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天堂電影院

電影:《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導演:石井裕也

主演:池松壯亮/石井裕也

上映時間:2017-02-13(柏林電影節)

以沉默 以孤獨

「城市」是一個辭彙,也是一個容器。目光所及,人群從十字路口分向四方,交通信號燈循環更替,發動機的聲音串聯成長長的線……它們被歸攏,藏於天空之下,織成一張密密的網。

黑夜來臨的時候,它一點也不感到懼怕,甚至如靈獸般警覺,帶著抵抗的目光。人群四散,霓虹燈從東邊亮到西邊,不知疲倦。哪裡響起了煤氣爆破的聲音,哪裡發出了呼喊的求救,全是那樣的分明。

我所生活的地方,是一座不斷更新的縣城,可是它很小,遠不能用「城市」當做前綴,儘管它的面容是蓬勃向上,鬥志昂揚的。我二十四歲的年紀,變得「膽小怕事」以來,眼睛所能承載的事物漸漸變得有限,邁開腳所能到達的地方,也不再是天涯海角那樣的遼遠。每天睜開眼,縣城在我面前鋪展出忙碌的樣子,人與人之間熟悉,粘連著或遠或近的聯繫,你很少能夠撇清關係真正地活著。坐公交車的時候,前座的人老遠就看到后座的人,熟稔地打招呼說起日常,我認識你,你也認識我,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小小的環形,走著走著就撞了一個滿懷。

電影里,被夜空最大密度的藍色所籠罩的城市,是繁忙不停息的東京。我從來沒有去過那樣一個地方,只能在心中拿上海或者寧波和它類比,想像它的邊界、它的細節。

生活在安穩妥帖的環境,人容易忘記「挑剔」的審視和敏感的嗅覺,漸漸變得遲鈍而少慮。可是,東京是「動蕩」的,孕育著孤獨、迷茫、飢餓和貧窮。失意的人,抬起頭來打量這座城市,意識到自己像是被生活扼住了喉嚨,夜空變成密不透風的藍色,壓得人難以順暢呼吸。真奇怪,故鄉的天空總是稀釋的顏色,抬頭就能看見星星,草叢裡的蟬鳴總是肆意叫到天明。可眼前的東京,只有這樣的藍色。

我想,《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這樣一個抽象的電影名,是私人化的,是導演的主觀情緒,也是一座城市部分人的縮影,它代表了一種壓抑的精神情緒,代表著一種悲觀的生活現實。

我在很久之前,就期待過一種生活,就好像電影里的美香那樣:早晨的時候,騎著自行車離開住所開始一天的工作,百貨商店的售貨員也好,銀行里的普通職員也好,默默無聞地工作。等到下班的時候,就騎著自行車下坡,回住所煮飯洗完,坐在地板上剪指甲,觀察陽台上的植物,讀一本很久之前的書,看一部新下載的電影,偶爾和過去的朋友聊天發信息。只是這樣。

因此,在電影開始的前幾分鐘里,當看到美香過著這樣的生活時,我的心裡有難以說明的情緒。我在穩當的環境里變得遲鈍,已經很少能覺察出這樣一種肅清的孤獨感。

美香無疑是孤獨的。

白天的時候,她是護士,在醫院看盡生老病死;晚上的時候,她在女孩酒吧里做兼職,面對形形色色的酒鬼。她很少會笑,總是那樣冷冷的,她的心裡裝著對這個世界的疑惑和失望,卻很少能夠痛快地說出口。我想,在東京這樣忙碌的城市裡,一定有很多和美香一樣的人,他們被人群裹挾,很難獲得快樂,日子一復一日,一眼就能看到頭又感到無可奈何。

慎二也是一樣的。

慎二在建築工地上做著散工,用自己弱小的肩膀舉起水泥和鋼筋,他的左眼失明,在底層世界裡默默打拚著,總是被房租、煤氣費、伙食費捆綁著。有時候和工友們開開玩笑,打發無聊的休息時間;有時候和鄰居老頭說說話,提供自己小小的幫助。

儘管導演在兩人之間建立起了愛情,但是我總是覺得,孤獨的人相遇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他們都能看到夜空中最大密度的藍色,也明白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他們曾經自救,也渴望靠近解救對方,這樣精神上的交流即使沒有愛情的催促,也是珍貴持久的吧。

「房租65000塊,敘利亞,恐怖主義,餐費25000塊,女孩酒吧18000塊,地震,智之死了,伊拉剋死了56人,感染艾滋病的醫療事故訴訟,止汗噴霧750塊,安保法案,少子高齡化,想見你。」

——慎二

看到有些影評寫到311,於是去網上搜索,看到了發生在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心裡頗有震驚。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造成毀滅性破壞,並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電影所處的背景,大概就是歷經過九級地震後的日本。

儘管我從來沒有去到日本,但憑藉書本和電影的積攢,總是覺得它是一個矛盾的國家。這個民族在面對巨大困境時,一方面擁有克製冷靜的堅強,另一方面又有不堪一擊的脆弱,這兩者就好像是每一個日本人民的正反面。

電影從一方面展現了時代的脆弱和無力,導演著眼於底層人民的生活:背井離鄉的菲律賓小哥、總是受腰痛折磨的岩下、在工地上突發腦梗的智之……他們的生活總是被貧窮圍繞著,渴望去女孩酒吧卻在計算著每月的經濟支出。生活不允許他們獲得快樂,唯有貧窮是頑固的。

導演在電影情節的安排下,並沒有過分依賴時代背景。儘管災難是真實發生的,給國家帶來了新的困境,但他所傳達的東西相對抽象化,小眾化,像是一種陳述,而非苛責。

面對生活的不易,慎二還是和美香相遇了,好像是命運的關照,冥冥中早已經註定了。他們看到過死亡,體會過孤獨,原以為不會再體會到愛情的滋味,卻還是克服了自身的障礙走在了一起。這是電影所呈現的堅強樂觀的一面。

電影里有一個很好的細節從開頭貫穿到結尾。每次,當美香和慎二路過東京繁忙的街頭,他們總是能看到一個彈著吉他唱歌的女生,有時候在這條街有時候在那條街,每次唱的都是同樣一首歌。

「感覺到腋下的汗 感覺到了我依然活著

避開視線 和過去一樣 強顏歡笑

這是東京 大家都一樣吧

即便如此 還請努力 加油啊」

——《Tokyo Sky》

這個彈吉他的女生,總是面無表情,即使唱到「加油啊!」也全然沒有任何誇張飽滿的情緒。美香總是覺得,她只是這樣唱著,仍舊是出不了唱片,看不到希望的。她對待生活,對待愛情,總是這樣。只是,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日復一日,唱著同樣一首《Tokyo Sky》的女生,最終真的發行了自己的唱片,她的廣告被印在了車上,穿梭在城市裡。

大概也是受到這樣的鼓舞,兩個生活失意的年輕人終於露出了一次真正的微笑。美香和慎二,相互靠近,他們從原本毫無驚喜的生活里尋找到了新的希望,一同向前。忙碌的城市,想起來的時候不僅有最大密度的藍色,還有可以相互取暖的人,真不容易。

影片改編自最果夕日所著同名詩歌集《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電影里的台詞也多是充滿惆悵的失意。只是網路上很少能找到最果昔日的介紹和更多的詩集,稍有遺憾。但我想,電影一定是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了詩歌里的東西,池松壯亮和石橋靜河的刻畫,也是對導演私人化情緒最全面的展現。

電影的前半段,是我最喜歡的,將夜空的藍色和人緊緊聯繫在一起,透露出無力和無奈,石橋靜河站在鏡頭下就是一種情緒。後半段,男女主角各自前任的出現顯得有些俗套,電影最終也是以「喜劇」收尾。且松田龍平所飾演的智之過早就領了盒飯,似乎沒有發揮出這個角色更多的東西。

總之,這部電影又將我拉進了曾經讀書時候飽滿多慮的情緒裡面。一個人在小的環境里生活久了,很難順利地衍生出多樣豐富的東西,日子和情緒總是趨向單一的。抓住電影的藤蔓去尋找一些生活的出口,多少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在東京,在城市。

PS:

原文有一篇在豆瓣看到的影評,不知道能不能打開閱讀瀏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群像 的精彩文章:

TAG:綠色群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