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說古代哪位帝王是「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毛澤東說古代哪位帝王是「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有這麼一段話:「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我們要把敵人的眼睛和耳朵儘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瞎子和聾子,要把他們的指揮員的心儘可能地弄得混亂些,使他們變成瘋子,用以爭取自己的勝利。」

蠢豬式的仁義道德宋襄公何許人?做過什麼事讓人詬病呢?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茲甫(?-前637年),《史記》中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宋成公的父親。他做了兩件很傻的事:

一、要讓出太子之位:為了權力手足相殘屢見不鮮,而他卻要主動讓給庶出的哥哥?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茲甫本應是繼位之人,可是茲甫在父親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

於是,宋桓公把茲甫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聽後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說:"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逃到了衛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

二、泓水之戰:敵軍渡河時不打,等敵軍布好陣再打,結果吃了敗仗損失慘重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西北)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布陣,目夷說:可以進攻了。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的。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他這種作為在古代就廣受質疑,蘇軾就寫過《宋襄公論》將王莽與宋襄公相比,論述宋襄公失道之處,蘇軾認為宋襄公是欺世之君。因為,很早開始中國人就崇尚謀略,在兵家看來,蔑視一切規則就是規則,對宋襄公這種戰爭中的守規則、重人道是很排斥的,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覺得「他怎麼這麼傻」?因此毛澤東有此論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據說西方的契約精神源於古希臘,發達的商業交易需要規則。中國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各方利益之爭,其實也需要規則。我們已經從宋襄公禮讓兄弟的平等精神,在戰爭中堅守規則的表現,發現契約精神之濫觴。假如當時各國都遵守規則,不斷協商改進規則,是不是到了戰國時期,古中國有可能形成聯邦制的大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開國中將皮定均的夫人和子女
57位開國上將唯有他當過國防部長 並直接領導兩彈一星研發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