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海松作品—養在深閨人未識

王海松作品—養在深閨人未識

王海松 男,1939年12月生,字遂濤,筆名王頤,自號九峰山人。現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龍城書畫院院長,湘鄉市書協名譽主席,湘潭市老年書畫家協會副會長。

歷任湘鄉市書協主席,湘潭市書協副主席,湘鄉市科協副主席,湘鄉市政協二、三屆委員。長期從事金石、書、畫的研究與創作,創作甚豐,其書法融匯各體,點畫跌宕凝重,風格雄強洒脫、章法奇險流重,貫有顏、柳、歐、匯黃,蘇、黃、米加蔡的線條美感;治印獨闢蹊徑。首創湖南溪石治印刻畫,技法顧盼齊吳,雅俗共賞;其中國畫意境深邃,使用自創的弓弩筆造形,鑿刀皴法。經過十年研創的山水畫「弓鑿技法」已被納入中央中國國畫研究院內容,並由該院授予「中國書畫拔尖人才」稱號,其畫感悟時代,潛移傳統,備受藏家青睞。作品刊於多種報刊,刻於多處碑林、收藏於多家紀念館、陳列館,流傳於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港澳台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作品傳略輯入《當代書畫篆刻家詞典》《國際現代書法集》《當代民間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等。2005年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畫說湘鄉》及《王海松畫集》。

作者:王海松

名稱:養在深閨人未識

尺寸:70x178cm

價位:協商

局部欣賞:


張家界與吳冠中

張家界得以名揚四海,最早緣於吳冠中的一篇文章《養在深閨人未識——失落的風景明珠》和他好些畫張家界的作品。

吳冠中與張家界如何結緣?九七年《中國書畫報》上刊登《吳冠中「發現」張家界》一文,文中說:

1979年,人民大會堂湖南廳要布置一幅湘繡作品《韶山》,需要一幅彩色畫稿,這項創作任務落到了吳冠中的肩上。應湖南省委之邀,吳冠中於當年秋天到長沙作畫。畫稿完成後,他謝絕了豐厚的報酬,只希望邀請方能為他到湘西及南嶽一帶寫生提供便利……吳冠中原打算先到湘西鳳凰縣。臨行前,有人告訴他,有個叫張家界的地方風景也不錯。不過,因為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他就沒在意。奇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司機對前往鳳凰縣的路不熟,汽車竟然稀里糊塗地沿著崎嶇的山路進入了人煙稀少的茫茫林海之中,隱於大山深處的美麗壯觀的景象讓吳冠中大為驚訝,眼前奇峰連綿、怪石高聳、洞壑幽深、流泉飛墜。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遊覽過無數的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一個好去處。好不容易找到人問了一下,原來這裡就是張家界……回到北京後,吳冠中的心情仍舊久久不能平靜,對張家界這顆被人們遺忘的「明珠」感慨頗多。寫了短文《養在深閨人未識》。這篇文章在《湖南日報》發表後.如平地一聲雷,震動了旅遊界,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很多藝術家都慕名而來,而且遊覽之後都紛紛讚美張家界的絕美。眾多藝術家的讚美及社會有識之士的呼籲,引起了湖南省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並從上世紀80年開始對張家界進行開發。經過大家多年的努力,張家界逐漸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

看微展 收藏 請添加此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品投資 的精彩文章:

送別黃永厚,晨鐘暮鼓八十年
全國名家微畫展——楊彬作品賞析

TAG:中國藝術品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