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劍拔弩張瞄靶心,怎奈脫靶成常態

劍拔弩張瞄靶心,怎奈脫靶成常態

有價值的升級ll第300篇

這段時間參加完兩家客戶的第二季度暨年中經營回顧,有很多感觸。

這是兩家民營企業,儘管在經營檢討回顧中還顯得有些生澀和機械,但是至少已經走在正確的路上。

因為對於許多處於升級中的民營企業來說,第一步,就是至少從先學到那個形——即先從形式上學習規範動作本身,然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實現規範的價值——所謂很老套的一句話:向管理要效益,最後才可能內化為競爭優勢,將企業生命周期的拋物線,一是高峰更高,二是周期更長。

以經營分析來說,首先在形式上,至少能起到以下作用:

1.用經營目標來集中注意力、明確統一方向。

目標本來就是可以用來激勵人和鼓舞人的,所以最好是全體員工都知曉明白,而且理解一致。

有時我們以為,這個理解一致很容易達成,其實不然。

比如老闆說,我今年的目標是實現銷售目標一個億。他以為人人都理解,但是:

銷售人員的理解是:合同簽定額1個億;

財務人員的理解是:收到全款1個億;

其它人員的理解是:生產和完成1個億的貨;

老闆的理解是:發貨收款還不算,得設備安裝運行穩定後才算真正完成1個億。

如果大家理解上有差異,在行動上一定會有差別。

尤其是如果企業主要骨幹成員的理解不一致,那就更會出現精力的分散和方向的偏離——或者是目標無法被有效執行,或者在執行中會耗費更多的資源!

2.用經營回顧來就應對調整變化,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和合力。

很多公司的經營目標也許只是在年初制訂的時候顯得很重要,等經營目標制訂的動作完成了,這個目標也常常跟日常工作不產生聯繫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連經營目標制訂這個動作都沒有,公司的產品和目標都在老闆自己的腦子裡,想到了跟大伙兒交代一句,有的人聽進去了,就能跟上,沒聽進去的,就覺得老闆左一下右一下,怎一個「亂」字了得。

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老闆都是企業最大的銷售員,因為直接跟客戶接觸,對市場的反應十分迅速,調整很快,但是因為沒有統一有效的經營規範和溝通路線,下邊的人會完全跟不上思路。最後的結果是,下邊的人覺得老闆變化太快,不理解老闆的目標和方向,產生許多抱怨和消極對抗,分散公司的能量和注意力。

比如一家門窗加工企業,一直以來都謀求在產品上不斷升級,以此作為企業競爭的護城河。

老闆本人非常具有產品思維,對產品的更新轉代十分敏感,這次領先地推出一款具有全新概念的無縫圓邊門窗,無縫保證了在功能上的防漏防變形、圓邊保證了安全上的磕破劃傷,外觀上顏色自選百變更美觀也更能貼合家居的整體裝修風格。

產品推出後,跟原來的經銷商交流,都大讚叫好,但是就是「叫好不叫座」,市場根本走不動。

銷售人員紛紛抱怨定價太貴,甚至說沒必要研發生產這樣的產品,因為市場根本不接受。

生產人員也覺得很麻煩,因為增加了工藝過程,需要更大的生產場地,更複雜的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比如磨角,比如噴塗等。

如果不能凝結共識,根本無法形成合力,企業就只能在原地打轉——每個人都很累,有很多不滿,勉勉強強地一直沿著慣性地向前行進。

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沿著產品定位、市場定位、客戶定位的脈絡,用W-W-H-W定位技術一分析,結果發現,問題就在於新的產品,卻依然沿用原來的經銷渠道和經銷策略,在錯誤的池塘當然釣不到想要的魚群。

事實和數據也證明,如果採用新的渠道和策略,市場的反應是十分良好的。

現在問題來了,公司的銷售配置和生產現場都是按照原先的產品設計的,新的產品,不僅意味著新的渠道,意味著新的營銷方式和營銷手段,以及新的生產標準和要求,更意味著所有人工作方式的升級和跟進。

如果沒有定期的經營檢討回顧,將公司的戰略轉變成所有人的共識,統一思想,形成合力,老闆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對抗全公司的慣性的。

即使拉動了,也會筋疲力盡。

3.通過經營分析與檢討回顧,培養人鍛煉人

兩家客戶的第二季度經營回顧,都明顯比上一季度有進步,突出的進步至少可以表現在:

1): 經營意識明顯增強,在工作安排上更聚焦貼合公司的統一目標方向;比如產品的研發方向,生產現場的規範化改善,都貼近公司今年的利潤目標。

2): 工作的條理性和有效性明顯提升,因為有規範的表格和模板,比如生產統計、質量分析等,即使分析沒有完全細緻到位,也至少有模有樣,有板有眼,顯示出基本的專業狀態;

3): 溝通表達的能力和效果明顯提高,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知道有所選擇,有重點地對相關內容加以引導和說明。

老闆也非常感慨,沒想到只是第一步的規範化建設,就能帶來企業經營面貌如此大的變化,至少上看起來像一家正規的現代化企業了。

一直以來,民營企業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 「亂「字。究其本源就是通常以老闆個人的習慣和喜好、或者老闆的自律自尊來牽引,而不是一套已經被反覆證明有效的基本規則和範式。

但是個人的能力是一定有邊界的,一旦達到老闆個人能力的臨界點,就會導致在老闆看不見的地方,下面的人也按自己的習慣和喜好來辦事,這必然的結果就是」亂「,而且一定同時伴隨著企業發展的停滯不前。

以前的文章中,講到個人的發展時,一再講過專業和業餘的最大區別:專業選手的一招一式都是有套路有範式的,而業餘選手一定全是自選動作,也許偶有驚艷,但是一定不穩定不均衡。

專業選手的專業訓練,就是套路和範式的訓練,是基本面的保證和規模化擴展的前提。正如專業的射擊選手,即使不能環環全中,也大概率不會脫靶;而業餘選手則剛好相反,可能偶有10環,脫靶卻是常態。

企業也同樣如此。在拉動內需,消費升級的大前提下,在貿易戰自立自強的大背景下,也許更有價值的就是一大波中小企業,乃至小微民營企業的專業規範升級,不好高騖遠、先有形,再有神——就從知道並學會運用結構化的工具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寄希望於靈光乍現的飄忽和游移——

如斯,則功莫大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涵雜談 的精彩文章:

錯失名畫和名曲的路人,空手而返的阿根廷和梅西

TAG:宋涵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