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綠色水庫」永葆活力——走進大美祁連山系列報道之二

讓「綠色水庫」永葆活力——走進大美祁連山系列報道之二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生態文明 美麗甘肅】

讓「綠色水庫」永葆活力

——走進大美祁連山系列報道之二

肅南九排松景點。

祁連山保護區護林人員進行巡視巡查。

相關新聞:

古老黑河翻開新篇章——走進大美祁連山系列報道之一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沿青藏高原北緣,一條巍峨雄渾的綿延山脈,橫跨甘、青兩省,俯視著河西走廊。它就是我國境內主要的山脈之一、古匈奴語意指「天山」的祁連山。【詳細】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馬瑜 齊興福 文潔

巍巍祁連,似一條巨龍橫亘千里。從空中俯瞰,一條黛色的林帶,如同系在祁連山腰間的「絲帶」,綿延不絕,壯美絕倫。

這就是被稱為祁連山「綠色水庫」的水源涵養林。祁連山山體巨大、山脈眾多,地勢東低西高,相對高差2000米以上,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再加上地貌、土壤、氣候、水文條件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植被景觀,植被類型異常豐富,有高山凍原、森林、灌叢、草原及荒漠等多個植被帶,這些植被就像祁連山的「兒女」,一粒種子、半根枝杈,在陽光、空氣和水的照應下,在此落地生根、花開葉散、茁壯成長、茂密成林,他們密密匝匝、高聳入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地守護著山體,讓這座神奇之山在雄渾壯觀之餘,多了幾份嫵媚婀娜。

在祁連山東段北坡的北麓山脊,各類植被不僅保護著山體,從山頂消融的數千條冰川變成涓涓細流後,經茂密的森林和灌木林的蓄積涵養,自東向西彙集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在狹長的河西走廊上,孕育出了武威、張掖、酒泉等維繫數百萬人繁衍生息的多個綠洲。在祁連山生態系統中,連接山地與綠洲、荒漠之間的水源涵養林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6.4%的面積在張掖境內,這裡成為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戰場,同時也是水源涵養林保護重點區域。

大山深處的綠濤林海

8月1日,中伏第六天,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我們驅車從張掖市區出發,向祁連山保護區腹地挺進。

出市區,走山路,熱氣頓消、涼風習習,令人愜意無比。約3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保護區所屬的寺大隆保護站楊哥管護站,前方車已無法通行,只得徒步上山。路越走越窄,景越看越美,只見眼前奇峰聳立、森林密布、山泉淙淙、怪石兀立,綠草萋萋、野花明艷,構成了一幅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山水大畫,時不時還會有一兩隻旱獺、松鼠從林間跳過,給寂靜的山林增添了幾分生氣!邊走邊看,步移景換,上至高處,豁然開朗,遠處祁連山主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肅穆大氣,周圍群峰羅列、層巒疊嶂,大小山脈在陽光的照耀下交相輝映,近處的群山被此起彼伏的林海包圍,重重疊疊,高高低低,像一道道綠色的波浪,樹冠整齊的青海雲杉、四季常綠的祁連圓柏、高挑挺拔的華北落葉松、枝繁葉茂的紅松等樹種像等待檢閱的士兵,排列整齊、氣勢不凡。置身於這個巨大的氧吧之中,你會感覺到連空氣都是甜絲絲的。

據了解,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8年。2014年,最新規劃調整後的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98.7萬公頃,加上劃定的66.6萬公頃外圍保護地帶,總面積為265.3萬公頃。在我省境內涉及張掖、武威、金昌3市8縣區及山丹馬場,保護區的面積接近於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的面積之和。

路途中,我們碰到了正在巡山的護林員王金生、李琛和黃暉雲。3人身著迷彩服,手持PDA尋呼設備,正在進行林區日常的火情、林木生長、林木伐盜情況的管護和檢查工作,據王金生介紹,他們站共有9人,管護的林區面積有100多萬畝,每次巡山需要一個星期,每個人要背著30斤重的行李上山。據了解,3個人在大山深處工作的時間都在20年以上,40多天他們才能回城裡和妻兒老小團聚一下,王金生說,遠離城市、遠離家人的生活不苦不累是假,但為了保住綠水青山,他們無怨無悔。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眾多護林員的心聲。陪同採訪的祁連山管理局工會主席陳玉平告訴記者,祁連山管理局現有22個林場,有護林員1400多名,他們就像那些耐寒耐旱的青海雲杉,頂住低溫、高寒等惡劣自然條件的侵襲,耐住遠離家人朋友、繁華都市的孤獨寂寞,頑強地守護著祁連山,成為祁連山另一道獨特的風景。

據祁連山管理局局長廖空太介紹,祁連山北坡林區分布高等植物95科451屬1311種,森林面積從建區初期的42萬公頃增加到現在的81萬多公頃,森林蓄積量從建區初期的1800萬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300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雙增長。

祁連山生態系統的「心臟」

一望無際的祁連山大森林,帶來的不僅僅是絕佳的風景,它還如同一座巨大的「綠色水庫」,掌控著整個祁連山生態系統的平衡。長期從事祁連山生態研究的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院長劉賢德對祁連山有很深的感情,出生在金塔,工作在張掖,除了西安求學的4年,劉賢德從未離開過河西走廊。這幾日,他正忙著接待北京的專家,陪同調研院里青海雲杉種子園營建及良種基地建設情況,非常忙碌,我們約了幾次都無暇見面,最後不得不把他「堵」在餐廳里,在飯桌前完成了採訪。

說起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的巨大作用,劉賢德的話匣子打開了:「水源涵養林以山地森林、灌木林為主,首先,可以控制河流源頭的水土流失;其次,可調節坡面徑流,削減河川汛期徑流量,從而減免洪水災害;另外,水源涵養林還可調節地下徑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徑流量。此外,水源涵養林的龐大根系層對土壤有網結、固持作用,水源涵養林還能有效地防止水資源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污染,改善和凈化河流水質、調節氣候、減風消災。」「可以說,水源涵養林是整個祁連山生態系統的『心臟』,失去了水源涵養林,河西綠洲將不復存在!」從事祁連山生態研究30多年的劉賢德表情嚴肅地說。

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成立於1978年,是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與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國內知名科研團隊共同承擔著「祁連山涵養水源生態系統恢復技術集成試驗示範」和「祁連山地區生態治理技術研究及示範」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積累了祁連山水源涵養林40年的科研數據。

在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的保護研究方面,高科技也正逐步顯現著它的威力。8月2日下午6時,在祁連山管理局會議室里,局裡的技術員為我們現場演示了智慧祁連山大數據平台應用情況,後端機房的滑鼠輕輕一點,大屏幕上立即顯示出分布在林區的53個視頻監控塔監控到的林區實時畫面。據廖局長介紹,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台建設主要包括基礎設施、資源「一張圖」資料庫、林火視頻監控、巡護監控等6項內容,通過應用野外視頻監控、無人機以及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等多種先進技術與全體管護人員手持智能終端相結合,實現自然保護區管理的科學化、智慧化、現代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好消息!武威「重離子」預計年底正式投入治療,入選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
環湖鐵騎河西走廊上演「平地追擊戰」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