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存的木結構古建築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

現存的木結構古建築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

眾所周知,山西是一座文化古城,那裡有全國聞名的旅遊勝地----平遙古城,也有美麗古樸的喬家大院,更有著名的山西應縣木塔。這些都是古代的木結構建築,有著獨特的魅力。

據調查發現,山西現存宋遼金以前木結構古建築120座,中國共有160座,山西佔到了總量的75%;元代之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全國約計440座,山西有350座,佔到全國的近80%;晉東南古上黨地區,已知宋遼金以前的古建築80座,佔到中國半數。

現存的木結構古建築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以山東為例,全省最早的木結構古建築是廣饒關帝廟正殿,建於宋末金初,曲阜孔廟有金代、元代鍾亭各兩座,另外有博山顏文姜廟正殿和曲阜顏廟寢宮兩座。有些省份甚至連一座元代以前的木結構都沒有。

木結構建築最怕淋雨。中國古建築基本都是南北朝向,前檐屋頂向陽,後檐屋頂常年背陰,後檐的木結構更容易受到雨水腐蝕,屋頂出現滲水後椽子腐朽,繼而屋頂坍塌梁架直接淋雨。後檐大梁淋雨後由於常年無陽光直射,不出幾年就會徹底爛透。一架梁掉下來,橫向聯繫的坊、串等會把旁邊的梁也拽下來,從而造成整個屋頂坍塌。所以小面積的漏雨也必須高度重視,否則極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筆者在山西見到的幾處完全坍塌的早期大木作,都是大梁在後檐根部斷掉。

《三十年來山西古建築及其附屬文物調查保護紀略》公布山西宋金(12世紀)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佔中國同時期木結構古建築的72.6%,引起各級領導和國家文物局重視,成為後來山西被列為文物大省的重要條件。「72.6%」這一數據在文物界甚至旅遊界都為人熟知,此次新數據的公布無疑在山西乃至中國文物史上有重大意義。

至於山西地上古建為何留存之多?晉東南地區的特殊地形造成交通不方便,社會進展緩慢,再加上氣候乾燥,利於木結構留存,而且當地群眾信仰氣氛濃厚,最重要的、甚至是過去被誤解的一點,那裡正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兩個重要革命根據地——太行、太岳。這些不會說話的文物證明了共產黨、八路軍在戰爭年代對文物的愛惜,千方百計地去保護。典型的例子還有,在1942年搶救洪洞廣勝寺《趙城金藏》,太岳區付出了血的代價,新中國成立後,它成為北京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

來源:文化三晉,版權歸原作者,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醯兒諞晉 的精彩文章:

這個已經消失的古國不僅驍勇善戰還盛產美女
誰能告訴我太原這兩棟老建築的歷史?還有這個奇怪的設計的用途?

TAG:老醯兒諞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