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景山那棵老槐樹上,弔死過崇禎帝,旁邊海棠樹上,也掛著一顆忠魂

景山那棵老槐樹上,弔死過崇禎帝,旁邊海棠樹上,也掛著一顆忠魂

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前一晚估計徹夜未眠,皇城裡已經人去樓空了,宮女們收拾細軟逃出了皇宮,太監們把皇城裡頭能拿的都拿上了。清晨的陽光灑進皇城,抬頭望去,好燦爛的朝陽。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天氣啊,可是皇城裡卻是死一般的寂靜,連鳥兒的聲音都沒有了。朱由檢感覺到,該是道別的時刻了。他仔細看了一眼金鑾殿,那個大臣們曾經爭吵不休的地方,眼神中閃過無數複雜的情感。

突然一個聲音將他從回憶中喚醒:「陛下,都準備妥了!」,朱由檢回頭一看,是大太監王承恩,他手捧著一包東西小心地喚著自己。見王承恩來了,朱由檢頭也不回地跨出了大殿,他邁著急切的步伐直奔景山而去,為何要這麼急,可能是怕自己臨時改主意。王承恩一路小跑地跟在朱由檢後面,兩人一同上了景山。朱由檢站在那棵老槐樹下,將事先準備好的白綾往樹枝上一搭,打上扣脖子一伸兩腿一蹬,幾秒種後告別了人世。一旁的王承恩已經泣不成聲了,他在旁邊的海棠樹上也掛上了白綾,跟著朱由檢去了。

這天中午李自成就進了皇宮,他命人搜遍了整個皇宮,就是找不到崇禎皇帝的蹤影,直到三天後士兵搜到景山上,才找到崇禎皇帝的屍體。李自成看著崇禎的屍體,心情很複雜,他曾經恨透了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可當他看著崇禎僵硬地躺在他的面前,他似乎生不起一點恨意。他命人將崇禎是屍體裝入柳木棺中,厚葬了崇禎。而一旁的王承恩,李自成對他既沒有恨也沒有怨,似乎是一個不認識的人,於是草草地安葬了王承恩。

李自成對王承恩無感,可是後來的清廷卻為王承恩樹碑立傳,康熙皇帝還對王承恩讚譽有加。這可能就是草寇和正規軍的區別吧,王承恩即便是個死人,清廷也能想到利用的價值,而反觀李自成在籠絡民心方面實在太業餘了。王承恩生前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在太監這一行業已經走到頂峰了,但跟劉瑾、魏忠賢等大太監相比,王承恩的名聲則要好太多。王承恩以殉葬的方式以全其忠義之名,作為唯一一個陪伴崇禎到最後一刻的人,他的死足夠讓他流芳千古。

清廷能為王承恩正名,當然是為了自身利益考慮,順治皇帝能為王承恩修墓立碑,並且將他安葬在崇禎皇帝的思陵門外,讓他世代守護朱由檢,當然是出於統治的需要。但作為熟知儒家忠孝禮儀的滿清皇帝,難道就沒有一絲對王承恩以身殉國的佩服之情。王承恩的陵墓歷經三百多年的風霜雨雪,如今只剩一個半徑3米的小土堆,可是墓碑上吳下倪親題的墓誌卻依舊深深地感動著前來弔唁的人。王承恩身雖死,忠魂永不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勸化 的精彩文章:

大才子題詩讚老僧,老和尚四處顯擺,一香客見了偷笑:幹得漂亮!
誰說只有武將能亂國,文狀元也能篡位,且僅此一例,還是戰爭狂魔

TAG: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