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

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

第七課中國古代的藝術

一.書法

(一)漢字歷程

1.起源: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出現了一些刻畫符號。

2.成熟:(1)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漢字;(2)商周時期出現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

3.統一:秦始皇以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後又推廣書寫簡便的隸書

(1)統一文字的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各諸侯國對文字任意減省筆畫,削弱了文字交流功能,不利於文化的發展和生產的進步;?秦的統一

(2)影響: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演變過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

(二)書法發展階段

1.自發階段:魏晉以前,秦小篆、漢隸書還是實用性文字

2.魏晉南北朝自覺階段:

(1)條件:士人群體形成;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漢末社會危機的反省

(2)代表:「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他所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隋唐達到新高峰:

(1)背景:隋唐一統,盛世氣象。

(2)成就:張旭、懷素狂放不羈的草書,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注重規範法度的楷書;書法理論日趨成熟;

4.宋代書法藝術市民化:

(1)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2)特點:他們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

(3)成就:蘇、黃、米、蔡

5.明代書法藝術市民化加強

明代書法隨著社會進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強調個性化的創造

6.特點:(1)以筆墨的黑白空間和線條的剛柔枯潤來抒情達意。

(2)通過自由變化的線條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將繪畫藝術的情境美和書寫的內容有機融合。

7.補充:中國的印章

秦印:雍容大度,精緻不苟

漢印:方針質樸、端莊豪放

二、中國古代的繪畫:筆墨丹青

(一)起源:新石器時代

1.材質: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畫是傑出代表)

2.題材:原始集體生活,代表作是彩陶畫《鸛魚石斧圖》

(二)戰國時期

1.工具:毛筆:題材:人物肖像;材質:絹帛;

2.代表作:《人物龍鳳圖》;地位:從萌芽走向成熟

(三)秦漢時期

1.題材:珍禽異獸、神仙魔怪代表作: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

2.帛畫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

1.時代背景:崇尚氣節的文人興起

2.繪畫理論:顧愷之的「以形寫神」

3.代表: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

(五)隋唐時期

1.時代背景:政治統一,經濟繁榮

2.代表作:初唐閻立本《步輦圖》(人物故事畫)、盛唐「畫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六)宋至明清時期

1.文人畫的發展

?宋代:

(1)時代背景:「重文輕武」政策、文人階層壯大、理學興起使文人注重內心的修養;

(2)題材:山水畫興起並成為獨立畫種

(3)特色:更加註重意境。

(4)代表:北宋:氣勢宏偉,畫風陽剛豪放;南宋:政權偏安,構圖不追求對稱,墨色恬淡「馬一角,夏半邊」

?明清:

(1)特點:個性更加彰顯、畫風不拘一格

(2)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瞪眼魚,傷心鳥」

2.民俗畫的發展

?宋代:

(1)時代背景:商業興盛、城市發展、市民興起、文化普及;

(2)題材:市井生活;

(3)特點:寫實;

(4)代表作:《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明清:

(1)時代背景:小說、戲劇迅速發展;

(2)題材:故事插圖、年畫、壁畫、剪紙、布貼畫

(七)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

(1)有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也出現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融詩書畫印於一體;(2)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表現手法靈活、自由;(3)在啟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獨立自主、不畏強暴等方面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1.萌芽——儺戲:儺在原始社會是一種通過娛神來祈求神靈保佑的帶有巫術色彩的儀式活動。

2.形成——南戲:兩宋之際,在浙江溫州一帶流行的一種戲曲,形成了完備的戲曲形式。

3.成熟——元雜劇

(1)特點:多種表演形式結合,故事情節完整。

(2)代表人物及作品: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動地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

4.發展——崑曲

(1)特點:以載歌載舞為主要特色,唱腔婉轉優雅,熔詩、樂、歌、舞、戲於一爐。

(2)代表作:湯顯祖的《牡丹亭》。

5.高峰——京劇

(1)背景:明清時期,北京作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戲曲舞台非常活躍,成為各種劇種競爭的場所。

(2)形成過程

①起源:清乾隆年間,徽戲劇團三慶班等相繼進京演出。

②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漢調以及崑曲、秦腔、梆子腔等劇種的腔調和表演形式,字韻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經不斷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劇種——京劇。

(3)藝術特色: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用鑼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節奏,唱腔「字正腔圓」。

(4)地位:將中國戲曲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被譽稱為「國粹」,在人類文化藝術的殿堂上放射著奇光異彩。

四、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

(一)詩詞

1.先秦:

(1)《詩經》——中國詩歌誕生的源頭,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保存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詩歌,,分風、雅、頌三部分,反映貴族、平民的狀況,語言質樸豐富,有現實主義傾向和「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楚辭——戰國時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歌。代表作是屈原的《離騷》,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騷體」(楚辭)與「風」(《詩經》)合稱「風騷」,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

2、漢賦

(1)背景:政治統一、經濟發展,廣築宮室,田獵、巡遊之風興盛,賦應運而生

(2)特點:文采華麗,講究排比,是一種帶韻散文

3.唐詩

(1)背景

①社會背景: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多元。

②制度保障:科舉取士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發展。

③文化條件:漢代以來五言詩、七言詩的發展。

(2)代表人物

①李白:人稱「詩仙」,其作品充分體現了盛唐張揚個性、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②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人稱「詩聖」。其作品反映社會現實,被譽為「詩史」。

③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現實中表達了詩人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

4.宋詞

(1)繁榮原因

①科舉制度的發展和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壯大了知識分子隊伍。

②天下分裂、戰亂頻仍,有識之士希望振奮人心。

③市井生活豐富,娛樂場所需要大量的歌詞。

(2)特點:詞又稱「長短句」,便於更加靈活自如地表達情感,並可配樂演唱。

(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有柳永和李清照。

5.元曲

(1)背景

①商品經濟發展。

②漢族文人在元朝進取無望,心情壓抑,用散曲抒發愁悶情懷。

(2)特點:元曲是在宋詞、金元俚曲俗謠基礎上經文人重新製作而形成的新詩體,大量使用白話、方言、襯字,與音樂、戲曲結合比較緊密。

(3)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

(二)世俗文學

1、背景:工商業發展,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興起,適合市民階層口味的娛樂活動活躍。

2、表現:

(1)宋代話本:話本是說書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為後來小說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2)明清小說:

①社會背景:

A商品經濟發達,工商業城鎮興起,市民階層崛起,對文學的需求增多;

B社會識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層文人從事小說創作;

C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書肆迅速發展;

D社會上瀰漫著拜金逐利的風氣,商人第一次作為被歌頌的對象;

E各種社會危機、社會矛盾逐漸加深,使一些文人對現實進行批判。

②成就:

A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為歌頌對象寫入文學作品;

B揭露政治黑暗、官場腐敗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C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與頭腦相遇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與頭腦相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