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次外戰, 溥儀都退位了, 這裡的百姓還在頑強的抵抗
原標題:清朝最後一次外戰, 溥儀都退位了, 這裡的百姓還在頑強的抵抗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近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以一個大國強國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特別是到了清朝末年,中國似乎成為了人人可欺的國家。在清王朝對外戰爭史上,難嘗勝績,除了左宗棠重新奪回了新疆的控制權以外,其他的似乎全是敗績,失敗之後的後果就是割地賠款,吃盡了屈辱。
到了清朝末年,雖說緬甸是我國的附屬國,但是清王朝自顧不暇,已經沒有能力去顧及緬甸了。這時候,英國抓住了機會,佔領了緬甸,為了能過世人的眼,非要逼著大清與其簽訂放棄緬甸的條例。
當時的英國並不滿足緬甸這一碗飯,還在看著清王朝,於是就時常騷擾中緬邊境,特別是片馬地區,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地的老百姓怎麼可能甘願受壓迫呢?於是紛紛自發的組織反抗 。
英國的胃口是越來越大,膽子也是越來越大,到了1900年的時候,英軍對騰越鎮派賴寨的土練發動了襲擊,當時的守備是左孝臣,這是一位非常有骨氣的官員,奮起反抗,把英軍打的是一敗塗地,倉皇逃跑了,但是左孝臣也犧牲了。這次為什麼清軍能勝利呢?一是張松林增援及時,二是清王朝的態度強硬,而且還派了軍。只不過中緬邊境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還是不斷的爭吵之中。
到了1910年,也就是武昌起義前夕,英軍賊心不死,再次侵略雲南。這次他們選了沒有駐軍的片馬地區,因為沒有駐軍,所以他們的入侵非常的順利。但是清政府沒有軍隊抵抗,不代表當地的老百姓也不抵抗。當地的老百姓自發組織了隊伍,開始抵抗英軍的入侵。仗著地形熟,讓英軍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可以說傷亡慘重。
老百姓自發抵抗英軍並且獲得勝利的消息傳回清政府以後,清政府是非常震驚的,但是因為軍力已經是捉襟見肘了,沒有軍隊可派,只能是抗議,並且命令當地的老百姓組織抵抗。當地的老百姓靠著地形熟,打起了游擊戰,也讓英軍非常的苦惱。
到了溥儀退位以後,大清都滅亡了,雲南的戰爭還在繼續,雲南民眾與英軍打起了僵持戰。不過這種局面很快被打破了,到了李根源率兵駐紮怒江的時候,英國不得不撤走了,從此以後片馬地區又恢復了寧靜。


※古代驛站有多重要?大唐竟設1639個驛站,「800里加急」有多快?
※假如八國聯軍入侵是明朝初期,會大獲全勝嗎?看外國網友怎麼說
TAG:悅史風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