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決定日本戰敗的關鍵因素都有哪些?

決定日本戰敗的關鍵因素都有哪些?

決定日戰敗的關鍵因素很多,大致可從國內國際兩方面來說。

1.日本侵華罪惡史

侵華是日本歷史上一大敗筆,因為大東亞戰爭,日本失去了他自明治維新以來幾乎所有擴張的地盤,1895年奪台灣、1905年謀東北、1910年並大韓、1918年侵青島、1925年占濟南、1928年炸鐵路、1931年割滿洲、1933年犯熱河,1937年進北平,自此,上海南京武漢依次淪陷,半個中國幾落寇手。

(配圖:侵華鬼子)

2.日本轉折點

然而,1939年是日本侵華轉折點,這年起,日軍在山西掃蕩頻遭失敗,以分化北方軍閥和政要、消融抗日力量的「南汪北孚」計謀,也隨著吳等人的峻拒而告失敗,雖然有幾個偽政權賣國賊,也不過是「兩三點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廣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是歷史主流,雖落後卻頑強,雖屢敗卻屢戰,這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愈戰愈勇,這是中國不敗的根本力量,也是日本鬼子在深陷侵華泥潭後看到的深層次現實,經過數次大會戰,鬼子意識到:中國太大,並非如某些軍國狂熱分子所說三五個月就能「解決」的。

此時,日本雖然認識到了自己在中國的被動局面,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國聯不承認日本奪取的「國中國」,日本也不想把多年的「戰果」拱手讓出,只有硬著頭皮走下去,而洽在此時,二戰正式爆發了,世界格局大變,日本狂熱分子們開始了激進的太平洋戰爭。

(侵華鬼子配圖)

3.世界背景

日本「勇氣」何來?看看幾個背景性事件就知道了:

1939年8月,蘇德秘密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德國向波蘭宣戰,二戰正式爆發;

1940年5月,希特勒閃擊法國,英法聯軍潰不成軍;當月,德國侵佔荷蘭,西歐戰場已無對手;同年9月,德意日簽署三國公約,軸心國正式抱團作戰;

1941年4月,日蘇簽訂中立條約;2個月後,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攻蘇聯;同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正式與英美開戰。

可以看出,日本的決戰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時刻與世界戰爭大局緊密聯繫,尤其考慮的最重要的國家是德國。

(法西斯魔頭)

德國在歐洲戰場打遍天下無敵手,轉頭攻擊前盟友蘇聯,如果攻打蘇聯取得勝利,亞洲不在話下,日本此時不再出手對付盟國,戰後勝利果實將無法與德國共享。

此時日本軍部坐卧不安,摩拳擦掌,提出「快出手啊,再晚就耽誤乘公交車了啊」,欲趁德國勝利之勢聯德打美,奪取天下。

可見,日本遲遲下不了決心與英美開戰,也是知道自己實力無法與他們相比,而之所以開戰,完全是為了「搭公交車」,把全部賭注壓在了德國對蘇聯的勝利上。

4.導火索

1940年9月,德國打敗法國荷蘭後,法荷在亞洲的殖民地無人接管,日本乘虛而入,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切斷美國援華的滇越鐵路,提出了包括印尼群島的「大東亞共榮圈」,其實就是日本划出自己的新殖民地範圍,美國遠東利益受威脅,這下美國著急了,立即對日本停止航空汽油、鐵屑等原材料的供應。

日本強佔法屬印度,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導火索之一。

配圖:抗日的中國飛行員與印第安男孩

此後,美國步步緊逼,收緊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和石油,日本的選擇越來越少,海軍認為「要麼與美國妥協,要麼打一場毫無希望的戰爭。」

日本一邊計劃「奇襲」一邊與美國談判,在美國提出維護一戰後的狀態、包括「退出滿洲」等一系列要求後,日本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東條英機當首相後決意開戰,說滿洲是明治天皇謀定的「偉業」,就算與美國開戰,也不能退出滿洲。

就這樣,1941年12月,在德國進攻蘇聯的6個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英美中與日本宣戰。二戰決戰時刻到來了。

日本投降,美國大兵圍觀洗澡羞辱日軍

總體來說,日本在侵華未取得勝利的條件下,之所以敢與遠遠強於自己美國開戰,一是德國壯膽,二是美國逼上絕路,三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走火入魔。

======================

(史料參考:比克斯《真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那些日本鬼子引用的中國典故,每個後面都有個中國名人
炸死張作霖兇手的後代,50年後再來中國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