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華日報刊文建議:立刻全面放開生育,不應再收取社會撫養費

新華日報刊文建議:立刻全面放開生育,不應再收取社會撫養費

8月14日,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在第13版「思想周刊·智庫」欄目刊發了劉志彪、張曄聯合撰寫的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

劉志彪、張曄來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其中,曾任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的劉志彪目前是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

「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布,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導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經過去。這一觀點從目前各地衛計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況中得到驗證: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同比下降了約15%-20%。這意味著,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還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數據,未來十年內我國的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約40%。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臨斷崖式下跌。」上述文章指出,「少子化」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提高生育率應成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由此,劉志彪、張曄在上述文章中提出,「我們認為我國鼓勵生育的措施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政策。」

「短期內,應全面放開生育,優先發展幼教產業和公共托幼服務,加強國家義務教育體系。」文章指出,「立刻全面放開生育。我國女性的生育高峰在25-30歲。從人口結構來看,1975-1985年出生人口的生育意願較強,但目前已過最佳生育期,二孩積累效應將釋放完畢。而90年代人口相對減少,加上生育觀念改變,指望這部分人擔當生育重任不太現實。只有1986-1990年回聲嬰兒潮出生的人口,總數高達1.2億,又有較強的生育意願,且目前仍有2年左右的時間處於最佳生育期。應利用這一時間窗口,立刻全面放開生育。」

中期內,上述文章建議:建立生育基金制度,並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會撫養費,通過花費較小的經濟手段來鼓勵家庭生育;延長產假並建立育兒假制度;制定鼓勵生育的住房政策,等等。

譬如,在社會撫養費方面,文章建議提取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生育補貼,減輕財政壓力:「目前不應再對超生子女的家庭收取社會撫養費,相反我們應提取存量的社會撫養費用於生育補貼。考慮到我國社會撫養費已經徵收了30年,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理論上可以支撐一兩年內對二孩家庭的生育補貼。可考慮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或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長期內,上述文章指出,待以上政策效應遞減時,應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調節作用,對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並對多孩家庭給予財政補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文章最後還建議,生育政策應充分考慮地區的差異性:「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遷移,中小城市的年輕人口大量流失。我國東北地區以及部分計劃生育執行較嚴格的地區,人口老齡化尤為嚴重。相反,東部一線城市仍然面臨著人地資源緊張和極大的人口壓力。中央應制定鼓勵生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原則,各地政府可根據當地的生育率以及老齡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這樣不僅能促進人口發展的地區均衡,而且可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為下一步大規模實施奠定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