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佛門有句話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請問我們要如何將恭敬的美德落實在生活中?

【如是覺】佛門有句話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請問我們要如何將恭敬的美德落實在生活中?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佛門有句話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請問我們要如何將恭敬的美德落實在生活中?


所謂: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如果沒有恭敬之心,想要獲得佛法的寶藏,是很困難的。所以學佛首先應該要培養恭敬的美德。




其實,何止是佛法?讀書做學問也是如此,若心中固執、傲慢、不肯虛心探討接受,再好的學問、知識,也都不能為我們所用。每一種世間法也都必須存有恭敬之心才能求得。




就像明朝與李時珍齊名的名醫王肯堂,在已經是醫名鼎盛之時,為了求得更上一層樓的醫術,不惜以夥計身份至另一名醫薛延卿處學習,後來著有《六科準繩》與李時珍《本草綱目》齊名。這正是「能下於人者,其志必高,所至必遠。」我們對人恭敬,行為謹慎,不但自己過得心安,人家也不會輕慢、侮辱你。



恭敬不一定是指下對上;「不輕後學」也是做人應有的尊重。一個有用的人,自許自己是聖人,是賢人;但是也要能不輕後學,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所以真正的聖賢,不在於自己成就多大的事業,而在於能給人因緣、給人空間,有心量提拔後起之秀,這才是聖賢的典範。




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禮遇。因此平時不管對待家人、鄰居,或是與同事、朋友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禮貌,要有恭敬。所謂「禮多人不怪」,如果我們待人能多一點禮貌、多一些尊敬,無形中也給自己多一些方便,日後做事也會更順利。




如同《法華經》里的常不輕菩薩,逢人即合掌禮拜,以敬視眾生如佛的普敬法門來修行,使他能授記成佛。「因位如來」的普賢菩薩,也是以「禮敬諸佛」作為修行。所以你恭敬他人,他人也會恭敬你,減少彼此摩擦。因此「恭敬」實為成就自己與他人最快速的不二法門。


如是解






佛法在恭敬中求,與人應對的語言、臉色、態度要謙虛,不可傲慢,因「我慢山高,法水不入」。




——

摘錄自《星雲日記38》自我教育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是覺】身邊學佛的人經常有意無意間就會冒出一句「阿彌陀佛」,請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稱念這句佛號有些什麼功德呢?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