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形首次公開 請你來命名!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形首次公開 請你來命名!

央視網消息:今天,國防科工局首次對外公開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月球車外形,並宣布將面向全球進行征名。

嫦娥四號月球車:周身銀光閃閃 可自動喚醒

嫦娥四號月球車周身銀光閃閃,耀眼奪目。實際上它外面包裹的這一層「白銀聖衣」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來支持和保護月球車搭載的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

嫦娥四號月球車

嫦娥四號月球車基本繼承了「玉兔號」的外形和狀態,呈長方形盒狀,長1.5米,寬1米,高1.1米。頭頂上安裝了一個用於地月對話的通訊天線,整個車上則有四台相機共同工作。肩部有兩片可以打開的太陽能電池帆板,腿部則是六個輪狀的移動裝置。由於月球表面土壤非常鬆軟,凹凸不平,同時重力僅為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車對「車輪」的要求極高。

嫦娥四號著陸器

據了解,月球車採用的是在月晝時工作,月夜時休眠的作息模式。在經歷了月夜期間極低的溫度後,可伸縮的太陽能電池帆板會在夜晚的時候自動收起來,搭成一個小房子的樣子,將儀器設備都包在裡面。從而保護各種儀器不會被凍壞,確保月球車有剩餘電力自動蘇醒。

在首次公開月球車外形的同時,國防科工局還宣布將面向全球進行月球車的征名活動。此前,嫦娥三號就是通過長達兩個月的征名,從近20萬個名字中選定了「玉兔號」。

嫦娥四號:全新著陸點 全新任務

嫦娥四號將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由於月球晝夜溫差極大,可以達到300多攝氏度,同時還有真空、強輻射等極端環境,因此任務實現難度極高。

最古老的撞擊坑 迎接嫦娥四號

月球表面

嫦娥四號將於今年12月份發射,著陸點設置在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 卡門撞擊坑內。該盆地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保存了原始月殼的岩石,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另一方面,馮 卡門撞擊坑的南部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在著陸安全性、熱控、光照、測控通信等方面,具有較為有利的條件和較強的工程可實現性。

開展首次月表能量中性原子探測任務

嫦娥四號著陸器

嫦娥四號月球車上搭載了4台科學載荷,其中由國內研製的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和測月雷達都延續了嫦娥三號的配置,用於獲取巡視區的月表圖像、探測巡視路線上的月壤厚度和月殼淺層結構等。

此外,嫦娥四號月球車上還搭載了一台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分析儀。用於觀測巡視探測點10-10000伏特能量範圍內的能量中性原子及正離子,這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表開展能量中性原子探測任務。

嫦娥四號任務的實施,將突破複雜地形環境條件下的導航控制技術,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在月球背面開展地形地貌、月壤、射電天文等多方面探測研究。(央視記者 王世玉 孫菱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