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心!你的記憶會犯罪——冷門有趣的心理學小知識

當心!你的記憶會犯罪——冷門有趣的心理學小知識

人們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以及體驗過的情感都會在頭腦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可以保存得最久的,並且還能恢復的,就是記憶。

赫爾曼·艾賓浩斯是第一位對記憶進行科學測量研究的心理學家,他於1885年發表了著作《論記憶》。他利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進行實驗,繪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找出了記憶和時間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的記憶只能維持一瞬;有時候我們的記憶不僅包含事件本身,還伴隨著我們在事件發生時的情緒;有時候我們的記憶還會出現偏差,而不是對事件的真實還原。

1.

神奇的數字7±2

有時候我們的記憶只能維持一瞬,例如短暫記住一串數字驗證碼等,我們通常稱之為「瞬間記憶」,而在心理學中,則被稱為「短時記憶」。

有一款益智小遊戲叫「記憶翻牌」,考驗的就是我們的短時記憶。玩家在一定時間內(通常時間很短)記憶任務區域中所有卡牌的圖案,隨後卡牌翻轉,玩家選出任意兩張牌,若圖案相同則可翻開,若不相同則不可翻開。

那麼,你是否想過,我們的短時記憶到的容量到底是多少呢?

心理學家喬治·米勒提出,「7±2」是能夠描述我們記憶容量的神奇數字。艾賓浩斯和馮特甚至也認為短時記憶的容量限制在7個元素左右。

不信的話,我們不妨一起做個小實驗。

根據我們的信息加工能力,如果短時記憶的限制在7個元素左右,那麼我們的短時記憶容量就存在一個瓶頸限制。但是米勒認為記憶容量並非局限於數字7。

他引用了「比特」的概念,即1比特為1個信息單位,例如,一個字母就可以說是1比特,21個字母可以視為21個信息比特,如果每三個字母劃分成一組,那麼就變成了7個組塊。利用米勒的組塊理論,我們能夠把一長串數字或字母分成可記憶的組塊,這就增加了短時記憶所能加工的信息量。

米勒指出:「或許可以簡單地把記憶的過程看作是不斷創建組塊直到組塊的數量能夠讓我們記住全部信息為止。」


2.

不是所有的記憶都可靠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記得一件事情是這樣,但事實上卻是另外一個樣子?

弗洛伊德提出,人的記憶是會被壓抑的。英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指出,人的記憶會受到主觀的加工、遺漏和扭曲。戈登·奧爾波特和里奧·波斯特曼 (Leo J. Postman) 通過實驗證實,人們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出現不同類型的誤報。

現在我們先中場休息一下,簡單測試一下你的記憶能力。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受到主觀加工——被暗示後的記憶。

20世紀70年代早期,美國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洛夫特斯為研究不可靠的記憶設計了一系列簡單的實驗。她先播放了一段交通事故的片段後,然後向觀看者提問。洛夫特斯發現,人們在回答時很容易受到提問的措辭的影響。

例如,當問到片段中發生交通事故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少時,若問題中提到「相撞」一詞時,觀察者估計的車速均超過40公里/小時;而問題中出現「摩擦」或「接觸」等詞時,觀察者估計的車速則為30公里/小時。同樣的,當問到事故發生後現場是否有碎玻璃時,第一種情況中的觀察者普遍會說有碎玻璃,而事實上事故現場並沒有碎玻璃。也就是說,在實驗中,提問者給予觀看者有關事故細節的虛假信息會對被試的回憶造成影響。

現在讓我們繼續剛才的記憶能力的檢測。

(不要偷看答案哦~)

現在,再講一個關於虛假記憶的實驗。

洛夫特斯提供給實驗參與者四個他們兒時的故事,其中有三個是真實的,第四個關於在商場里走失的回憶是實驗者編造的虛假記憶。這個虛假記憶中含有許多從實驗參與者親人那裡搜集來的細節,比如商場場景的描述等。

實驗中,有25%的實驗參與者承認自己對在商場走失的回憶有印象。實驗結束後,洛夫特斯告訴實驗參與者提供給他們的這四個回憶中有一個是虛假的,結果24名實驗參與者中有19人指出商場走失的回憶是虛假的,但是仍然有5人對自己曾經歷過商場走失這樣的回憶深信不疑。

你是否覺得不可思議?那麼,我們來看看現場實驗中你的記憶是否可靠!


3.

記憶的七宗罪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夏克特借用了《七宗罪》和米勒的「神奇數字 7±2」的說法,提出了記憶可能出現的七種問題:健忘、無心、阻斷、錯認、暗示、偏見、持久,並將它們定義為「記憶的七宗罪」。夏克特把前三宗罪稱為「不作為之罪」,即遺忘;把後四宗罪稱為「作為之罪」,即記得。

有時候我們遺忘了重要的事情,這是因為——

第一宗罪:健忘。記憶隨時間退化,尤其是情景記憶,對近期發生的事情的記憶往往要好於久遠的事情。

第二宗罪:無心。記憶在儲存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有時我們並未對當下所做的事情給予足夠關注(比如放下鑰匙),於是大腦就將這件事作為無關信息處理了,也就不會為後來再次提取做準備。

第三宗罪:阻斷。已經存儲的記憶無法被提取。例如我們都有過覺得記憶中的那個詞就在嘴邊卻沒有辦法把它說出口的經歷。

有時我們卻牢記著我們想要遺忘的事情,這是因為——

第四宗罪:錯認。我們回憶的信息沒錯,但我們回憶的信息源卻是錯的。

第五宗罪:暗示。回憶受到回憶方式的影響,如個體的回憶受到誘導性問題的影響。

第六宗罪:持久。存儲在大腦中的令人痛苦或者煩惱的信息會不時地干擾個體,並且會在記憶中持續。這是記憶效果過於優良導致的問題。

有時我們的記憶會出現混亂,因為——

第七宗罪:偏見。回憶的扭曲,即個體回憶信息時的觀點或感受會對個體的回憶產生影響。

以上內容整理自《超圖解心理學與生活》,紫圖圖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品。轉載請註明以上版權信息。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學

了解自己,看穿別人

擁抱幸福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不知道幾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懂點心理學?
天哪,我竟然在一本正經的書里看到了這個……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