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帽子上的珠串,真的只是裝飾嗎?
在影視劇里,我們經常會見到這種帽子
電視劇《漢武大帝》截圖
不知道為什麼,夏蟲我特別喜歡這種帽子,總感覺這帽子戴起來特別地威風。
好奇之下夏蟲查了資料,才發現,
這麼一頂帽子可不簡單。
這種帽子的正式名字,叫做「冕旒」[miǎn liú]
冕旒上下有兩個大的主要部分,
上面像一塊長方形板子的部分叫做「延」,
下面像桶一樣的部分叫做「武」。
除此之外還有6個小部分,分別是:
1· 旒2· 朱紘
3· 玉衡4·玉簪
5·充耳6· 朱纓
而這其中呢,充耳和旒就有價值拿出來單獨和大家侃侃啦。
耳塞中的奢侈品
垂在帽子左右兩邊的兩個小珠子就是充耳啦,
通俗點說其實就是耳塞,
它是誕生於中國先秦時期的一種禮儀耳飾。
在西周王朝至春秋、戰國時期,王室屬臣的官冠都有充耳,用來在休息的時候塞住耳朵。
不過雖說是耳塞,但一般都是由美玉、寶石,香木等比較貴重的材料製成的。
佩戴者的等級不同,充耳的製作材料也不同。
當然這隔音效果和舒適度嘛……就不好說了。
充耳的另一個名字叫「瑱」,有告誡佩者自重自律的含義,
提醒著天子要有所聞,有所不聞,言行舉止要謹慎穩重 。
「鎮也。懸當耳旁,不欲使人妄聽,自鎮重也。」--
—— 《釋名.釋首飾》
而對於大臣們來說,
上朝時「冠配充耳」是一種禮制,
站立堂下的諸侯大臣們,要恭敬仰視君王,不得左右顧盼,
若腦袋左右一晃,「充耳」就會以慣性擊打自己的耳廓和面頰。
(隨身帶的小耳巴子,你怕不怕?)
成語「充耳不聞」里說的充耳就是這個啦。
「叔兮伯兮,褎[yòu]如充耳。」
——《詩·邶風·旄丘》
褎:微笑的樣子
小珠簾
大乾坤
帽子前後的珠簾,叫做旒。
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
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
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以天子佩戴的冕旒為例,
垂旒共有五彩的繅(絲繩)12根,
一根就是一旒,每旒長12寸
每旒絲線上穿著12塊五彩玉,
每塊間隔1寸,按朱、白、蒼、黃、玄的順序排列。
到了漢代,旒就不再僅僅限於五色,
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一開始,冕旒根據佩戴者身份高低而數量不一,
天子為十二旒,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
電視劇《軍師聯盟》里,
魏王曹操在鄴城稱王時的冠冕有12旒,代表了他想要稱霸天下的野心。
而孫權任鎮輔江南將軍時,位同諸侯,所以冕旒上只有7旒。
直到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使用了,於是「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稱。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說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想看看真實的冕旒呢?
別急,這就放照片上來。
明定陵葬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隨葬物品
(冕冠為複製件,冕旒為原物)
今天的知識爆冷門就到這裡啦,
我是冷知識小仙女夏蟲,下期再見咯~
往期知識爆冷門
小宋哥公眾號更新時間表
周一小宋哥show time
周二走心的距離
周三享樂縱生活
周四語言傳達室
周五影視藝術匯
周六知識爆冷門
周日少女的心事


TAG:AcoS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