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向左,網易向右:自主可控更應該開源開放?

阿里向左,網易向右:自主可控更應該開源開放?

自主可控:阿里雲向左,網易雲向右

「中國只有兩種云: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不久前阿里雲副總裁李津在2018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的這一番話,在雲計算圈子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來自多方的激烈爭論。

雖然與阿里巴巴一樣是總部坐落在杭州的互聯網巨頭,但是針對這個話題,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網易雲認為,開放才是未來。開放不等於拿來主義,開放更能自主可控。」

網易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早在OpenStack開源項目尚未成熟的時候,網易雲就做出了在當時來說極具前瞻性的判斷——OpenStack的生態要優於其他競品。「OpenStack網易應該是從E版就開始使用了,而現在版本迭代都已經到P版了。」汪源透露,「開源開放的生態,對於雲計算來說有著重大意義,因為即便當時的相關技術還不是太成熟,但是未來也可以讓開發者避免很多重複工作,把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以「開放·生態·賦能」為主題的2018中國杭州雲創大會

2018年7月31日,在中國杭州雲創大會上,網易雲一口氣接連發布了單集群可支持5000物理節點的「瀚海」私有雲、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輕舟」、工業智能平台等最新產品,並聯合浪潮推出了全球首款雲計算全棧一體機。

對於那些想要快速上雲、搭建系統可持續演進的IT基礎設施的企業來說,網易雲這一連串的雲產品和解決方案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而這也標誌著網易這家此前以消費級業務為主的互聯網巨頭,正在向企業級雲服務市場發起大舉進攻。

從支持內部業務創新一路走來的網易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擁有怎樣的核心發展理念?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級雲服務市場又具備怎樣的優勢?在趣味科技對網易雲的專訪中,汪源對以上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

從互聯網級創新業務起步,堅定走開源開放之路

「網易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原來只做消費級的業務,後來的企業級業務就靠網易雲來做排頭兵。現在我們都看到了,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市場體量其實是非常龐大的,這塊市場肯定是由網易雲來打頭陣。」汪源透露。

可以說,網易雲是從網易最具優勢的消費級業務中孕育而生,又逐步擴展到了企業級服務市場。當初網易杭州研究院孵化出了網易雲音樂、網易雲課堂、網易考拉等大量的創新業務,而支撐這些創新業務背後的一整套互聯網技術平台,就是網易雲的雛形。

2016年,網易雲開始陸續將雲能力向外部開放,並接連發布了即時通訊雲網易雲信、智能客服產品網易七魚、雲安全產品網易雲易盾等多款產品。而在此之前,網易雲已經在網易內部服務了眾多產品線,並經歷了眾多互聯網級產品的大規模實際驗證,其中就包括了網易考拉這種千萬級日活的大規模業務。據汪源透露,截至目前為止,網易雲已經服務了45萬家企業,聯接了超過8億互聯網用戶。

與很多互聯網企業的雲計算之路一樣,從早期服務互聯網業務一路走來的網易雲,如今也已經步入了深水區,並切入了大企業雲需求這個巨大的市場。不過在這一過程中,網易雲始終堅持著開源開放的理念。

在汪源看來,自主可控並不等於什麼都要自研,而開放也不等於拿來主義。「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必須考慮長遠,保證系統平滑演進、自主可控和擁有可用的人才生態,而要想滿足這三個要求,作為數字化基礎的雲計算必須是開放的。開放才代表著雲計算的未來。」

在網易雲的架構中,很多都是基於最主流的開源技術,比如「瀚海」私有雲中的雲管理平台,就是基於OpenStack。而自從2012年起就融入OpenStack社區的網易,也成為了國內最早採用OpenStack的企業之一。

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

從微服務到私有雲,全部一體式交付

針對企業級客戶體量大、業務結構複雜、高並發、高彈性等挑戰,此次網易雲發布的企業級服務新品,不僅有應對超大規模業務的強勁性能,而且還能夠實現靈活多維的解決方案。

單集群可支持3萬節點、45萬容器的容器服務平台

譬如「輕舟」微服務,不但可以將系統劃分成非常小的模塊,而且這些模塊都可以通過標準的服務介面進行溝通。其不僅兼容了諸如Spring Cloud、Dubbo等主流開源微服務框架,而且還配備了基於開源Kubernetes的輕量級容器計算平台。截至目前為止,網易雲的容器平台已經穩定運行了1000多天,單個集群可以支持3萬個節點、45萬個容器。汪源不無自豪地表示,網易雲「輕舟」是目前業界最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產品能力涵蓋服務治理、DevOps、AIOps、自動化測試等。

而「瀚海」私有雲,則相當於把IaaS、PaaS以及「輕舟」微服務都整合在了一起,其單個集群可以支持5000個物理節點,30000台雲主機。「強互聯網級IT能力、高度兼容所有主流公有雲、將開放做到極致,是網易『瀚海』私有雲的主要特點。」汪源介紹說,「瀚海」私有雲的性能指標,足以支持超大規模的互聯網級應用,就算「秒殺」這樣的極端場景也毫無壓力,能夠很好地幫助企業應對業務高並發、高彈性的挑戰。

可支持業務爆髮式增長的「瀚海」私有雲

為了助力企業快速上雲,一站式體驗到「瀚海」、「輕舟」等產品的優勢,網易雲還與浪潮攜手,推出了全球首款雲計算全棧一體機。通過這種軟硬一體化的交付方式,網易雲希望能顯著降低基礎設施運維難度和交付效率問題。據悉,雲計算全棧一體機包含了業務架構需要的所有雲計算技術層次,能夠很好地解決業務研發效率問題,讓客戶可以更好地專註自身業務。

除此以外,在底層的大數據和存儲方面,網易雲也對外開放了一系列此前已經在網易內部久經考驗的明星產品。譬如一直承載著網易雲音樂推薦系統的一站式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開發平台、毫秒級實時流計算平台Sloth;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網易有數;從網易博客時代就已誕生、在網易內部有著悠久歷史的產品分散式資料庫DDB;以及針對車聯網、交通、製造領域物聯網應用場景的時序資料庫NTSDB等等。

網易雲聯合浪潮推出全球首款雲計算全棧一體機

發力智能製造,網易云為企業插上騰飛翅膀

在眾多力圖藉助雲計算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產業中,製造業是網易雲發力的一個重點。汪源更是表示:「在所有的產業裡面,我們認為數字經濟能產生最大價值的就是製造業。」

根據IDC在中國杭州雲創大會上發布的《2018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報告》,發達國家(美、德、英)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0%。2017年我國比重已經達到32.9%,規模達27.2萬億元,且目前我國數字經濟增速將近20%,在增長速度上已超過上述發達國家。由此可見,未來幾年我國製造業將迎來一個高速增長時期。

網易雲在雲創大會上發布的工業智能平台,是一個集合了雲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物聯網能力的解決方案。目前吉利汽車、數鏈科技、萬向集團、中國電子等製造業企業,都已經與網易雲建立了合作。

「通過集合雲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物聯網能力的整合解決方案,網易雲幫助製造業企業實現了架構雲化,並通過物聯網實現數字化,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實現智能化,以服務中台技術實現服務化。」談起網易雲工業智能平台為製造企業實現的核心價值,汪源給出了這樣的描述。

在企業級雲服務這條愈發擁擠的賽道上,網易雲不糾結「自主研發」標籤,堅持開源開放,通過推出性能出眾功能全面的產品和便捷的一體化交付,並找准突破的重點行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業界關於自主可控話題的爭論,相信接下來還將繼續。不過俗話說得好:「真理越辯越明。」如果把「百家爭鳴」與「萬馬齊喑」放在一起,相信大家都會對前者更加喜聞樂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科技 的精彩文章:

深挖大數據價值,浩瀚深度MWCS18發布高性能DPI新品
未來在於智能:AMD帶你看專業圖形的演變

TAG:趣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