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清朝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

為何清朝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

原標題:為何清朝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


中國的地形有個特點:中間足夠大,四周太封閉。往東走是大海,出了大海就是太平洋,所以往東出不去;往南是蠻荒煙瘴的東南亞,中原人適應不了,所以往南走也不適合;往北是西伯利亞,除了長草什麼都不長,所以往北也不適合。只有往西北方向走才有發展空間,那邊是西域,雖然氣候乾燥了一點,但是當時的自然環境不像現在這麼惡劣。


當然,地理因素只是漢唐經營西域的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漢唐定都長安,河西隴右乃至天山南北麓的控制權,直接關係到了首都的國防安全。西域之於漢朝,就相當於左膀。而到了唐朝,西域更重要了。控制了西域,唐朝就可以從容應對來自漠北和吐蕃的威脅,並對其進行包夾打擊。安史之亂後,唐朝無力經營西域。那塊地方也就被吐蕃奪去了。再之後的五代十國、兩宋都因為實力的原因,也沒有能夠奪回西域。到了元、明時期,倒是有實力拿回西域了。但是因為經濟重心和國防重心東移,海上貿易的高速發展,西域的控制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戰略意義也就不是十分重要了。


其實上面說的都是廢話,跟清朝奪回新疆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麼,清朝為什麼一定要收復西域呢?


這是因為,衛拉特蒙古的存在!我們知道,清朝立國的基礎就是所謂的【滿蒙一體】。滿洲八旗才多少人?想靠滿洲人控制中國,是不可能的!所以清政府就需要找信得過的幫手,比如說蒙古各部。(主要是漠南蒙古)


蒙古人的的人口、財力和軍力,比滿洲人要多的多。再加上蒙古高原的地緣優勢,是滿清能牢固控制中原的支柱之一。所以歷代清朝皇帝才要不遺餘力的加強與蒙古各部落的聯繫,想方設法從上到下的嚴密控制蒙古人。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蒙古絕對不容有失。(清朝前三任皇后都是蒙古人)

但是,偏偏就有一支蒙古部落不服清朝皇帝的統治。這支蒙古部落就是衛拉特蒙古,準確的說,就是準噶爾汗國。起初,準噶爾的實力不強,清朝皇帝也沒有當回事。但是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統一衛拉特四部,南並回疆、西擴哈薩克,稱霸新疆和中亞。抱著恢復蒙古帝國的夢想,開展了他的宏圖偉業。第一個被他拿來開刀的就是同為蒙古兄弟喀爾喀蒙古。
噶爾丹的這個舉動,觸犯了滿洲人的根本利益!烏爾會河之戰——清軍與準噶爾軍的第一次交鋒,清朝慘敗。

清軍一開始沒拿噶爾丹當回事,隨便點集了兩萬兵馬就出關了。這兩萬人,沒有帶火炮,也沒有帶火器,只是一支完完全全的輕武裝騎兵部隊。他們對面的準噶爾軍,也是兩萬人,但卻是武裝了沙俄提供的火繩槍和火炮的重裝備部隊。兩萬對兩萬,人數是一樣的,但是裝備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結果可想而知,清軍被打的屁滾尿流!消息傳回京城,舉朝震驚……


烏爾會河的慘敗,很快就傳開了。喀爾喀人心惶恐,對噶爾丹更加畏懼。邊境地區的清朝人也紛紛逃散,併到處劫掠,導致清朝內部的社會秩序也異常混亂。有些大臣對康熙講,還是求和吧!咱們都是文化人,不要跟那些野蠻人一般見識。康熙這個時候沒有聽那幫迂腐文人的話,他有自己的態度——御駕親征。


康熙的這次御駕親征,歷史上稱之為烏蘭布通大戰。這一戰,康熙非常謹慎,點集了十萬大軍才出關迎戰。結果又丟人現眼了!原來,清軍的十萬大軍是兵分兩路出發的。左路出古北口、右路出喜峰口,從左右兩翼迂迴北進。結果右路軍剛出長城,就被噶爾丹給打敗了。康熙審時度勢,急令各部不再繼續前進,而是等所有的兵馬全部集結後,才向噶爾丹發動總攻擊。清軍十萬,準噶爾三萬,康熙以三倍的兵力優勢痛毆了噶爾丹。


烏蘭布通這一戰,清軍雖然贏了,但卻是贏在總體實力強。也就是說,清軍能贏是因為他們人多,而不是能打。在這次大戰中,清朝軍隊暴露了火力不足的問題,滿洲八旗注重弓馬騎射,裝備的火器非常有限。即使裝備的那些火器,也都是明朝剩下的,與準噶爾進口的火器相比,已經明顯落後。而且清軍的戰術也很一般,跟準噶爾比,沒有優勢。在此之後,清軍沒有得到任何改進,仍然是用老套路來打準噶爾。所幸,當時準噶爾發生了內亂。策妄阿拉布坦竄了噶爾丹的汗位,導致噶爾丹回不了新疆,求不到援軍。只得以區區三萬兵馬與清軍在昭莫多再戰一場。這一次清軍還是十萬人,用三倍的兵力優勢群毆了噶爾丹。


康熙三征噶爾丹,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衛拉特蒙古真不是吃素的!而且準噶爾丹雖然死了,但是繼承者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如果讓準噶爾部成功控制了漠北和漠南各部,那不就跟當年成吉思汗建立的草原帝國一模一樣了?如果因此而影響了滿蒙一體的政策,這不僅僅是後院起火的問題,整個清朝的統治基礎都會動搖!


所以康熙死後,雍正接著跟準噶爾死磕。清朝統治者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前赴後繼的要把這個壯大中的未來草原強權扼殺在搖籃中。因為只有徹底的征服準噶爾(衛拉特聯盟),才能真正的震懾漠北蒙古;只要漠北無事,才能保證漠南蒙古一心一意支持和侍奉清朝。這些都是聯動的……



乾隆後來收復新疆,其實只是清朝皇帝貫徹剿平準噶爾國策的附屬品。通俗的說,乾隆不在乎新疆的那塊地,他只是想征服那塊土地上面的蒙古人而已。而乾隆征服準噶爾的期間,沙俄也在試圖蠶食準噶爾。乾隆先下手為強,乘準噶爾內亂滅了衛拉特蒙古。所以清朝收復新疆,我覺得這種說法並不是很準確。用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清朝和沙俄帝國共同瓜分準噶爾汗國。其中,被沙俄瓜分的準噶爾土地現在留在了哈薩克和俄羅斯聯邦,而被清朝瓜分的土地,則變成了現在的新疆自治區。


清朝為了讓沙俄不插手自己滅準噶爾,其實犧牲也是不小的。漠北蒙古一大塊土地,都割讓給了沙俄。滅掉準噶爾後,被沙俄吞噬的準噶爾土地,清朝也不追回。最後,清朝和沙俄也就按雙方的實際控制線劃分了邊界。一百年後,沙俄卷土從來,又從伊犁將軍的轄地割走了一大片土地。昔日將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準噶爾汗國,現如今僅剩一百六十萬了。(新疆自治區的面積)

總的來說:漢唐要經營西域,是從首都的防衛和經濟交流的角度來考慮的;兩宋則是實力不夠,對西域鞭長莫及;元、明兩代因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東移,對新疆不感興趣。清朝收復新疆,其實跟經濟和政治都沒有關係,純粹是從自己本身【滿蒙一體】的國策來考慮的。如果準噶爾不在新疆,或者說沙俄在清朝之前吞併了準噶爾。清朝可能就不會收復新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從黃巾之亂到曹魏代漢的這段時間裡,漢朝分封在各地的諸侯王都怎樣了?
1770年俄土卡古爾河戰役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