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時滿洲民歌體現出的民族性格

舊時滿洲民歌體現出的民族性格

滿洲人舊時有這樣一首民歌:白布片,包的嚴,弓箭掛在了檐下面。椴木板,綁起來,愉愉作作長的快。騎大馬,坐小船,掛上悠車悠起來。養育兒,養育兵,長大以後去當兵。在旗的丁,八旗的兵,跟著罕王當英雄,永保大清萬年青。

這個哄孩子的遼東老營子里的老滿洲歌謠比較晦澀難懂,恐怕需要逐句話解釋,同胞們才能聽的懂。

白布片,包的嚴,弓箭掛在檐下面。這一句是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老滿洲人家生孩子時候的一個習俗。生了男孩,用白布給包上,滿族人崇敬白色,白布是迎接新生兒儀式感的需要。把孩子包嚴,怕受風,現在看也未必科學,只是老年間的習俗。生男孩,家裡會在門外的屋檐下用紅繩掛一個高粱秸桿作的小弓箭模型,寓意家裡新增了一個八旗子弟兵。

椴木板,綁起來,愉愉作作長的快。在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滿洲人養育新生兒的時候有一個特殊的環節,就是在月科里,孩子睡覺的時候,會把孩子放在一塊洗衣板長短寬窄的椴木平板上,木板上鋪上柔軟的棉布的小棉被,孩子躺在上面,把小孩的雙手和雙腿縷順溜,用棉被包好,用布條困上。目的就是讓孩子睡覺的時候頭是正的,胳膊腿都是順溜的。防止小孩的頭出現奔嘍頭,遼東旗人認為後腦勺是騙平的,沒有後腦勺為美。把胳膊腿綁起來的目的是防止小孩睡覺的時候手亂動抓破了臉,防止小孩的腿長的不直溜,長成羅圈腿。

愉愉作作是拼的字,老話是愉作,就是舒舒服服的意思,滿洲人愛說:您老人家愉愉作作的,硬硬朗朗的!

騎大馬,坐小船,掛上悠車悠起來。在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兒童看護和哄孩子有三樣輔助工具。就時候的老房子,家口多,傢俱少,行李會放在炕上的抗裡面,疊起來一摞一摞的,小孩會騎在上面,如同騎馬。老滿洲人家的炕上會有一種兩頭尖尖的笸蔞,裝婦女在炕上幹活的工具和雜物。特小的孩子會爬進去,在裡面四下晃悠,類似坐船一樣。不過,常常因為笸蔞里有針,有剪子,也有不少孩子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自己爬進去,結果被針扎刀割。悠車就不解釋了,大家都懂。

養育兒,養育兵,長大以後去當兵。這是遼東老營子老堡子在旗人家男孩的必然選擇,男孩自打一出生,瑪和訥就算有了一輩子有效的飯票。

孩子會登記紅冊子,會給予錢糧和在冊土地。零歲到六歲是一個階段,錢糧少,土地會到位。實際上就是原有封地可以一次性擴邊展沿(擴大四至)一次。六歲到十三歲是一個階段,錢糧多了。十三歲當養育兵,正式進入預備役,登記為兵員,錢糧和八旗兵一樣,可以買馬、買弓箭、可以佩刀進城入府衙。一直到十六歲,或者十五歲,只要結婚,就可以自立門戶,或者分家自己頂紅冊子。也成了正式八旗兵。

最後一句是頌詞,不用解釋。滿洲人家永遠跟隨罕王,永報皇恩,永保大清。當然這是舊時候的民歌,哄孩子睡覺的唱詞。民歌體現出民族性格和民族生活,與政治無關。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岫岩鑲藍旗完顏汪氏祖姑汪貞女
沒想到,馮小剛與溥儀竟然是鄰居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