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耳其崩盤了,我們會有危險嗎?

土耳其崩盤了,我們會有危險嗎?

土耳其貨幣匯率暴跌 民眾在外幣兌換店換錢 圖 | 視覺中國

土耳其匯率暴跌,舉世震驚。

土耳其爆發出來的這場危機,對於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在很多方面,中國經濟和土耳其都有相似之處,中國如果不想重蹈悲劇,需要記住土耳其帶來的三個教訓。

土耳其帶來的第一個教訓是,貨幣放水必然會帶來貶值,放水越多,貶值越猛。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帶領全球開啟了放水模式。但是,隨著過去幾年美國率先退出量化寬鬆,而大部分新興經濟體依然大夢不醒,全球資本開始向美國轉移,新興市場迎來大規模的資本退潮。潮水退去之後,誰在裸泳也就一目了然,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國貨幣相繼暴跌。

以土耳其來看,為了刺激增長,最近幾年的貨幣放水之多令人嘆為觀止,2014年以來,土耳其每年的貨幣供應量以幾乎接近20%的速度增長。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必須和本國的經濟增速保持匹配,通常而言,貨幣供應略高於經濟增速,是一個比較良性的匹配,如果貨幣供應量過高,就會引發嚴重通貨膨脹,而國內的通脹就意味著匯率對外貶值。土耳其的放水導致其通脹指數高達兩位數,遠遠超過了其5%的通脹目標。今年4月份以來,美元開始進入新一輪升值周期,新興市場的貨幣危機被相繼引爆,土耳其的貨幣暴跌,除了美國的制裁之外,內在核心因素還在於過去放水過多所致,貨幣放水雖然暫時刺激了經濟增長,但不可能不付出相應的代價。

圖 | 攝圖網

對於中國而言,這幾年也屢受人民幣貶值之苦,尤其是近期土耳其貨幣崩盤之後,人們更是開始擔憂人民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里拉。從2016年那一輪貶值來看,當時人民幣匯率在那一年年底貶值6.95元,距離7元大關只有一步之遙。不過就在市場一片悲觀之際,人民幣神奇逆轉,生生守住7元大關,而且在隨後一年多時間裡對美元大幅反彈。當時人民幣之所以能夠逆轉,除了央行加強外匯管制、在人民幣定價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等技術手段之外,更重要的一個背景在於,從2017年開始,中國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從穩健轉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收緊在很大程度上逆轉了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從眼前這一輪人民幣貶值來看,在技術層面,央行還有很多牌可以打,但最大的不利在於,當前的貨幣政策開始從緊到松,在新一輪放水的大背景下,市場對於人民幣再度形成了貶值預期,而這種預期並非央行的技術手段可以改變。所以,人民幣這一輪貶值會行至何處,最終取決於這一輪放水的力度有多大,放水越多,貶值越多。只要是大規模放水,最終都要付出代價,土耳其已經給出了血淋淋的案例。

土耳其給出的第二個教訓是,經濟發展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和矛盾,相反,如果是畸形和不可持續的發展,反而會製造出更大的矛盾。

幾乎所有的新興經濟體都會面對各自的社會矛盾,而大部分國家的藥方都是用發展來解決矛盾。從短期來看,經濟發展使得民眾過好更好的生活,各種社會矛盾都可以被暫時掩蓋,但如果這種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此前被掩蓋的問題就會以更大的力度反彈。

如果僅從GDP增長來看,土耳其最近幾年的表現相當搶眼,尤其是2017年,GDP增速更是高達7.4%,這樣的增速甚至高於中國。由於最近幾年經濟的強勢增長,土耳其也被列入11個新鑽國家之列,這是繼金磚國家之後被視為全球最有潛力的經濟體。

土耳其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大秘訣,就在於國家始終保持極低的實際利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表示自己是「利率的敵人」,他認為低利率的好處在於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企業成本降低就意味著產品價格下降,這將提升土耳其的國際競爭力。

在低利率的保護下,土耳其經濟的確高速增長,但在貨幣放水和低利率的刺激下,土耳其國內的通脹指數直線上升。通常而言,對抗通脹都需要通過加息來解決,但是出於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土耳其遲遲不願意加息,直到今年5月份,在通脹和貶值的壓力之下才開始邁出加息的步伐,但和通脹指數相比,加息的力度仍然不夠,加之美元開始走強,美國政府加大制裁力度,各種壓力之下使得里拉一夜崩盤。

土耳其過去幾年通過人為設置的低利率來強行刺激經濟增長,違背了基本的經濟規模,最終還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隨著貨幣崩盤帶來經濟增長放緩,此前通過高增長掩蓋的社會矛盾可能會以更激烈的方式呈現出來。

圖 | 攝圖網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對於增長速度也有著強烈的追求,按照官方曾經的正式說法,「我國發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問題難以解決。」最近幾年在供給側改革的主旋律下,對於速度的追求開始有所淡化。不過隨著今年中國經濟「穩中有變」,穩增長的壓力再次抬頭,這一次選擇什麼樣的穩增長道路,無疑也是相當重要。如果重新以大基建為主,短期之內可能會再度拉動GDP增長,但這樣的模式註定無法持續,反之,如果大減稅為主,將資金更多投入民生領域,長期來看對經濟增長更具可持續性,即使從短期來看,也未必沒有效果,特朗普減稅方案出台之後,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高達4.1%,實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水平。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到底如何選擇,土耳其的教訓和美國的經驗,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教材。

土耳其帶來的第三個教訓是,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的確很難打破,如果過於自信,很有可能陷入陷阱之中難以自拔。

說到近期崩盤的阿根廷和土耳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幾個國家的實力和中國不在一個層面上。如果從整體來看,中國的GDP規模的確遠遠超過這兩個國家,但是如果看人均GDP,中國其實還比不上阿根廷和土耳其。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不到9000美元,而阿根廷和土耳其的人均GDP分別超過了1.2萬美元和1萬美元。

世界銀行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以1960年開始,到2008年至,觀察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最終發現1960年處於中等收入階段的國家,到了2008年進入高收入的只有10幾個國家,包括日本,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等,其他絕大多數國家在將近半個世紀里始終處於中等收入階段,無法繼續向上突破,也就是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後來亞洲開發銀行也做過類似的研究,在1950年到2010年期間,全球100多個經濟體中,50多個處於中等收入階段的國家和地區,有35個在60年來一直處於中等收入階段。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GDP實現1.2萬美元,就算達到了高收入國家的最低標準,從今年爆發危機的阿根廷和土耳其來看,一個已經勉強算得上高收入國家,另外一個也只有一步之遙,但即便如此,他們的地位還是相當脆弱。美元輕輕扇起蝴蝶的翅膀,一場颶風就可以輕鬆毀滅了他們的高收入國家之夢。

對於中國而言,過去我們習慣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認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時間問題,但在穩中有變的格局之下,當過去習以為常的高增長難以持續,我們可能不得不對此重新審視。而土耳其危機也再一次提醒我們,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殘酷且真實的存在,如果中國經濟不能通過深度改革實現可持續的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非易事。如果將來世界銀行再來做一次相關研究,半個多世紀里徘徊不前的那些國家名單中,希望不要出中國的名字。

大家都在看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無力吐槽的我,用專欄自說自話
尋找夏朝:中國從哪裡開始?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