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抗戰勝利73周年祭:你們是永遠的英魂!血薦軒轅 光照日月

歷史|抗戰勝利73周年祭:你們是永遠的英魂!血薦軒轅 光照日月

原標題:歷史|抗戰勝利73周年祭:你們是永遠的英魂!血薦軒轅 光照日月


歲月如此靜好,只因有人曾負重前行。


45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和9月9日,


日本分別在東京灣的美國航空母艦「密蘇里」號上,

和南京的中國陸軍總部大禮堂向中國遞交投降書,


中國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日戰爭,


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一刻,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慶祝這來之不易的一天。






報紙的版面,


也無一例外被抗戰勝利的消息所佔據。





在這場得之不易的勝利背後,


是超過3500萬中國軍民的傷亡。


如今73年過去,


生活在和平安穩年代的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體會,


在當時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的情況下,


那些願意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炎黃子孫,

是抱著怎樣的決心,


走向戰場這條沒有回頭的路。


國民黨政府在杭州在筧橋成立的中央航空學校石碑上,


深深刻著: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所學校里的第一批學生,


許多是民國的富家官宦子弟,


英武瀟洒,前途無量,


或出身名門望族,或來自高等學府,


林徽因的弟弟林恆、


蔣介石的遠親毛邦初、


中國的「兵工之父」俞大維的兒子、


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兒子……


他們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卻自願成為了人肉炮彈,


他們就是:


中國史上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


直至抗戰勝利,這所學校總共有十六期畢業生,


1700人衝天參戰,


擊落日軍敵機超過1200架,


犧牲官兵超過4321人,


平均年齡不足23歲。



1997年,美國空軍歷史博物館所屬的美國空軍戰鬥英雄館舉行儀式,


表彰了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位空戰英雄。


出人意料的是,


他竟是一位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華裔混血,陳瑞鈿


1932年,出生在美國的陳瑞鈿與11位華裔同學放棄美國國籍,


回到中國,志願加入廣東空軍。


在抗日期間,


他以總共擊落8.5架戰機的彪悍戰機載入史冊。


成為民國時期空戰英雄(雙翼機)排行榜的狀元。



1942年,由於身受重傷,全身皮膚幾乎燒毀,


在宋美齡的勸說下,


陳瑞鈿回到了美國接受治療。

在基本傷愈後,陳瑞鈿立即重返中國,再上藍天,


專門執行空運任務,


不分晝夜地為祖國運送抗戰物資。



1997年9月,陳瑞鈿在美國離世,


隨後被迎進美國空軍名人堂。


在去世前不久,有一家報紙採訪他,


問他為什麼當年義無反顧地回到中國參加抗戰?


84歲的陳瑞鈿老淚縱橫,


他脫口而出:

「中國召喚我 (China called me) 。」


在八年抗戰中,


這樣沖在為國捐軀第一線的英雄實在數不勝數,


從有限的影像資料中可窺見一二:



這名瘦骨嶙峋的中國士兵,


向日軍舉刀示威,吸引戰火。


五分鐘後,他犧牲在日軍槍下。



這名中國軍人死在路邊,

面部血肉模糊,


然而壯志未酬,死不瞑目,槍猶在懷,彈猶在手。



24歲的國軍女戰士成本華被捕,


日軍將她綁著帶到刑場觀看同胞被殺。


當她得知自己也即將死去時,


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笑著,


讓日本記者給她又拍了一張照片。


拍完後,她的身體被數把刺刀發瘋般地刺穿。



這輛孤獨的國軍戰車,


毫無畏懼地沖向前方嚴陣以待的日本士兵們,


迎接死亡。



請纓出征的四川青年王建堂,


得到父親王者成的囑託,


竟是一面「死字旗」:


為國捐軀,奮勇殺敵。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參軍僅半年的朱文海,


被日軍偵察兵擊中。


歷史凝固了他犧牲的一瞬間,以及他的名字。



在「八百壯士」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


女童子軍楊惠敏把國旗裹在身上,


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游過蘇州河,


把國旗獻給800名壯士。



在一次戰鬥中,楊靖宇的部隊傷亡極大。


當時,他身邊只剩下十幾名戰士,飢餓、寒冷、疲勞。


楊靖宇率部與敵周旋,一連奮戰五晝夜。


最後,身邊的兩名警衛戰士也犧牲了。


2月23日,楊靖宇被跟蹤上來的100多名敵人包圍在一個高地上,


敵我相隔僅50米,絕不投降,


他雙手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了20多個敵人。


過後,楊靖宇胸中三槍,手中一槍,仰面壯烈殉國,年僅35歲。


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近八十年的世事滄桑,


當代盛世中華,


值此8.15日本投降日,


讓我們所有中國人,


向這些無所畏懼的勇士們致敬!



最後,一首郁達夫的《滿江紅》


送給每一位華夏子孫: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傳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到於今,遺餅紀東征,民懷切。


會稽恥,終須雪。


楚三戶,教秦滅。


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台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作者:溫迪


看這些文章哦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報告 的精彩文章:

獨家丨360°觀察這位全球最具象徵力的貴族女王

TAG:北美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