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臍帶血你存了嗎?它可能是新的希望!

臍帶血你存了嗎?它可能是新的希望!

前不久,在廣州召開的第六屆臍帶血大會上,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展示了12例自體臍帶血的應用案例。這些病例代表著我國目前臍帶血應用的最新進展和方向。其中,用臍帶血治療腦癱,是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聯合韓國漢陽大學做的科研項目。效果如何呢?

來自廣東清遠的3歲男孩小波在2歲時還不會走路,被醫院確診為腦癱。2018年1月12日,醫院成功給小波回輸了自體臍血。

據小波的媽媽介紹,小波之前不能獨立行走,認知方面比較呆板一點,有時候叫他,他不會應。做了輸注以後沒有到半年,他認知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現在可以和親人有情感上的交流。「我不開心,他會過來摸我或者親我。他想要什麼,能表達,他會懂大人的意識。這是很大的改變。他現在也會獨立行走了,還沒有到半年。大概輸注後三個月的時候,我有一次出差,離開的時候他還不會走。半個月之後我回到家,他竟然自己走過來抱我!」

2018年6月21日,醫生對小波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輸注自體臍血後,小波的認知理解、發音方面有進步,其中,運動能力進步最大——由開始時的不能走路到現在能走幾十米。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常燕群介紹, 該院在2017年10月份做了第一例臍帶血輸注,到目前為止共有12例,還有1位病人在病房等候。這12例中8例是腦癱。常燕群首先肯定了自體臍帶血輸注的安全性,「沒有一例發生髮熱、噁心、嘔吐、血紅蛋白尿、瘙癢等情況,注射部位也沒有發生疼痛。」常燕群介紹,輸注後,醫院會在3個月、6個月和一年時分別進行評估。目前有4例做了第一次隨訪,2例做了2次隨訪。評估使用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GESELL)和粗大運動功能測量(GMFM)。結果顯示,每個孩子比輸注前各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提高。「一個孩子大運動是從1.8提高到3.2,卧位翻身從33%提高到50%。還有一個孩子在爬、站、走、跑等大運動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可以有意識地指認門,說出爸爸、媽媽、親親等。」 常燕群認為,自體臍血治療腦損傷的修復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北京兒科分會委員孫媛成功完成國內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兒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在自體臍帶血移植方面積累了寶貴的治療經驗。孫媛認為自體臍帶血可以用於治療很多類型的疾病,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對於實體瘤自體移植,自體臍帶血也是非常好的選擇。自身免疫病,如多發性硬化疾病,國外現在也有自體臍帶血成功治療的案例。

孫媛說,自體臍帶血無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問題,無須進行抗排異的治療。對於很多病人來說是非常安全的,也沒有植入失敗的可能發生。

孫媛介紹了6個她做過的自體臍帶血移植的兒童病例,其中有5例是再生障礙性貧血,1例是神經母細胞瘤。有一個孩子是在2010年做的治療,在此之前孫媛也有顧慮,骨髓衰竭性疾病用臍帶血移植能否達到很好的效果呢?孩子來的時候病得很重,很多醫院放棄治療。孩子移植後,也有非常嚴重的感染。而現在這個孩子已經十多歲了,做移植治療七年,已經完全治癒了,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了。孫媛發現自體臍帶血移植對於重型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最好的選擇,為什麼?因為沒有風險,花費很少,沒有排異,成功率高,基本成功率是100%。

孫媛還介紹說,自體臍帶血非常大的優勢就是治療實體瘤,比如說神經母細胞瘤或者淋巴瘤的病人都可以通過自體臍帶血移植進行治療。「人得了腫瘤之後,如果用自體移植,可能存在腫瘤細胞對幹細胞的污染,而先天留存的臍帶血不會有腫瘤細胞的污染,對於惡性病的治療有非常大的優勢。另外它有一些免疫細胞,包括NK細胞對於抗腫瘤、抗病毒都是非常有效的。這是自體臍帶血的優勢。」 2009年4月,國內進行了第一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現在生活質量非常好。國際上用自體臍帶血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報道也非常多。

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是否可以留臍帶血。這些孩子已經有病了,再留臍血是不是就沒用了?孫媛發現,包括國外一些文獻的報道,基因治療是要用到造血幹細胞的,臍帶血是造血幹細胞非常良好的來源。如果一個孩子有先天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把臍帶血留存之後作為基因治療的幹細胞來源。

孫媛說,全球臍帶血的臨床研究現在做得非常多,涉及的範圍也非常廣,比如說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肯定是可以用到臍帶血的。還有再生醫學的應用,比如說組織損傷,比如說功能的修復,這些是可以使用臍帶血讓修復受損的組織達到功能效果的。

世界首例臍帶血移植專家,美國杜克大學臨床和轉化細胞治療項目的首席醫學官兼科學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介紹了美國在臍帶血研究和應用方面的前沿實踐與經驗。

Joanne Kurtzberg教授展示了一張30年前接受臍帶血移植的患者照片。當時,圖片上的小男孩接受了他同胞妹妹臍帶血的移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可以替代血液中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為他造血。至今經過30年,這位病人仍然能夠持續地植入,而且能夠正常造血,植入的是他妹妹的幹細胞。臍血中含有可以造血的造血幹細胞,還含有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單核細胞臍帶血是可用於治療腦損傷,包括腦癱、中風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杜克大學Joanne Kurtzberg教授的團隊在過去幾十年中就臍帶血移植的安全性、治療的範疇和實用方法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他們在近200例患者中進行了臍帶血移植的安全性檢測。他們進行了嬰幼兒缺氧性心腦病的相關研究,在安全性確認的情況下進行了二次臨床試驗。臨床實驗都證明了臍帶血臨床的安全性。

Joanne Kurtzberg教授在美國六所醫院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使用了自體來源的臍血治療自閉症患兒,結果70%的患者對治療有反應。他們現在正在進行大型臨床研究,進行自體來源的臍帶血跟異體來源的臍帶血效果的對比。

Joanne Kurtzberg教授展示了三張照片,這是一個動物模型的實驗結果。圖一顯示的是正常組織,圖二顯示的是腦損傷的動物模型,圖三是通過臍帶血處理的動物模型。圖二的神經細胞受到了嚴重損害,與圖一相比,顯示很多綠色的神經元已經死亡了。圖三顯示在臍帶血的保護下綠色的神經細胞仍然能夠存活。「這個作用我們認為是臍帶血中的細胞通過分泌細胞因子等物質來完成的。」

團隊還使用了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去研究自體來源的臍帶血治療腦癱患兒的情況,他們的對象是63例1歲~6歲的病人,都是強直性的腦癱。進入研究的患者都要求存有質量合格、達到標準的自體來源的臍帶血。這些患者在輸注2.0×10的六次方以上的細胞後,在多項評分中獲得了進步,磁共振檢查顯示出在接受治療的患兒中形成了更多的連接點和新增的神經功能細胞的軌跡。

一例接受治療的患兒在治療前只能做一個動作就是抬頭。因為缺氧缺血性腦病導致他18個月的時候仍然不能完成爬行等動作。治療一年之後他已經能站起來了,而且能夠玩電腦。雖然跟正常兒童還是有一定距離,但是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患兒在治療前需要助行器進行行走,而且他有明顯的剪刀腳步,一年以後他能夠跨越這個障礙,也不需要助行器了。

但是,跟中國一樣,在美國,不是每個患者都存了自體血。為了了解異體異基因的治療效果,Joanne Kurtzberg教授團隊進行一項新的二期臨床研究,把患者分成三個組分別進行輸注異基因臍帶血。在大概一年半以後研究結果才會產生。他們也開始了一個小樣本的關於自閉症臍帶血治療的研究,70%的受試者在6個月的隨訪之後顯示出社會行為功能方面的進展。Joanne Kurtzberg教授計劃在2018年完成180例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來更好地說明臍帶血用於自閉症治療的有效性。

「我們發現臍帶血在神經功能方面有多種非常神奇的效果,我們將會進行更多的研究,來弄清楚臍帶血治療神經功能損傷的機理,擴大適應證。」 Joanne Kurtzberg教授說。

各國專家視點

日本虎之門醫院Shuichi Taniguchi博士:因日本社會老齡化嚴重,虎之門醫院每年進行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中,55歲以上的患者數量有增加的趨勢。

韓國漢陽大學Young-Ho Lee 教授:在再生醫學領域,大多數細胞療法都是使用來自骨髓或者臍帶血的單個核細胞。其具有促進受損組織修復的旁分泌作用,因此建議將臍帶血單個核細胞用於組織再生。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翟曉文副院長: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癒性療法,目前越來越多的罕見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

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孫自敏教授:非血緣臍帶血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技術優化體系的植入率高達97%,極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隨著對HLA配型的不斷認識,臍帶血移植所需的細胞數量將不再成為大體重患者的移植障礙。

海軍總醫院欒佐教授:除惡性腫瘤外,臍帶血治療非惡性疾病也有廣闊的前景。

陸軍總醫院陳惠仁教授:對於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臍帶血移植的療效受多個環節影響,與移植的預處理強度、臍帶血選擇和患兒的病情等有關。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吳學東教授:HLA配型相合的家庭捐贈者仍被認為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中海貧血的黃金標準,在骨髓或是臍血移植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效果。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楊傑教授:臍帶血在新生兒各系統疾病治療中都有諸多應用,例如臍帶血細胞輸注對於早產兒腦白質軟化具有保護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秦茂權教授:數據表明,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中HLA配型相合的位點越多,患者的無複發死亡率就越低。

文:欒兆琳

編輯:余運西

校對:閔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104歲科學家安樂死,祝福抑或惋惜?
名藥名方|講講清暑益氣湯那些事兒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