藏民視為神鳥的禿鷲是天葬的「執行者」,人們相信,死者肉體餵養神鳥後,其靈魂才會升入天堂。在西藏的崖壁岩石上,藏民畫上彩色的祈禱藏文和白色的天梯圖案,希望死者靈魂由此天梯上天堂。享用天葬的神鳥,人們在地面是看不到它們的糞便與屍體的,據傳,神鳥預感到自己將死時,就會飛向太陽飛向太空,直至把自己完全熔化,完成最後一次涅槃飛翔。

由於全民信仰藏傳佛教,藏民的生活與宗教息息相關。他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修來世,最後把一生積蓄全部捐獻給寺廟,這是他們為自己捐功德,希望來世可以變得更美好。相信來世,這是追名逐利的我輩所欠缺的,我們幾乎把物質看成了世界的全部。幸好,我們良心尚未泯滅,我們多少相信因果報應,就此抓住了一根自我救贖的稻草。

藏民的信仰是通過磕長頭、轉經筒、風誦經幡等來踐行的,這是獨屬於藏傳佛教的景觀。那些虔誠磕長頭的藏民,別看他們衣著頹廢卻內心高貴。

藏民一生需要磕長頭十萬次,才能完成修來世的業報。哪怕再遠,他們都會朝向布達拉宮朝向大昭寺,朝向他們心中的聖地,磕長頭匍匐前行,用身體丈量大地,不懼累死在朝聖的旅途中。我們在林芝到拉薩的公路上,恰好碰到三個磕長頭前往布達拉宮的信徒。導遊說,他們很可能是從四川雲南一路磕過來的,這樣磕到拉薩,至少還要兩個月吧。信仰是一種大力量。

藏民們相信,無影無形的風是有神力的,是可以替代他們誦經積功德的。於是,他們把經文印在五彩的經幡上,插在屋頂,插在山巔,插在河谷風口,插在高高壘砌的瑪尼堆上。那些經幡,是連接天地的,是替藏民給神靈傳話禱告的。西藏之行,漫山縱橫的經幡留給我又一種震撼。

西藏最盛大的信仰集中在寺廟裡,在大昭寺,在扎什倫布寺,在每一處藏地寺廟,在寺廟每一幅唐卡佛像里。後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供奉有各世班禪的靈塔,拉薩布達拉宮則供奉著各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例外。威嚴的雕塑,神奇的佛像,神秘的佛禮,幽幽的佛燈,絕世的唐卡,一摸千年的門廊柱樑,還有頂禮膜拜的僧侶信眾。

西藏是寧靜的,寺廟林立,隨你走進去,那種肅穆的氛圍自會讓你安靜下來。在寺廟裡,你是不敢高聲語的,生怕驚擾了四方神靈,驚擾了虔誠信眾。西藏,一個有信仰的地方,你來過,心靈經歷一次通透的洗禮。

文成公主的西藏

▲▲▲

「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星空為幕、山川為景,史詩級情景劇《文成公主》將歌舞西藏與民俗西藏完美展現,尤其是上百人整齊打阿嘎的歌舞場面煞是震撼人,成為西藏旅遊的又一張名片。

筆者隨著劇情重回1300多年前的盛世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派出了第一批援藏幹部,竟是雍容華貴的文成公主,將她的青春與愛情一併遠嫁給吐蕃國——那個蠻荒而野性的異域世界。盛唐兩個為王權而生的極致女人——文成公主與武則天,一個邊地一個中原,一個為國遠嫁一個逆天稱帝,幾乎囊括了美人與江山的全部故事。

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歷時半年多才到達拉薩。雄才大略的松贊干布專門為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奠定了今日布達拉宮的雛形,也開啟了漢藏兩地人民世代友好的華章。公主為西藏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與手工技藝,特別是請來了佛祖釋迦牟尼12歲等身塑像,供奉在大昭寺,成為藏地人民虔誠膜拜的聖像。極具民族融合意義的和親,讓一個柔美女子的威力勝過了血流成河的男人戰爭,拯救了原本該馬革裹屍的無數熱血男兒。

當文成公主的車隊在蒼茫中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時,漫天雪花飛舞,而威武雄壯的大唐武將們,都安睡在溫柔富貴鄉,文成公主替代了他們的征程勞頓與喋血殺伐。1300多年後,我們越發臆想起公主高天朗月下的故園之戀,還有公主藍天白雲下的深情回望。

「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這是文成公主用青春用生命詮釋的意義,這也多少含有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微妙吧。西藏往事越千年,高山河流,陽光雪域,我們依舊在追尋著公主的高貴氣息,追尋著公主和親的曠世意義。

倉央嘉措的西藏

▲▲▲

文成公主和親千年後,西藏佛國出了一個大大的另類,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橫空出世,成為雪域高原的一朵奇葩,為高寒冷峻的西藏增添了最亮色的一抹風情。這位西藏雪域最大的王,這位門巴族轉世的活佛,絕對的不愛江山愛美人。今天,大昭寺八廓街的瑪吉阿米餐廳,傳說就是倉央嘉措約會情人瑪吉阿米的地方:「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拉薩的約會之地尚在,而巍峨的布達拉宮,獨獨缺少了倉央嘉措的靈塔。這是倉央嘉措的為情所誤,還是布達拉宮的遺憾之魅?

1697年,15歲的倉央嘉措被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登基儀式),1706年,24歲的倉央嘉措在被押解途中於青海湖邊圓寂。才華出眾的年輕詩人匆匆作別紅塵,他孤獨、短暫而燦爛的一生充滿謎團,人們想像著他的離經叛道、放蕩不羈,追思著他的文采飛揚、兒女情長。他的情詩情歌被譯成多種文字,跨越了時空與國界。

倉央嘉措還出現在西藏旅遊手冊、流行歌曲以及暢銷書選題里,成為一個「遙遠神秘的意境符號」,人們以吟誦他的情詩作為一種品位的象徵。「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滾滾紅塵與邈遠梵天糾結著倉央嘉措,讓詩人心如刀絞,入世與出世撕裂著詩人的靈與肉。人間最苦是情種。曾有人到拉薩,說自己就是沖著倉央嘉措來的,沖著一首詩來的:「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最重的心事,便來自情痴倉央嘉措。

當《在那東山頂上》天籟般響徹在拉薩雲空,我彷彿聽到了倉央嘉措留給我們的情歌,「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生命的意義有多種可能,在拉薩,你需要遇見倉央嘉措,你需要趕赴一場心靈之約。「嘉措」意為「心胸廣闊如大海」,倉央嘉措的胸懷就是一片純凈的愛情海。「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倉央嘉措詩意的光芒,讓中國詩壇多出了一朵雪蓮。 西藏傳說多,雪域雲端的倉央嘉措,無疑是最凄美最真實的一個。

除卻西遊不遠行

▲▲▲

青藏高原,曾經深藏在無窮的海底海床上。地球變遷,滄海桑田,人類不過一瞬間。

平素所見景觀大多雷同,而西藏風光是面面俱佳的。欣賞過別樣西藏美景,領略過獨特藏地風情,再無風光堪比擬。藍天白雲背景下,莊嚴神聖的布達拉宮,成為我影像西藏的最佳,隨便從哪個角度抓拍,都是風景,都是唯一,就像西藏絕版的山山水水。無限美景,詩意自成。看這彩虹籠罩、白雲繚繞的純凈西藏,面對這無限的寥廓深邃,你只需心存敬畏,簡約而來。在西藏,最好的個性是本真,最美的品質是單純,本真如藍天,單純似白雲。在西藏,筆者的收穫還在於有了新的自我發現。來之前,我曾懷疑過西藏在天上?來過之後,我信了,西藏果然在天上,在雲端,在你最詩意的遠方。

把白雲裝進心靈,一洗凡塵,清空靈魂垃圾,刷新生活頁面,算是為自己的人生開光加持一次。到西藏,可以滿足你最多的心靈願望。看吧,這佛光閃閃的雪域高原,三步兩步就是天堂。高山之巔,白雲飄過,塵世的功名如風吹雲散。

西藏,一部關於靈魂與信仰的大書,面對如此高遠的時空,你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也什麼都不用懂,而那些生命低處的恩怨,早已不足掛懷。到了西藏,你可以明白生命還有一層含義,叫「空曠」。 終於打開西藏這個對話框,我看見了一種生命的底色——高原紅,一種深沉與堅韌,一種驕傲與永恆。

幾億年的變遷,海床抬升為高山大川,歲月凝練成藍天白雲,終於等來我此刻的深情款款。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西遊不遠行。西藏之後,還有什麼地方更值得心嚮往之?

文中圖片5、6、10、11源自網路,其餘為作者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薇與佐伊 的精彩文章:

行走羊卓雍措——西藏行

TAG:薇與佐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