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洛陽風流才子||檄文大家 功名文士——陳琳 詩文、功業均有建樹的建安名士

洛陽風流才子||檄文大家 功名文士——陳琳 詩文、功業均有建樹的建安名士

原標題:洛陽風流才子||檄文大家 功名文士——陳琳 詩文、功業均有建樹的建安名士



陳琳,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東北)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漢靈帝時任大將軍何進的主簿,何進被殺後投奔了袁紹;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嘔血而死,陳琳又投奔曹操。陳琳酷愛讀書,擅長寫檄文,留有《飲馬長城窟行》等詩作,現存《陳記室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染疫疾而死。

初入仕途投錯主


陳琳因聰穎善文,被大將軍何進看中,任何進的主簿即秘書之職。這時宦官和外戚專權,天下大亂。何進的妹妹是漢靈帝的皇后,生子劉辯。漢靈帝死後,劉辯當了皇帝,即漢少帝。當時皇后與王美人爭寵,王美人生子劉協,再加上宦官為非作歹,何進以為他是大將軍,宮內又有皇后,可以消滅宦官,穩固外甥劉辯的皇位。於是令地方割據勢力派精兵進洛陽,幫他清除禍患。


此時,盤踞在甘肅一帶的董卓來一封信,雲將「鳴鐘鼓進入洛陽」。何進大喜。陳琳聽到這一消息,立即勸何進千萬不可讓董卓來洛陽,「卓之為人,殘忍逾宦官十倍」。這些話表明陳琳的觀察和思辨能力極強,也是真心為何進好,但何進不聽。董卓帶兵到了洛陽,不但誅殺宦官,還廢黜皇帝劉辯,立劉協即漢獻帝為皇帝,最後連何進也殺了。洛陽遭遇歷史上空前浩劫--宮室、城垣、商鋪通通被燒,百萬以上洛陽地區百姓被劫持前往長安,途中死人無數,「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陳琳當然也在被追殺之列,只得躲藏在一個破舊窯洞中,煎熬數日,才得以逃脫。


初入官場,投錯主子,給陳琳留下一生難忘的記憶。他的一些詩中,曲折地表達出了這種心情。

因著檄文得明主


陳琳逃離洛陽後,認為袁紹佔據黃河以北大片土地,兵多將廣,又「善於識人用人」,於是就投奔了袁紹。曹操曾評價袁紹:「謀大事則不足,見小利而忘義。」而陳琳的見識較之曹操實在有天壤之別。


此時,曹操已將漢獻帝挾持在許昌,謀臣如雲,猛將如雨,處於發展壯大時期。袁紹決定討伐曹操,謀士郭圖獻策說:「主公起兵討伐操賊,必須曆數操之罪,使天下人知道,操賊何愁不除。」袁紹就命陳琳寫《為袁紹檄豫州文》。陳琳是寫檄文的高手,欣然接受,提筆即就。


陳琳在文中從秦末趙高專權到漢初呂后篡權,嚴厲譴責了這一批敗壞朝綱、顛覆社稷的壞人,而曹操是亂臣賊子,比這些人更壞。為追本溯源,檄文大罵曹操的祖父曹騰、父親曹嵩等,說他們壞到了極點。接著曆數曹操欺君犯上、紊亂朝綱、胡作非為、殘害百姓等罪行。


檄文傳到許昌,曹操因頭痛正卧病在床,讀此文後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大汗,覺得頭痛也好了,一躍而起,說:「這篇檄文把我的病治好了。」他問曹洪:「此文是何人寫的?」洪答:「聽說是陳琳寫的。」

然而,檄文縱有橫掃千軍之勢,袁紹實不敵曹操。官渡之戰袁紹大敗,陳琳被俘,袁紹也嘔血而死。陳琳以為性命難保了,但曹操把他帶到袁紹墓前,讓他跪下讀他寫的檄文。陳琳念畢,曹操說:「你罵我本人也就算了,為什麼罵我祖宗八代呢?況且你用語也太苛毒了!」陳琳連連叩頭謝罪。曹操一揮手說:「算啦,跟我干吧!」從此,陳琳總算找到好主子。


詩文俱佳傳後世


陳琳將才華智慧奉獻給了曹操「天下歸心」的大業,與此同時,也創造了他自身的歷史價值,使他得以躋身「三曹」為首的建安文學集團,從而以文章詩歌流芳後世。「三曹」等文士一道,繼漢樂府之後,打破了漢代文人詩歌消沉的局面,掀起文人詩歌的高潮,抒寫憫時傷亂、救世濟民的悠悠心曲和烈烈壯懷,形成「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的獨特的建安文學風格。同時,他們多採用新興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詩在文壇上的地位,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局面。


陳琳詩、文、賦俱佳,著有讚美袁紹的《武軍賦》,歌頌曹操的《神武賦》,讚美曹操北征烏桓時軍容之盛、士氣之高。詩作《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流傳千餘年的好詩,此詩借秦朝大征民夫修長城的史實,揭示東漢末年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運用夫妻對話的形式,具有生動活潑的民歌色彩。

從文學史角度看,《飲馬長城窟行》使用五、七言相間的長短句,對唐代的歌行體形式有一定影響。有文學評論家指出,杜甫《兵車行》中「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諸句,系從陳琳的詩句「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之意化出。由此可見,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洛陽風流才子||才高八斗 命運多舛——曹植,建安文學之中堅
洛陽名人傳||元弘嗣:隋朝有名一酷吏 雖被重用終流放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