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朱允炆當時這樣做,燕王朱棣不會謀反,也沒有機會謀反!

如果朱允炆當時這樣做,燕王朱棣不會謀反,也沒有機會謀反!

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給晚年的朱元璋一個沉痛的打擊。他為了把羽翼未豐的皇太孫朱允炆推上皇位,於是下令將各個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令他們不能隨意進出封地。一來可以幫助建文帝固守邊疆,二來可以還防止藩王們起兵造反。這看上去,似乎是個完備無缺的方案,但是事與願違,柔弱的朱允炆登基後不久(1399年),朱棣便在北京起兵反叛,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如果我們是朱允炆的話,該如何處置,才能避免燕王造反呢?

第一,不能削藩。史書上記載很多事情,說明燕王朱棣沒有將侄子朱允炆放在眼裡,確實有不臣之心,因此朱元璋在臨終之時,還提醒朱允炆,說「燕王不可不慮」。但是我們知道朱棣在反叛的這個問題上內心一直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因為一旦走上反叛的道路,要麼君臨天下,要麼身首異處,株連九族。換句話來說,反叛的違法成本實在太高了,而身為藩王的朱棣有權有勢,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沒有必要為君臨天下而擔風險,因此一直下不定決心反叛。(大家想想《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哪一個不是被逼上絕境,沒法過日子,這才上了梁山。)

可是,朱允炆一登大位後,便聽取了書獃子黃子澄和齊泰的意見,想要削藩,結果直接斷了燕王朱棣的後路,幫朱棣下了造反的決心。

第二,即使削藩,也應該先拿朱棣下手。朱允炆想要藩王,但是不知道該拿哪個藩王先下手,於是和朝臣商量如何削藩比較妥當?他們認為燕王實力最強,而且又是藩王之首,要是貿然拿燕王先下手的話,很有可能引發事端,於是決定先易後難,先拿周王開刀。

為什麼朱允炆要拿周王先開刀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削了周王,一來等於削了燕王的手足,減弱了燕王朱棣的勢力,二來可以試探下燕王的反應,然後再做決定。這些藩王在封地里平日里為非作歹,劣跡頗多,朝廷手中掌握證據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所以不到一年之間周王、齊王、代王、岷王、湘王五個王死的死、廢的廢。一時之間,各地藩王人人自危。

其實這個削藩的方案是不恰當的,如果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肯定不會同意的。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爭霸江南的時候,曾與手下眾將討論該拿哪個人先下手。當時朝臣紛紛建議先拿弱小的張士誠下手,等拿下張士誠後,再和陳友諒決一雌雄。先易後難,似乎是最為正確的方案,可是卻被朱元璋否定了。理由是這樣的:張士誠膽小,而陳友諒目中無人,好生事端,倘若先打張士誠的話,那麼陳友諒必定會趁機生事,到時候就要同時對付兩個人了。因此朱元璋最後力排眾議,率領大軍先滅掉了陳友諒,再拿下張士誠,從而統一江南。

現在這個削藩的情況也有些類似。一旦先削弱小的藩王,那麼朱棣必然會出頭,主動聯合其他藩王一起反抗建文帝,那麼建文帝就要同時對付多個藩王,局面很難控制。可是,如果建文帝一方面暗中籠絡住其他藩王,另一方面先拿最強大的藩王朱棣開刀,那麼到時候其他藩王雖說不會幫著建文帝打朱棣,但是至少會按兵不動,決不會跟著朱棣一起反叛建文帝。如此一來,局面容易控制多了。

因此,如果一定要削藩,絕對不能拿其他藩王先下手,讓燕王朱棣有了喘息和準備時間,而是應該先拿燕王朱棣下手。

第三,要想辦法穩住朱棣,暗中挖他牆角。燕王朱棣反叛的時候,已經40歲了,或許早已沒了雄心壯志了,而且反叛成本很高,因此他一直下不了決心。如果朱允炆一方面要想方設法穩住燕王朱棣,另外一方面要想辦法接觸燕王朱棣手下那些將領,暗中用高官厚祿拉攏這些人。如此一來,即使燕王朱棣想要反叛,恐怕手下將領也不會同意,那麼朱棣便沒有了反叛資本!

總而言之,如果朱允炆當年不著急削藩,斷了燕王朱棣的後路,燕王未必會反?如果朱允炆當年削藩的時候,拿燕王朱棣第一個開刀,沒有給朱棣喘息和準備的時間,或許也沒有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

如果朱允炆當年穩住朱棣,暗中拉攏他的手下將領,那麼……,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參考史料《明史》、《明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呂布殞命白門樓因為一個女人,郭汜跌下神壇還喝糞,也因為女人
此人義氣賽過宋江,武藝超群,為何卻不在一百零八星宿之列呢?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