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潮河鎮蓮溪學校,看校園裡的葫蘆……

走進潮河鎮蓮溪學校,看校園裡的葫蘆……

五蓮樂鄉游

五蓮老百姓原創舞台

每天早上

5點30與您相約

GIF

一外地教師到我校講課,出了一則謎語讓學生競猜:青青蛇兒滿地爬,蛇兒遍身開白花,瓜兒長長茸毛生,老君裝葯要用它。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葫蘆。」

「這些學生為什麼一猜即中呢?」講課教師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學校操場的東南邊,有一塊葫蘆園,孩子們天天看著葫蘆開花、結果、長大,能猜不中嗎?葫蘆園,是老師和同學們一杴一钁辟出來的;葫蘆架,是老師和同學們用水泥桿、細鐵絲共同搭建的;葫蘆,是老師和同學們親自育苗栽下去的。

葫蘆在我國古籍中最早稱瓠、匏和壺,這三個字都可以在《詩經》中找到,《邶風》云:「匏有苦葉,濟有涉深」;《衛風》云:「齒如瓠犀」;《幽風》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壺」、「甘瓠」均指葫蘆。我國至少有20多個民族拜匏,他們崇拜葫蘆,把葫蘆當作祖先的來源看待,且有葫蘆神話相伴隨。例如廣泛流傳的「寶葫蘆」的故事,講的是某個人有了寶葫蘆,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這表現了過去貧困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想滿足自己的慾望,就要歷盡艱辛得到寶葫蘆。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滿懷著憧憬和期望,同學們在葫蘆園中栽下葫蘆苗,澆水、鬆土、拔草……葫蘆清楚自己的生命長度,迫不及待地探出了一片葉子,張望世界,再探出一片葉子,觸摸陽光。有了風,有了雨,有了同學們的精心呵護,葫蘆長得可開心呢,長一寸,再長一寸,越長越大,漸漸地爬滿了架子,搭起了一道道涼棚。

盛夏時節,在陽光下,在風雨中,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葫蘆開花了,滿架碧綠的葉片中,綠白相間,謙卑而熱烈,一如清澈的童年。潔白的花從綠葉間探出頭來,向上挺舉著,觸摸著遙遠而蔚藍的天空。蝴蝶飛來了,戲嬉在其中,像花中的小仙子一樣傳遞著生活的快樂;蜜蜂飛來了,似乎嗅到一種香甜的蜜汁,落在花芯上,弄一身花粉振翅遠去。花靜悄悄地開著,雨來了,如同沐浴一般,盡情迎接著洗禮;風來了,它搖曵著身子,經受著百般的考驗。這個時候,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清晨,幾個同學捧著書,結伴坐到涼棚下面的條石上,搖頭晃腦地讀起了古詩。下午,同學們背上畫板,在老師的引領下,坐到葫蘆架前畫畫兒。他們握著畫筆,歪著小腦袋,畫葫蘆,畫綠葉,畫蝴蝶,畫蜜蜂……不停地擦,不停地畫。那些顏料呢,好像很不聽話,要麼深了,要麼淺了,要麼跑到葫蘆架上,要麼跑到綠葉外面,更有調皮的,偷偷地跑到小孩子身上了,看,他們的手上、臉上、肚皮上,到處花花綠綠的。孩子們可不管這些,反而畫得更入迷了。

潔白的葫蘆花還會吸引來葫蘆蛾——一種類似蝴蝶的小昆蟲。它身體呈土灰色,肚子大而軟,前端有一對長約10厘米的須。它輕盈地飛來了,落到葫蘆花上,把兩根長須深深地插入花冠中,貪婪地吮吸著甜甜的花粉蜜汁,極為陶醉。這時候,一些調皮的小孩子就會悄悄地走過去,趁其不備,輕輕地合上葫蘆花,逮住葫蘆蛾。玩一會兒,再雙手一揚,放飛它們。葫蘆蛾撲騰著翅膀,很快就消失在枝繁葉茂的葫蘆藤間了。

葫蘆花落後,毛茸茸的小葫蘆長出來了,架子上面,隨便一處地方,都可以看到小葫蘆的身影。它們就如剛出生的嬰兒,對這個世界非常陌生,喜歡藏在葉子後面偷偷地張望。張望著校園裡的各種花兒拔節、吐蕾、傲放;張望著同學們跑步、打球、做操……站在葫蘆架下,欣賞著那小小的葫蘆,看著那些逐漸乾枯的花朵,讓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生命的源泉,想到了深深的母愛。站在葫蘆架下,看著那一個個小葫蘆,你還會看到班級學生的身影呢。掛在架棚下那個最大的葫蘆,不就是調皮搗蛋、活潑樂觀的勞動委員毛小鵬嗎?架子上面,成熟而飽滿的那個葫蘆不就是富有組織能力、勤學好問的副班長李開琳嗎?葉子底下,秀氣端莊、乖巧可愛的那個,不就是外表柔弱、誠實文靜的學習委員吳小凡嗎……

夏日的陽光熱烈而又多情,柳樹無精打采地低垂著,樹上的知了不停歇地叫著。這個時候,孩子們最喜歡跑到葫蘆架下聽故事了。老師講,同學們也講,當然,那些故事都與葫蘆有關,像牛郎織女、八仙過海、葫蘆兄弟、孟姜女哭長城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赤日炎炎的夏日,隨葫蘆一起枝葉伸展,爬滿了孩子的童年。葫蘆成熟了,童年也在葫蘆架下慢慢長大了。

仲秋時節,天上的雲朵,似一朵朵碩大的棉花團悠然綻放;太陽失去了夏日的炎熱,照射著淡淡的光芒,如同葫蘆架上那一個個成熟的小葫蘆,鍍上熟稔的金黃,褶褶閃光。葫蘆園裡,孩子們挎著籃子,端著筐子,帶著歡歌笑語來採摘豐收的果實。一籃籃、一筐筐……那些小葫蘆,有的像大公雞,有的像嘎嘎鴨,還有的像笨笨熊,多麼好玩啊。老師站在葫蘆架下,雙手捧著一個稍大點的葫蘆,與孩子們交流著與葫蘆相關的一些社會文化。比如一個人不愛說活,便稱之為「悶葫蘆」;對某個人的心理揣摩不透,則說他「不知葫蘆里賣的什麼葯」等等。孩子們蹦蹦跳跳,嘰嘰喳喳,他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天真、快樂,還有更多的其他的東西呢。

活動室里,一個個小葫蘆在孩子們手中,變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像烙畫葫蘆、針刻葫蘆、彩繪葫蘆等,更有一些小葫蘆,被孩子們雕刻成了賣萌的胖頭娃娃、縮頭縮腦的小烏龜、振翅欲飛的大白鶴……看,那套葫蘆茶具,一壺四杯,擺放在木製茶盤裡,惟妙惟肖,如不做介紹,你真會認為是從哪家商店買來的呢。再看,那隻憨態可掬的大母雞,昂首挺胸,領著一群小雞正在草舍前漫步呢。聽,誰吹響了葫蘆絲,聲音優美溫和,親切細膩。讓人彷彿置身於西雙版納的叢林里,淡淡的月光,青翠的竹子,美麗的傣家小姑娘正在翩翩起舞……

「葫蘆葫蘆真好看,腰兒細呀肚兒圓。」走進我們的學校,你時時會聽到孩子歡樂的歌聲,「頭小肚大胖乎乎,掛在藤上盪鞦韆。小時嫩綠毛茸茸,長大全身金燦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鄉游 的精彩文章:

TAG:樂鄉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