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漫談 哲學的故事

讀書漫談 哲學的故事

作為混跡在設計部的工程佬,寫軟文這種事實在感覺有些為難。但轉念一想:為難之事常有砥礪之功。欣然接受也就順理成章了。

緣起

在我上一篇也是第一篇軟文中曾涉及到對「秩序「一詞的懵懂認識,當時感覺意猶未盡。恰好《哲學的故事》中幾乎所有的大哲都圍繞「秩序」做過精彩的論述。可以說學科的建立的過程即是秩序構建的過程,過程中當然少不了理性。自然科學是理性對事物秩序的構建;倫理學是理性對慾望秩序的構建;政治學是理性對大眾秩序的建立。秩序與理性是一體的兩面,是斯賓諾莎所謂的神。也可以說秩序是人類理解世界的方式。

如此啰嗦的解釋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寫讀後感,目的在於設法消除這段文字可能會帶著閱者的不悅,尤其是在這個哲學沒落的年代。如還不能達到上述效果,我非常願意試著用書中大哲的觀點再保護一下我一貫自我珍視的謙遜形象。這牽扯到「自由意志存在與否「這個千百年來爭議的焦點。從直覺上講,我們當然毫不懷疑自由意志的存在。你要寫讀後感,你可以選擇《CEO說》,也可以選擇《爆裂》、《原則》或者是《城市的勝利》,難道這不能證明自由意志的存在嗎?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因果律理解世界,那就該得出相反的結論了。只要你相信因果律,那就必須承認既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因果鏈條一定是牢牢鎖死的,你所以為的自由選擇,只不過是你既意識不到,也數不清的很多原因導致了相應的結果而已。你的選擇並不是自由意志的體現。最近的神經科學家也加入爭論,結論一言以蔽之:我們生而不自由,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科學家們可以對神經元和腦電波的監測,在你做出了怎樣的選擇之前就預測到你的選擇。

也就是說《哲學的故事》根本不是我「選」的,而是我不能意識到的本能、能夠意識到的慾望以及寫這篇軟文之前我所經驗到的一切決定的。認識到這一點,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應該平心接受。我們要做的只是站在一旁靜靜的觀察它們、理解它們。

哲學的無用之用

哲學使人愉悅,即使是形而上學的幻景也蘊含著誘惑,每一個學習者都能體會得到,直到粗糲的生存需求將我們從思想的高峰拽下,拋入生活的瑣碎中。生命的大半難尋所謂「意義「,我們優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停地與來自內心和周圍環境的混亂無序作鬥爭;但是我們願意相信,假使能夠讀懂自己的靈魂,我們身上那種不可或缺、意義重大的東西必將呈現。生活本身沒有意義,意義我們自己賦予生命的。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們面對的危機是:「如火山爆發般的數據向我們襲來,我們在互不協調的事實信息中窒息;由於缺乏綜合的思想和統一的科學,我們頭腦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科學箴言,繼而形成一團專業紛繁的混亂局面。」在如此混亂局面中,想要智慧的生活,想要建立自己自己生活的秩序,系統的學一點哲學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缺乏形而上學基礎的人生哲學是空中閣樓,經不起推敲和追問。

本書最大的特點

對哲學來說,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絕不是直線。作者通過哲學家們的生平解讀其專業著作與思想,就像在讀者和哲學家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座橋樑,拉近了哲學跟生活的距離,使得哲學教育得以人性化。

關於哲學書籍,推薦這樣一本書給像我一樣初涉者,我不應該感到絲毫羞愧。

聲明:

網路圖片如有版權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給予稿費;

其他圖片版權歸青島萬科所有。

本文作者:高紀業

本文編輯:李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萬設計TVD 的精彩文章:

TAG:青萬設計T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