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了《刺殺騎士團長》

看了《刺殺騎士團長》

閱前警告:僅提供純文字閱讀,全文2500字左右。

本來標題想要叫做「《刺殺騎士團長》書評」,但思來想去自己似乎也沒什麼可評的,並且以在下微弱的文學功底還是不要班門弄斧為好。後來又想叫做「村上在《刺殺騎士團長》中究竟想說什麼」,但這樣問題更大,我作為區區一個小讀者,怎麼能知道作者村上春樹想要說什麼呢,況且我對村上的了解本就不多,妄加揣測寫出來的東西多半只是自己所感罷了。既是這樣,所以標題就只好叫做「看了《刺殺騎士團長》」了。

這本書在國內宣傳中總要說裡面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反思,表現了作者如何如何的反省思想等等。不過看了之後就會知道,其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描述或情節只佔書中內容很小的一部分,甚至都算不上主要情節。但是從村上春樹簡短的描寫中,仍然能看到了類似於「殺了40萬人和殺了10萬人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這樣的話,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村上的歷史觀,他肯定承認這是一場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之間的悲劇,可要是說能從中看出什麼對於侵華戰爭的反省,尤其是說對於中國人民苦難的反省,那麼就有些牽強了。我想他最多是要表達戰爭對於所有人都是殘酷的。

這本書所講的內容其實很簡單:「我」是一個大學學習美術,但現在主要靠為有錢人畫肖像畫為生的,被妻子拋棄了的日本中年男子。被妻子拋棄後,我開車在東北環遊,期間邂逅了不知名女子並上了床,又撞到開白色斯巴魯的男子並留下了深刻印象。旅遊歸來我借住在大學同學政彥的知名日本畫家父親雨田具彥位於小田園山頂的木屋中,並且辭掉了畫肖像畫的工作,想要聽從自己的內心去作畫。後來「我」在房間閣樓發現了被雨田具彥故意隱藏的日本畫——《刺殺騎士團長》,由此開始經歷了很奇幻的一段生活。先是結識了各方面都很完美的有錢人免色,接受他的委託為他畫了比較特別的肖像畫,兩人一同打開了後山叢林中的石洞,從中發現了木鈴鐺,放出了具象化為騎士團長的「理念」,期間免色幫助調查出了雨田具彥二戰時期在維也納的隱秘故事和雨田具彥弟弟經歷南京大屠殺後回國自殺的事情。再後來又結識了可能是免色親生女兒的十三歲少女真理慧,並按照免色的請求和秘密安排為她畫肖像畫。此後真理慧神秘消失,為了就她,「我」在療養院按照騎士團長的意願將他殺死,通過無面人、唐娜等「隱喻」的幫助來到有和無之間的世界走了一遭。最後,「我」和懷了可能是我自己的也可能是別人的孩子的妻子重歸於好,離開雨田具彥的居所,重新開始了平淡無奇的生活。

啰里啰嗦了那麼多,其實我講的已經很詳細了,但重新讀一遍之後發現自己還是不能清楚的說明白村上春樹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只能勉強從書中挑出三樣東西來,說說自己看完書的感受吧。

第一樣是時間,村上在書中不止一次提到「將時間拉向自己這邊」。

這句話其實很符合我現在的狀態——焦慮。真的是感覺時間總不夠用,將時間拉向自己也就意味著對時間多一份掌控。在書中,「我」是在與妻子分手後環遊東北期間說出這句話的,那個時候捨棄掉了很多東西:原來住的地方,和妻子的聯繫,以往的工作,以往的生活等等,「我」忽然變成了一個孑然一身,活得看起來很瀟洒的人。時間這種東西在這段旅程中忽然變得很充裕。後來借住到雨田具彥家中,由於相對來講與世隔絕,時間變得更加充裕,這樣才能使內心平靜下來,內心平靜下來才能夠發現以往無法發現的事情,也就是發現日本畫《刺殺騎士團長》和後山石洞。那麼,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如何將時間拉向自己呢?恐怕還是取決於我們的取捨吧,當自己能夠摒棄雜念,專註於做某幾件事情的時候,時間自然而然就向你慢慢靠近了。

第二是宿命與選擇,書中大概提到「不是自己去做選擇,而是周遭的一切逼迫你去做了某個選擇」。

村上大概是篤信宿命論的吧,我依稀記得早年間讀《挪威的森林》時也能夠感受到書中傳遞出來的強烈的宿命論。這次一樣的,因為被妻子趕出家門,所以被迫做選擇去旅遊,旅遊回來之後因為沒有地方可住,所以被迫借住在雨田具彥的屋子,又因為需要生活收入,被迫接受幫免色畫肖像畫,到後面,因為必須要拯救真理慧,所以被迫選擇殺死作為「理念」的騎士團長。現實生活中往往也是這樣,很大程度上,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基本就決定了這個人未來會有怎樣的生活,不是說否定個人改變自己生活的努力,但之所以能夠有那些成功的例子為人津津樂道,終歸因為那些例子是極少數的存在吧。那麼,我們就要安於自己的生活,碌碌無為或者乾脆接受周遭一切對於自己的安排嗎?其實那也未必。我想一個人如果能夠真正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那麼這個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會擁有一定對生活的選擇權。不要小看一句「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據我觀察,現實中大部分人並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其實連我自己也是如此。這裡說的想要做的事情是當你單純的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得到滿足,就像書中的「我」想要畫畫一樣,這種快樂並非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會得到金錢、權力、名譽、成就感或者哪怕是別人輕描淡寫的一句讚賞。這麼看來,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真的很難。正因如此,生活中去主動選擇才會很難,我們在選擇的時候看似經過了認真思考,似乎權衡了其中利弊,但不過是受制於周遭一切而做出的被迫選擇罷了。

最後是「理念」與「隱喻」。其實到現在我也不太明白書中提到的這兩樣概念是什麼意思。粗略算起來,村上春樹約莫已經是六十歲左右的人了,半截身子已經埋進了土裡,我想他對於自己的前半生多少是有所總結的吧。想來「理念」或是「隱喻」多半是村上與自己的對話罷了。書中「理念」指導「我」和真理慧去做這做那,最終又被「我」親手殺死。「隱喻」帶著「我」經歷了有和無的世界,讓「我」從中領悟了什麼,最終對生活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了。我想村上通過寫這本書也完成了與自己的和解吧,多年之後再次用「我」這個第一人稱去訴說故事,並且整本書的語言風格難免讓人覺著有太過嘮叨的嫌疑,想來也是自言自語似的嘮嗑吧。如果真是這樣,也就不怪你堆疊了那許多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文字了。

總之呢,本人愚鈍,通篇看下來,最終還是沒能讀懂這本書到底想要說什麼,加上林版的翻譯我還需要多多適應,閱讀上也不能說是多麼享受。如果你想追求閱讀愉悅感或是追求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那麼我勸你還是放棄這本書吧,如果是閑來無事隨便翻閱,倒是可以耐著性子把它看完,最後會覺著這本書還是有那麼點意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怪漫談 的精彩文章:

TAG:海怪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