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白茶的這個誤區,新茶友一定要知道!
(繭山堂珍藏老白茶)
白茶有禪味
杯中皆真意
七月已經過去了,又有不少新茶友開始融入白茶大軍。
對於新茶友來說,新白茶容易了解,它如新生之子一樣,乾淨澄澈,沒有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困擾,但老白茶就不一樣了,經過了長時間的陳化,老白茶在沉澱的歲月當中發生了什麼,如同背負了許多秘密的老者,難以被外人知道。
因而,關於老白茶,有一個很大的誤區,需要新茶友們好生對待。今天這篇文章,將它當成填充知識也罷,老白茶掃盲也罷,只要看透了這個誤區,對自己來說,是有益而無害的。
老白茶誤區:年份越老,茶越好
很多剛入白茶圈的朋友們,鐵定都犯過這樣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老白茶的年份越久,這老白茶就越好。(這裡的「好」是指:滋味好、藥用功效好、收藏價值高。)
茶友們都知道,白茶跟普洱茶一樣,需要長時間陳化,並且越存越有價值,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故,買老白茶,就買年份久,那就是好的。
其實這是錯誤的
老白茶的年份越長,不一定越好。
要達到與它的存放年限相匹配的「好」,必須滿足三個前提條件。
第一:茶青原材料好
▲▲▲
影響茶青原料品質的,是茶葉的生長環境。
比如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白茶樹,溫差大,水分多,雲蒸霧繞,白茶樹吸收了天地精華,帶有大自然最純粹的氣息,讓它的芳香醇物質變得豐富,這樣的茶青,和平地茶,台地茶的茶青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第二:制茶工藝好
▲▲▲
有了好的茶青為前提,需要好的制茶工藝將其呈現出來。
白茶製作沿用古法,不炒不揉,就萎凋、乾燥等幾個步驟,古樸天然,最完整的保留了茶葉的原始狀態。
在晾曬時,要薄薄的攤晾在水篩上,不能形成渥堆;
在萎調時,要不斷的關注茶葉的走水情況,風向位置等因素;
在乾燥時,含水量要達到8.5%的標準,或者更低。
只有各方面都把控好了,茶葉才能在後期的儲存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才能存出好茶來。
第三:儲存要到位
▲▲▲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完成了前兩步,相當於為後來修建高樓打好了基石,接下來,就要遞交給時間,長期儲存。
白茶在存放時,要放在乾淨、乾燥的環境里密封、避光儲存,一點多餘的水汽都不能進入,並且白茶的吸附性極強,一旦儲存的環境有異味,很容易就吸收進了茶里,導致白茶的香氣和滋味發生不友好的轉變。
而在儲存環節除了岔子的老白茶,往後再怎麼精心補救,也沒有很大的意義了。
所以,並不是越老的白茶就越好。
倘若這老白茶,採的是平地上的公路茶,或者制茶師傅粗心大意渥堆了、乾燥時打馬虎眼兒燒焦了、儲存時跑入了大量的水汽等等,都會對白茶的品質形成不小的影響,如此的老白茶,無論存再久,花再多的精力和心血,都會是付之東流,無法有很高的價值。
對於這點,老茶客們深諳其中的門路,想買白茶作長期儲存時,都會發揮多年練就的火眼金睛,盯好茶,謹防受損。
但新茶友們,沒有足夠的經驗,對老白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容易以「倚老賣老」的眼光來看待,正好就中了某些不良茶商的下懷,買到了本身就不好的茶,拿回去一存,就吃了大虧了。


※放下白茶成段子手
※中國女孩到印度旅遊,買了份奶茶剛喝一口,導遊一句話立馬吐了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