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客家對土著,反清對保皇,洋教對儒教,太平天國有多亂?

客家對土著,反清對保皇,洋教對儒教,太平天國有多亂?

原標題:客家對土著,反清對保皇,洋教對儒教,太平天國有多亂?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農民戰爭,這場戰爭夾雜著南方客家對土著,反清復明對維護封建統治,外來宗教對中國傳統思想的鬥爭,太平天國不太平。


客家對土著

客家人是古代幾次戰亂時期從北方南遷的漢族人,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台灣等地省。客家人遷入影響了當地土著漢族和少數民族利益,雙方為耕地經常發生紛爭。客家人通常整族聚集,有自己的客家語言,民風彪悍,內部團結。


清末,廣西客家人與當地人,特別是苗人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主要在廣西客家人之間傳播。1851年初起義時,領導集團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基本是客家人,出廣西時的2萬隊伍大多數是客家人,後期的主要將領李秀成,陳玉成等也都是最早跟隨的廣西客家人。


與廣西客家人對立的本地漢人和少數民族,很多參加了清政府的團練,成為太平軍的對手。出廣西後,太平天國的活動區域不少地方都有客家人,客家人是太平軍的重要兵源。


反清與保皇

清初,鄭成功創立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天地會在各地有很多地方堂口,但是沒有統一的組織領導。天地會在清朝經常起義,在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發動過廣西大成國、昇平天國起義,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


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湖北後,人數增至五十萬,其中包含大量天地會成員,天地成員是天平軍後期的重要來源。


太平軍的上帝教思想與中國傳統衝突,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地主組建武裝對抗,地主武裝湘軍和淮軍成為了太平軍的主要對手。


洋教與儒教

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定都金陵,改稱天京,建立政權。1853年4月27日,英國戰艦HMS Hermes到達江寧,英國公使與北王韋昌輝及翼王石達開會面,英國對太平天國表達了對太平天國及清朝中立的態度。年底,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訪問天京。這一時期,西方列強對清朝和太平天國保持中立。後來,西方列強發現拜上帝教跟基督教完全不同,而且太平天國進軍上海影響力他們利益,西方列強開始幫清政府剿滅太平軍。

太平天國與傳統儒教對立,使得信守中國傳統思想的民眾投身湘軍和淮軍,與太平軍作戰。很多原本反清的天地會組織,也被清政府收編,加入了對太平天國作戰。


太平天國是清末特殊環境下的產物,土不土洋不洋,就是清末特殊環境下的一個怪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多友鼎鼎文記載了對犬戎一場勝仗,西周戰爭規模有多大?
三個傑出皇帝三個姓,結束了中國亂世,開創了最繁榮朝代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