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鍛煉與改善心理健康有關,但更多可能並不總是更好

鍛煉與改善心理健康有關,但更多可能並不總是更好

一項針對美國120萬人的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運動報告的人每月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日子少了1.5天。該研究發現,團隊運動,騎自行車,健美操和去健身房都有最大的減少,根據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 」雜誌上的同類最大的觀察性研究。

更多運動並不總是更好,研究發現每周鍛煉三到五次45分鐘與最大的好處相關。

該研究包括所有類型的身體活動,從兒童保育,家務,草坪割草和釣魚到騎自行車,去健身房,跑步和滑雪。

運動降低了所有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和死亡風險,但其與精神健康的關係仍不清楚。

之前關於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結果相互矛盾。雖然一些證據表明運動可能會改善心理健康,但這種關係可能有兩種方式 - 例如,不活動可能是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癥狀和原因,而活躍可能是恢復力的標誌或有助於恢復。作者指出,他們的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

「抑鬱症是全球殘疾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通過人口健康運動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耶魯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春季健康首席科學家Adam Chekroud博士說。美國。「無論年齡,種族,性別,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如何,運動與人們心理健康負擔較低有關。令人興奮的是,政權的具體情況,如類型,持續時間和頻率,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現在正在使用它來嘗試個性化鍛煉建議,並將人們與特定的鍛煉方案相匹配,以幫助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使用了美國所有50個州的120萬成年人的數據,他們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調查。這包括人口統計數據,以及有關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信息。和健康行為。除抑鬱症外,該研究未考慮精神疾病。

參與者被要求估計在過去30天內他們根據壓力,抑鬱和情緒問題將他們的心理健康評定為「不好」的天數。他們還被問及他們在正常工作之外的30天內參加鍛煉的頻率,以及他們每周或每月進行鍛煉的次數以及鍛煉時間。

所有結果均根據年齡,種族,性別,婚姻狀況,收入,教育程度,就業狀況,BMI,自我報告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之前的抑鬱症診斷進行了調整。

平均而言,參與者每個月經歷了3.4天的精神健康狀況不佳。

與報告不進行運動的人相比,運動的人每月報告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日子減少了1.5天 - 減少了43.2%(運動者為2.0天,未運動的人為3.4天)。

對於之前被診斷患有抑鬱症的人來說,心理健康日數較少的情況較少,與不運動的人相比,運動與精神健康狀況較差的日子相比減少了3.75天 - 相當於減少了34.5%(7.1天)對於沒有鍛煉的人而言,鍛煉的人為10.9天。

總體而言,記錄了75種類型的運動,這些運動分為八類 - 有氧運動和健身運動,騎自行車,家庭,團隊運動,休閑活動,跑步和慢跑,步行,冬季或水上運動。

所有類型的運動都與改善的心理健康有關,但所有參與者的最強關聯都見於團體運動,騎自行車,有氧運動和健身運動(精神健康日差減少分別為22.3%,21.6%和20.1%) 。

即使完成家務也與改善有關(心理健康日差減少約10%,或每月減少約半天)。

運動與改善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減少43.2%)大於許多可改變的社會或人口因素。例如,與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相比,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的心理健康日減少了17.8%,與肥胖人相比,BMI正常的人減少了4%,而收入超過50,000美元的人則有與收入低於15,000美元的人相比減少了17%。

人們完成運動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每周鍛煉三到五次的人比每周運動量少或多的人有更好的心理健康(與每月鍛煉兩次的人相比,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日子少了2.3天)。

鍛煉30-60分鐘與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最大減少相關(與未鍛煉的人相比,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日子減少了約2.1天)。對於每天鍛煉超過90分鐘的人來說,仍然可以看到小幅減少,但每天鍛煉超過3小時與心理健康狀況相比,完全沒有鍛煉。作者指出,進行極端運動的人可能具有強迫性特徵,這可能使他們面臨更大的心理健康不良風險。

「以前,人們相信你做的運動越多,你的心理健康就越好,但我們的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每月運動超過23次,或者運動超過90分鐘的運動與心理健康狀況惡化,「Chekroud博士繼續說道。

「我們發現團隊運動與最低的心理健康負擔相關,這可能表明社交活動通過減少社交退縮和隔離來促進適應力和減少抑鬱,使社交體育優於其他類型。」

該研究使用人們自我報告的心理健康和運動水平評估,因此可能會有偏見。它也只詢問參與者他們的主要運動形式,因此如果他們做多種類型的運動,他們可能會低估他們的運動量。

英國Gartnavel皇家醫院的Gary Cooney博士在一篇相關的評論中寫道:「人們對運動作為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越來越感興趣。這種吸引力是多方面的:患者,特別是那些不願意追求的患者用藥或心理方法,都是為了鍛煉自我效能,能夠在自己的恢復過程中獲得一定程度的代理。就精神衛生專業人員而言,他們認識到迫切需要解決精神病患者群體相對較差的身體健康問題。身體合併症的發生率很高,預期壽命顯著縮短,可能會改善身心健康的干預措施具有特別的臨床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遠生物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普遠生物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