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倍連續6年戰敗日不道歉 繼續迴避提及日本戰爭加害責任

安倍連續6年戰敗日不道歉 繼續迴避提及日本戰爭加害責任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雁初】8月15日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宣布投降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供奉著日本二戰甲級戰犯以及戰死者的靖國神社就會變得熱鬧起來。不過今年,靖國神社似乎有點「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5日並未到靖國神社參拜,而是「按照慣例」奉納了「玉串料」,前去參拜的議員人數也不如以往。值得注意的是,安倍當天發表演講時,繼續迴避提及日本的戰爭加害責任。就在這一天,中韓兩國分別發出批評聲音,敦促日本正視侵略歷史。輿論認為,儘管日中、日韓關係正趨於緩和,但歷史問題仍可能是導致日本與鄰國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據日本共同社15日報道,今年「八一五」是日本戰後第73個「終戰紀念日」。當天上午,安倍以自民黨總裁名義,委託黨總裁特別助理柴山昌彥前往靖國神社,獻上「玉串料」(祭祀費)。柴山稱,安倍指示他向神社方面轉達說「很抱歉不能參拜,希望好好向先人之靈致意」。這是2013年以來,安倍連續6年在「八一五」當天向靖國神社獻「玉串料」。與此同時,日本跨黨派議員團體「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約50人集體參拜了靖國神社。另外,首相助理衛藤晟一、自民黨代理幹事長萩生田光一、首席副幹事長小泉進次郎、前防相稻田朋美等人也分別參拜了靖國神社。不過《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當天參拜的人群中,身穿舊日本軍服且表現張揚的右翼人士寥寥無幾,跋扈態度不似以往;有人演唱日本軍歌時,圍觀的民眾也很少;前幾年否認南京大屠殺、為日本侵略行為辯護的團體也難見蹤影。在與一些右翼人士的對話中,記者發現,這些人的消息來源較少,思想固執,只知道空喊愛國,卻沒有明確的理念。他們強調,自己來靖國神社參拜是為了感謝英靈。

15日,日本政府還按慣例主辦了「全國戰爭死難者追悼儀式」,此次儀式也是平成時代的最後一次,天皇夫婦、安倍和5000餘名死難者家屬出席。將於明年4月底退位的明仁天皇連續四年在致辭中使用「反省」一詞,表達和平主義立場。安倍則在致辭中表示「絕不讓戰爭慘禍重演」,不過他依然沒有提及對亞洲各國的加害責任,僅稱「將謙虛地面對歷史」。2013年的追悼儀式上,安倍一改此前歷代首相公開反省戰爭歷史的措辭,只強調向戰爭死難者致敬,以及日本對世界和平的貢獻。自那時起至今連續6年,他都堅持這一口徑,共同社稱,首相在致辭中「不向亞洲各國道歉正逐漸成為慣例」。

針對「八·一五」當天日本方面的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5日回應稱,我們注意到目前沒有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同時也注意到安倍首相向靖國神社捐獻了祭祀費,一些國會議員參拜。我要強調,靖國神社供奉著對侵略戰爭負有直接責任的甲級戰犯,我們堅決反對日方的錯誤做法。中方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韓國外交部15日對安倍和日本部分保守國會議員的行動「表示深切憂慮」,敦促日本「顯示出對歷史真切的反省態度」,稱「基於這樣的姿態,日韓關係才會發展」。當天,韓國民眾還聚集在日本使館前集會,要求日本政府就戰爭罪行道歉。

路透社認為,每年日本戰敗紀念日,關於侵略歷史的集體記憶就成為日本及東亞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日本將於明年告別「平成時代」,這也是該國近代唯一未經歷戰爭的和平時代,但歷史問題仍然成為無法擺脫的「遺產」,日本如何與鄰國達成和解,目前前景不明。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員盧昊15日告訴《環球時報》,雖然「八一五」當天前去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政客數量有所減少,但日本國內否認侵略歷史的逆流仍不容忽視。安倍試圖在迎合國內保守勢力和「緩和鄰國壓力」間尋求「折中」,顯然難以顯示真正誠意,也不利於日本與鄰國關係的改善。日本若真的想與鄰國達成「歷史和解」,就必須從根本上端正對戰爭歷史的態度。日本即將從平成時代進入新的歷史時代,基於狹隘民族主義的修正主義歷史觀並不符合時代潮流,如果不能直面歷史真相,所謂珍惜和平和面向未來也就淪為空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