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暴發流行,我們該做什麼?
最近2月來,我區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傳染病進入高發期,呈爆發流行趨勢!緊張之餘,我們應該怎麼辦?
1
提高認識
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可能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類型,但傳染性極強!
2
發病年齡
5歲以下兒童多發。易感人群是嬰幼兒和兒童,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年齡越小,越需引起重視。
3
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患病兒童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隱性感染率高。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
傳播途徑,可通過密切接觸或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後亦可感染。
4
潛伏期
多為2~10天,平均3~5天。
5
預後
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一般在1周內痊癒,無後遺症。少數患兒發病後迅速累及神經系統,表現為腦幹腦炎、腦脊髓炎、腦脊髓膜炎等,發展為循環衰竭、神經源性肺水腫的患兒病死率高。
6
那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1)、持續高熱,體溫大於39.0攝氏度、常規退熱效果不好、高熱大於3天,精神差;
2)、精神萎靡、頭痛、眼球震顫或上翻、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3)、吸吮無力、吞咽不協調、吃東西嗆咳等表現;無法解釋的食慾亢進;
4)、呼吸異常 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
5)、大汗或者皮膚濕冷蒼白、花斑;
6)、血常規:WBC在15*109/L以上,血糖顯著升高,尤其大於8.3mmol/L;
出現上述情況,往往提示患兒可能發展為重症病例危重型,立即去醫院就診!!
7
血象高一定就要使用抗生素嗎
微兒科告訴你,血象升高往往提示機體的炎症反應重,這時候不是考慮使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是去一定實力的醫院讓醫生識別是否有危重症的風險!
8
發熱一定要去醫院看嗎
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感染的反應,頻繁就醫會增加傳染的風險和院內感染的機會。我會告訴家長,當孩子出現持續高熱不退,精神差,皮膚花斑、蒼白、濕冷,出冷汗,肢體抖動、無力,頻繁噁心及嘔吐、腹瀉,咳嗽加重伴氣緊等情況,需立即看醫生!
9
預防
1)嚴格隔離2周。
2)接觸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明顯降低重症手足口的發病風險。EV-A71型滅活疫苗可用於6月齡~5歲兒童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
3)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勤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流行季節不扎堆,避免兒童與患兒童密切接觸。
10
醫院要加強醫院感染控制
醫療機構規範的預檢分診缺失或者不規範、不科學也會造成流行加重;醫生接診手足口病病例時,採取標準預防措施,嚴格執行手衛生,加強診療區域環境和物品的消毒,選擇中效或高效消毒劑如含氯(溴)消毒劑等進行消毒,75%乙醇和5%來蘇對腸道病毒無效。
參考文獻
《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版》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TAG:微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