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米8的他在天台上哭著說:媽媽,我再也不吃雞蛋了!錯誤的教育是在謀殺

1米8的他在天台上哭著說:媽媽,我再也不吃雞蛋了!錯誤的教育是在謀殺

尚德自考中心

微信號|Sunlands-zk

作者 | 大濕姐

「無能」的背後是基本能力的被剝奪

某綜藝節目中,一名身材高挑的男生站在初中教學樓的天台上,對樓下母親大聲喊道:「媽,我這輩子再也不要吃雞蛋了!」。樓下的母親卻自豪地說:「你長這麼高大帥氣,還不是因為媽媽天天給你吃雞蛋。」

從母親自豪的神態和孩子近乎吶喊的話語中我們看到的是深深的無力!僅僅因為市面上鼓吹的所謂營養學和「贏在起跑線」的營銷觀點,家長們就虔誠地把牛奶、雞蛋甚至各種保健品列為神葯,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都天天「餵食」!

常識里,一個人即便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連續6年天天吃也會反胃,何況一個孩子?但是家長們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用「我為你好」的觀點逼迫孩子。

但在孩子的角度,卻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的關懷和溫暖,這種「填鴨式」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喪失了人的基本權利,像動物一樣,從而產生了壓抑的反抗意識,並有可能在未來某個壓力達到極點的時刻爆發。

而另一種「聽話的孩子」則會被模糊對事物的基本判斷,爸媽說好就是好,人云亦云,長大進化成「媽寶男」。

「知識型教育」背後望子成龍的悲劇

《國王的演講》中約克遜公爵作為皇室子嗣卻是個結巴,每當遇到大型活動時都好像被捏住了嗓子,徹底失語,成了全民的笑柄。羅格醫生在對其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才得知了事實的真相。

原來約克遜公爵從小就蒙受家庭的巨大壓力,一邊是父親的嚴格教育,皇室身份的巨大壓力;另一邊是,幼年被僕人掐胳膊形成的巨大心理陰影,因為害怕導致失敗,最後連說話都不敢,就這樣成了結巴。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增長的速度比起百年前,可謂是指數級的。人們紛紛陷入到「知識焦慮」當中,害怕自己被淘汰,同時又想讓下一代完成自己的「夙願」實現階層跨越,孩子就變成了承擔最大壓力的「知識容器」。

舞蹈班、書法班、奧數班、英語班、法語班、高爾夫球班……家長們以飽含關懷的心意,將這些知識填充在孩子的全部生活中。繁重的課堂作業和輔導班作業加上興趣班,讓一個本該天真活潑的孩子,因為睡眠和活動不足,變得木訥寡言甚至患上皮膚病和頸椎病。

數據表明,兒童數量雖一直處於下降狀態,但兒童的患病率卻非常高,0-4歲兒童的兩周患病率高達174.2%,5-14歲的兒童兩周患病率達到76.9%。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自省」,我們卻將其變成「自殺」。雅斯貝爾斯在《教育是什麼》中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們只有矯正自己對認知的態度,才能正確的教育孩子。即端正「如何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比了解一小部分知識更為重要」這個基本態度,才能開啟教育之門。

只用6步幫孩子更好地認識世界

那麼我們要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

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格蘭特·威金斯與傑伊·麥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里提出了理解的六個側面。這六個側面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世界,也可以讓家長們補足傳統教育的缺失,形成自我認知的延展。

第一是解釋(explanation)。

能夠解釋,就表明孩子能夠回答關於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我們都多少有過這樣的經歷,答題的時候得到正確答案,卻不明白為什麼,如果問老師或者家長,就會被訓斥。或者,想到了一個合理答案,卻跟正確答案不符,以為發現了「新大陸」,找老師家長,還會被訓斥。之後,我們就避免去詢問,而且覺得質疑長輩是錯的,漸漸地也不再思考更多可能。

這就摧毀了孩子的創意性和發現性,將「趣味」徹底從教育中剔除了,有些家長老師總說自己孩子不愛學習,卻從沒想過這是自己為了「圖省事」親手抹殺掉的。我們要鼓勵孩子提問並給出解釋,即使是錯誤的,我們也能由此了解孩子是哪裡出錯了,這在教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辭彙,叫做「偏誤分析」。

第二是闡明(interpretation)。

能夠闡明,代表著孩子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某個概念的含義,反向來說,孩子也能夠將知識放到具體的生活語境中去理解,所謂「舉一反三」。

中國的「啟發教育」最早出現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啟發一詞源於孔子的「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學生想弄明白某個道理或有興趣,但是卻弄不明白,想說但卻說不出來說不清的時候,我們就要幫助他們弄清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達清楚。

「闡明」的重要性在於「融會貫通」和「自我表達」,這在當今社會工作生活當中都非常重要。

第三是應用(application)。

學以致用,才是賦予知識真正的價值。受應試教育的局限,我們總是習慣性認為,記住知識考高分就可以,卻沒有真正思考知識的價值,這樣不僅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書獃子」,當孩子詢問「學習有什麼用?」時,作為家長也只能啞口無言。

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未經教育的頭腦》中說過,如果一個人能夠將學到的概念應用於新的問題和新的情境中,就說明他真的掌握了這些知識。

第四是洞察(perspective)。

洞察需要人們批判性地看待不同的觀點。隨著認知不斷升級,我們能夠較為全面地分析問題,知道答案沒有唯一性,也不是非此即彼。有句話說得好,「大人思考的是利弊,小孩判斷的是對錯」。

在具體問題上,真正有洞察的人,既能批判某個立場,也能為這個立場辯護,也就是說,洞察需要我們客觀地看待具體的觀點,理解它的適用範圍和局限所在。在教育上我們也應保持一貫性,嘗試為孩子變換角度分析問題。

第五是神入(empathy)。

神入是指在精神層面進入另一個人的視角,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移情」和「同理心」。

「教育」之所以會引發孩子的排斥和反彈,是因為家長從一開始就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心理學上認為,這種對立態度從一開始,就讓談判方進入對抗角色,是不可能達成理想效果的。

最後是自知(self-knowledge)。

自知是最近學習領域的一個新詞「元認知」,是指一個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即觀察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在理解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個人偏見、思維習慣和消極態度等影響。

《論語》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句,也是講「自知」的重要性,訓練自己習慣性地反思日常行為,以旁觀者的角度分析和檢查,這樣不僅可以修正和規避自己的錯誤,也是自我提升的最佳方法。

為人父母,並不是擁有了「絕對權威」。本質上,這是我們一次「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教學相長,唯有以科學的方法和孩子共同成長,才能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停止「殺戮式」教育,就是給天台的孩子們一條生路。

-學習是一種信仰-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埃德加?沙因說: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

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目前10000+人已加入【尚德機構】學習

Sunlands

相關熱文

文章屬平台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否則本平台將保留追訴權利。

尚德自考中心為尚德機構自考服務平台,自考信息獲取及報名請點擊公眾號菜單欄或聯繫在線客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雞蛋 的精彩文章:

雞蛋新做法!簡單好學,大人小孩都喜歡吃,保證你吃了還想要!
雞蛋吃幾個合適?肝臟說了算

TAG:雞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