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05.三乘的聖人都有這十種的智慧

105.三乘的聖人都有這十種的智慧

譬喻品第三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L5 十子喻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我現在再請問各位,這個長者的諸子,「十、二十、三十」是說的什麼?這「三十諸子」已經講過,為什麼他不說八、不說九呢?他說十、二十、三十,這合起來,十加二十,是三十;再加三十,是六十。這六十,就表示在大乘的裡邊有六度,譬喻六度萬行。

為什麼又要說這個「十」?因為菩薩和聲聞、緣覺這三乘的聖人,都有十種的智慧,這表示十種的智慧。這十種的智慧是什麼?

(一)世智。世間的智慧。雖然說世間的智慧,也就包括出世間的智慧;因為三乘的聖人,有世間的智慧,覺悟世間一切法,然後他就求出世法了;雖然說是世間智慧,也就包括出世間的智慧。你若沒有世間的智慧,怎麼會有出世的智慧?出世的智慧,是由世間的智慧生出來的。

(二)他心智。聲聞、緣覺、菩薩都有他心的智慧。他心的智慧,也就是他心的神通;這種神通智,從定中生出來的。在羅漢,就是聲聞,就要作意,用他心智來觀察;作意,就是用心,要用心意來觀察。他若不觀察,就不知道這個人心裡所想的是什麼、所要做的是什麼;因為他沒有留意,所以他也不知道。那麼聲聞作意,又要在定的時候;緣覺的他心智,也要作意,但是不需要在坐禪修定的時候。他就這麼一作意,你想要說的什麼話,你想要做的什麼事,你心裡沒有發表出來,他就知道了!這是緣覺比聲聞就高一層。若到菩薩的境界上,這種他心智就不需要作意,他除非不想知道你心裡所想的,他若想要知道,隨時都可以知道的。菩薩又比緣覺這種的他心智又高了。

(三)苦智。「苦」怎麼還有智?你若知道苦,你就想要了苦;你想要了苦,才能沒有苦;你如果沒有智慧,你怎麼會知道苦?就苦的時候,你也覺得不苦。因為你有這種知苦的智慧,所以就把苦了了。

(四)集智。這個「集」本來是集聚一些個煩惱,但你能知道這個「集」是煩惱──「集怎麼會有智慧呢?」這不是智慧是什麼?你若沒有集的智慧,根本就不知道這是煩惱;煩惱來了,你還以為這是麵包呢!你以為這是牛油呢!就往飽了吃。為什麼?這因為沒有智慧;有智慧,它一來,你就覺悟了,「原來這是煩惱!」你這一覺悟,這豈不就是智慧了?

(五)滅智。滅什麼滅?滅煩惱;你既有智,你還要有個滅的智慧。這滅的智慧,把煩惱給消滅了;煩惱滅了,菩提就生出來了,就會得到涅槃「常、樂、我、凈」的好處。

(六)道智。你修道也要有智慧,你若沒有智慧,你就不修,一天到晚把光陰都空過了,時間就都隨便就跑了!所以修道要有這種修道的智慧。

(七)法智。法是佛法,智是智慧。你想修佛法,要有擇法眼,擇是選擇。你有擇法眼,這就是智慧。擇法眼,也就是智慧眼。你有智慧眼,就不會做愚痴的事情;沒有智慧眼,就會做愚痴的事情。什麼叫愚痴的事情?我們學佛法的人,第一,要不犯十惡;第二,要勤修十善。十惡,就是殺、盜、淫、貪、瞋、痴、惡口、兩舌、綺語、妄言。殺、盜、淫,就屬於身惡;貪、瞋、痴,就屬於意惡;惡口、兩舌、綺語、妄言,就屬於口惡──口四惡。

我們人最容易造的罪業,多數由口裡頭。口怎麼會造罪業?因為口它會說。會說,你若盡說好的,這就沒有罪業。很奇怪的,這個口最歡喜說不好的,最歡喜講是講非。為什麼這樣子?就因為沒有擇法眼,沒有智慧,才會講是講非。尤其對於道場,我們學佛法的人,無論到任何的道場,我們不要講它好不好。它好,是它的功;它不好,是它的罪。我們不要在那個地方,和它作為一個合股的有限公司,參加一份;因為「他不好,他不對,他的冤孽他的罪」。所謂「修的修,造的造」,修道的修道,造業的就造業,這是必然的一個情勢,這有什麼奇怪的呢?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到哪一個道場,都應該擁護那個道場,這樣我們就會有功;不要破壞道場。破壞道場,就由這個口,就容易造業。你若擁護道場,就容易立功。你若有擇法眼,就到處擁護道場,不會破壞道場的;沒有擇法眼,才有這種種愚痴的行為。

(八)比智。比,就是比較,有比較的智慧。這個比較的智慧,本來也就是第七種擇法的智;不過這個「比智」是比量,比量而選擇殊勝的法門去修行,這叫比量的智慧。

(九)盡智。這差不多是在三乘人來講的。這個智慧,就到了極點了,窮盡一切的道理,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覺」,這叫盡智。

(十)無生智。無生法忍的智慧。你若得到無生法忍,三界之內,「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這種的境界,說也說不出,忘也忘不了,掉也掉不開;所以這種境界,叫無生法忍的智慧,只忍可於心,只可自己知道。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好像喝水似的,這個水是涼的、是熱的?自己知道,旁人是不知道的。

這十種的智慧,每一乘都有,所以說「若十、二十或至三十」。

在此宅中:這六道的眾生,都在這個火宅裡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吃飯時為何不可以講話?宣化上人金剛棒喝
坐禪此一法,乃修行必經之路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