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惱人的雨季又快到了。一到雨季,下水道這個平時毫不起眼的話題,就會變得牽動人心。

這是因為,近幾年每逢大雨,便會出現我國某城市內澇成災、某城市開啟看海模式的新聞。大到北京、深圳、廣州、武漢,小到三四線城市,鮮有倖免。

這種時候,城市的排水系統總會成為輿論的焦點。著名作家龍應台就說過,一場連下三小時的傾盆大雨最能考驗城市的真實面目,如果街道骯髒積水,就說明這地方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展下水道。大文豪雨果的那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也會高頻浮現。

當然也有人出來解釋,雨果寫在《悲慘世界》里的這句話,是指巴黎寬闊的下水道給城市的底層人民提供了庇護所,本意和排水系統高不高效無關。

但想一想,語言的意義在於約定俗成。只要大家對這句話傳達的意思有了共識,我們大可以每逢雨季就重複幾遍「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也不算對不起雨果他老人家。

話說回來,下水道之患是我們城市獨有的煩惱嗎?還是世界級通病?其他城市身上,是否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如來看一看,作為地球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的紐約,它的下水道有無我們可借鑒之處。

城市規劃專家凱特?阿歇爾在《紐約:一座超級城市是如何運轉的》一書中,對紐約的下水道系統作了詳細描述:

紐約擁有全美最龐大的下水道系統。長達數英千里的管線和幾十家污水處理廠一起,每天都要處理十幾億加侖的污水。

污水的來源包括但不限於:淋浴龍頭、廚房水槽、浴缸、廁所、洗衣機、洗碗機,還有工業污水,其中含有排泄物、食物殘渣、油、肥皂及化學品。而且,紐約市不對雨水和廢水進行分別處理,所以污水中還有雨水和風雨沖刷來的東西。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圖為紐約於1865年開始建設的下水道,建築材料主要是磚塊

紐約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紐約的下水道系統具有如此強大的處理能力,卻也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

紐約市最早的下水道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只不過是在街道中間挖一條溝,在上面鋪個頂板。直到十九世紀中期,紐約市還沒有真正的下水道系統,住戶和商戶只是把廢水傾倒在後院的戶外廁所,或者直接倒在街邊的陰溝里。

糟糕的衛生狀況導致了幾次嚴重的霍亂疫情後,1849年,紐約市終於開始建設下水道。在接下來的五十年里,紐約市所有開發成熟的區域都有了下水道網路,就連廉租房也開始配備抽水馬桶了。

但在當時,下水道的污水是直接流進周圍水域的,幾乎都未經過處理。十九世紀晚期,當時的布魯克林市建立起了美國的第一所現代污水處理廠。康尼島上建起了一些小型設施,能讓固體沉澱至水箱底部,再將其移除掩埋,液體經氯處理後流入大海。但直到一九三一年,人們才充分意識到建立污水處理廠的必要性,紐約市終於發布了建設現代污水處理廠的詳盡方案。又過了五十年,方案中的工廠才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紐約也有雨季的煩惱?

說到紐約的下水道,不得不提一個關鍵詞:合流制。

所謂合流制,是指將雨水和污水混合,送入同一處理廠。據說全美國僅有約八百座城市使用「合流制下水道系統」,紐約就是其中之一。

在乾燥季節,這種系統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到了雨季,如果雨水徑流超過乾燥季節流量的兩倍,雨水和污水可能會向家庭和街道倒流。那個畫面,大家可以自行想像。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所有超出工廠處理能力的水流都會被分流到合流制下水道溢流(簡稱CSO)排水口,不經處理即排放至海港。紐約港有七百多個CSO 排水口,其中紐約市有約四百五十個。它們的使用率很高,因為平均每下兩次雨,就有一次會產生溢流,導致約四百億加侖未經處理的廢水被傾入城市水道。

為了緩解這個狀況,紐約市建立了三個地下蓄水池——皇后區兩個,布魯克林一個,用來容納過多的污水,等水位下降後,再將溢流抽進處理廠。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圖中的藍點為分布在紐約海岸線上的CSO排水口,每個排水口都有在紐約州環境保護局登記在案。

紐約的街道如何防積水?

紐約有數千英里長的污水管,街道上有十幾萬個集水槽和幾千個讓雨水滲入地下的雨水井,有力地防止了路面積水。污水管一般埋在地下十英尺以下,比凈水管道更低,即使泄漏也不會造成污染。集水槽是位於街道下方的長方體蓄水箱,而街道表面一般有坡度,能讓水通過鋼格板進入管道,再流往集水槽,經由污水管前往污水處理廠。

大量的雨水井和集水槽使紐約街道路面的排水非常高效,但紐約的街頭常有垃圾,這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塑料、紙張之類的東西常常被衝進集水槽,要靠政府簽約的承包商定期清理,但每逢暴雨,仍然會有很多垃圾通過CSO排水口進入海港,成為海岸上的漂浮物。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紐約市後來給十幾萬個集水槽都加了罩子,大大減少了這種漂浮的垃圾。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CSO排水口解剖圖

此外,紐約環保局還在海岸設置了浮動擋板或者水柵圍區,來應對CSO 排水口排出的漂浮垃圾。水柵圍區內有清理船專門清理漂浮物。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帶式清理船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大號清理船「鸕鶿」

污水和污泥的最後歸宿在哪兒?

紐約的污水全靠污水處理廠和泵站進行處理。污水處理廠一般設立在海拔最低的地方,這樣污水可以靠重力自然地流入。有了污水處理廠,水裡的固體和泥狀混合物(即所謂的污泥)就可以與水分離,水經過化學品處理後,流入大海。

但是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紐約把分離出的污泥也被倒進了大海。—開始是在澤西海岸外十二英里遠的某地,後來倒遠了些,在距離海岸一百零六英里處。直到1991年,紐約才停止向海洋傾廢,截至此時,它每年都要朝海里傾倒超過六百萬噸的污泥。

說到這裡,還有一樁趣聞。1992年,國會禁止向紐約港傾倒污泥之後,紐約的污泥都要由火車運到兩千英里外的邊遠村落謝拉布蘭卡。該地每天都要接收約二百五十噸的污泥,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污泥堆場。

當地人對此倒表示歡迎,也盡量在起風時忍著這股氣味。畢竟是上門的生意。有人說「這像養豬場的味道」,也有人說「這是錢的味道」。2001年,環保局找到了更便宜的污泥處理方式,謝拉布蘭卡才送走了最後一輛運輸污泥的「便便車」。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運輸污泥的「便便車」

而今年四月,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鎮子向該州的環保局強烈抗議,還差點兒打起官司,原因就是來自紐約的「便便車」滯留在了鎮子附近,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空氣質量。幾經波折,「便便車」最終是被挪走了,至於去了哪裡,我們便不清楚了。

據統計,紐約的污泥最後的歸宿大多是為莊稼和其他種植物施肥——要麼經過處理製成化肥,要麼直接施用——改善土壤環境。

從防澇效果來看,紐約的下水道系統相當完善,算得上有「良心」,值得學習。從整體來看,下水道網路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城市這個超級工程的一部分。

街道、地鐵,供水、供電、排水、垃圾處理,都以某種方式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維持著我們看似平常的生活。走過街頭巷尾時,我們也不妨觀察一下身邊的城市,看看它的細節,猜猜它是如何運轉的。

(上文圖片均選自圖書《紐約:一座超級城市是如何運轉的》)


德國百年前造的下水道,讓青島不怕水淹?才不是!

說完紐約下水道,也讓人想起中國青島,每當城市看海的時候,總有人說,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一百多年前給青島設計了一套強大的排水系統。然而,那一套多年來不斷被美化的德國排水系統在德佔時期是青島人記憶中不折不扣的災難。

光緒年間,清政府被德國胖揍一頓,甩手就割了青島。德國人上來就佔地強拆,青島口和青島村一帶的黃金地段統統被強制划走,成了白人生活區,無數青島人流離失所。

佔了好地段,還得住得舒適安全,城市排水更馬虎不得。於是,完全以德國最先進工業技術修造的城市排水系統在青島應運而生。其理念領先全球:雨水排泄與生活污水排泄分開處理,分流雨水的暗渠、排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令當年造訪青島的德國親王自豪斷言是亞洲第一。其工藝水平也令人咋舌:水泥抹面、陶瓷貼底,橫斷面80厘米,哪怕水量極小都能保持高速排泄,沿海的暗渠排泄口直徑更是達到兩米。

當時的德國膠澳總督府在備忘錄里說,德國修這套系統是懷著大夢想的,要把青島打造成德國人的療養勝地,因此一切工藝建造都是清一色的高標準、嚴要求,效果也的確強大。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老青島

然而,這整個排水系統都圍繞德國居民區修,簡直是風光令人流連忘返;華人居住區卻常年污水橫流,且瘟疫傳染病橫行,走在街上臭氣熏天。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污水都排到華人區了。

德國居住區的「雨污分離」排到華人區就是「雨污合一」。當年德國人居住區的污水在今天青島的團島地區沉澱後入海,周邊的華人區就被惡臭肆虐了幾十年,團島一帶因此常被稱為「大糞場」。

青島百姓沉浸在污濁里的糟心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徹底的治理,才算徹底結束。至於德國人留下的管道管線,好些確實在發揮作用,但現在還保留的德國管道只佔青島當前排水系統的3%,而擔負了青島排水重任的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

德國排水系統其實也給青島留下了很大的貢獻,但這不是那些體積恐怖、場面震撼的管線,而是城市防汛的經驗理念。

早在新中國成立伊始,青島就完成了一場震撼全國的強大改造:1953年,青島大港緯路明溝改造。這條長600米、寬7米的臭水溝就是德國排水系統的造孽後果,虐了青島人幾十年,這下不但被一口氣填平,更完全參考德國技術,把明溝改成了暗渠,舊址上還建成了街心花園。

又到雨季,才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20世紀80年代起,各大城市都在擴張。與很多城市不一樣的是,青島每一步的城市擴容都是排水系統先行。於是,到了90年代,青島就有排水管道596千米,這在今天也領先大半的一線城市。今天,青島的排水管道總長早已超過了3000千米,建造標準也是高得驚人。而傳說中能用百年的德國管道絕大多數都已經被重新翻修了,真正還存留的德國原裝管道鳳毛麟角。這才是青島的排水系統在每年的暴雨風潮中巋然不動的真正原因。

德國能在青島的榮耀中「躺紅」,原因與一部分國人的自卑心理有關。其實,青島排水系統的奇蹟在於學習他人的先進理念和優秀技術,結合自己的優勢外加勤奮,從而不斷完善。有了這種精神,加上實幹,相信內陸城市以後也不怕雨季了。



作者:吞狐 阿歇爾等

來源:知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國托尼獎頒獎禮成聲討特朗普大戲,德尼羅怒懟特朗普被直播消音
特朗普政府如何傷害美國農民?美媒稱關稅如刀扎心頭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