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黎橘園美術館

巴黎橘園美術館

從盧浮宮自東向西,一路步行,經過協和廣場,穿過杜勒麗花園,在花園的最西面就可以找到橘園美術館。我們從賣品部的門進去,門票已經包含在巴黎博物館通票里。入口不需排隊,參觀的人也不是很多,沒有看見有團隊來這裡的,碰到的一些亞洲面孔,都是日本人。我把背包存在寄放處,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個紙袋,我將手機和小相機放入紙袋,拎著紙袋參觀。在進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時,雙肩包可以隨身帶入,顯然橘園美術館要嚴格一些。

從盧浮宮走到橘園美術館,經過長長的林蔭道,這裡沒有嘈雜的人群,四周都是安靜的,只是巴黎的夏天也非常悶熱

橘園美術館坐落在巴黎中心杜勒麗花園的西南角,它緊鄰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我來回走了兩次。盧克索方尖碑無疑是最醒目的,它是巴黎最古老的古董,迄今有3200年的歷史了,但這不是巴黎的歷史,它是埃及盧克索的光榮。方尖碑是埃及總督送給法國路易.菲律普國王的禮物,是為了感謝法國的埃及學家對重新解讀埃及古文的貢獻,19世紀盧克索方尖碑來到了協和廣場。

杜勒麗花園是1871年毀於火災的杜勒麗宮的一部分,它夾在協和廣場和盧浮宮之間,是一個比較閑散的地方,它靠近協和廣場的這頭,有非常寬廣的沙石路,中央有一片水池,池邊懶懶散散斜在躺椅上的人,悠閑的看書,喂鳥,曬太陽。這裡就緊鄰著橘園美術館。

橘園美術館,建於16世紀,它開始是皇家花園中的檸檬和柑橘的溫室,後來變成了美術館。1918年莫奈決定把它的《睡蓮》捐贈給法國政府,它成了橘園美術館的招牌展示品。橘園美術館並不是很大,它一共只有兩層。地上一層有兩個橢圓形展廳獻給了莫奈的《睡蓮》。

巨幅的《睡蓮》就像牆紙貼滿了四壁,我只能愣愣地看著,它真是一幅巨作。

莫奈一生創作了太多的《睡蓮》,這麼巨幅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莫奈的睡蓮世界,是用他的畫筆,讓我們的視覺感受到光與色彩的互動關係,也讓人了解光是生命的本源,既是瞬間影像,又是永恆的記憶。

所以他在同一個場景下,反應強弱光線下顏色的變化,他一直這樣的畫,對睡蓮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為此買了房子,挖了池塘,建了花園,種了蓮花。

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陽光燦爛的中午,晚霞鎏金的黃昏,月色泄銀的夜晚,莫奈的《睡蓮》就是不同的色彩,這種色彩就是光變。印象派就是外光畫派,莫奈是印象派的最大的貢獻者,他不斷地對光線做實驗,畫到晚年,他因白內障完全失明,他還可以用記憶和印象來畫蓮花的美麗。因為池塘里浮起的蓮花在東方信仰裡面,生命代表的象徵。莫奈喜歡東方?是因為睡蓮?

所以,我們在橘園美術館看到的這些,就是莫奈晚年的睡蓮世界。

橘園美術館用兩個展廳,展出莫奈的6幅巨大的《睡蓮》,它們分別在不同的季節和時間呈現在橢圓形的白牆上面。人們看著它,都似乎忘記了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褀綺時 的精彩文章:

TAG:褀綺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