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阻礙歷史發展的三大千古罪人,教科書卻歌功頌德,至少衰退三百年

阻礙歷史發展的三大千古罪人,教科書卻歌功頌德,至少衰退三百年

中國古代有五千年歷史,每個王朝不斷更替,在產生無數千古英雄,名將名相的同時,也產生了誤我中華,喪權辱國的千古罪人。

歷史上的一些無論大小的改變都在有意無意間對後世產生重要的影響,一些重要人物的一項決策可能就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的格局,真正的罪人,不一定是貪官,但是比貪官的危害大了幾百倍。一個貪官影響幾十年,一個歷史罪人可以影響千年的歷史。那麼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阻礙歷史發展的三大罪人,教科書上卻歌功頌德,至少倒退三百年。

第一位是讓中國衰退數百年的罪魁禍首——乾隆

「康乾盛世」是大清發展的頂峰,然而這一盛世的出現,軍事上實則歸功於康熙皇帝,經濟和吏治上則主要歸功於雍正皇帝。乾隆帝的在位60載,不過是一步一步耗盡大清氣數的60載。

阻礙歷史發展的三大千古罪人,教科書卻歌功頌德,至少衰退三百年

乾隆在位的61年間(實踐63年,最初兩年是太上皇),居然呈現了130多起嚴酷的「文字獄」。這比素性多疑的雍正帝,還要多20起,少量無辜者慘死在乾隆的屠刀之下。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製造者之一。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在乾隆時期,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乾隆最大的罪過在於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使得清代完全失去了與東方全國同步開展的最大時機,招致厥後中國呈現了百年來積貧積弱的凄慘暗中史書。

弘曆固步自封,錯過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歐洲這時建造出新式戰艦,在各個方面迅猛變革、發展之時,也正是在弘曆自我陶醉之際,與清帝國擦肩而過,迅速超越。巡幸各地,六下江南。乾隆帝喜好遊玩,一生共有巡幸熱河避暑山莊五十二次,巡幸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山五次,告祭曲阜五次,東巡盛京四次。每下出行都要派出官員勘察路線,修橋鋪路,蓋建行宮。御道要求平直,不允許曲曲彎彎,操辦的地方官吏就乘機勒索沿途的百姓,拆房子,平祖墳,還借整肅盜匪的名義把無辜的平民投進監牢。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乾隆帝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顯示「盛世」的氣象。

經過60多年的上述折騰,整個大清已經積貧積弱了。據記載,康熙留給雍正的只有700萬白銀,而雍正留給乾隆就有8000萬白銀,而乾隆留給嘉慶的,則是一個虧空的國庫、一個貪腐的吏治、一個封閉的國度、一個矛盾激化的社會了。雖不否認,整個清朝的最高峰出現在乾隆盛世,然而不過是康熙、雍正期間經濟社會政策的延續效應。乾隆中後期的衰落,是整個清朝衰落的轉折點,由於整個社會積病成疾,其後再也沒有一代皇帝有回天之力再創盛世,整個大清王朝從此走向沒落。教科書上卻歌功頌德。

第二位是賣國求榮的袁世凱

1914年9月28日, 袁世凱率百官到孔廟祭孔;12月23日到天壇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禮。祀孔祭天是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預演。德、英、美、日等帝國主義也支持袁世凱稱帝。袁世凱賣國稱帝的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公憤。12月25日雲南首先宣布獨立,接著,貴州、廣西也響應,組成「護國軍」進行討袁戰爭。北洋軍閥內部也發生了分化,袁世凱手下的兩員大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對帝制都抱消極態度,馮國璋甚至暗中和護國軍聯絡。

阻礙歷史發展的三大千古罪人,教科書卻歌功頌德,至少衰退三百年

袁世凱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過國會,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1915年袁世凱在日本外交壓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中國內政的「二十一條」要求中部分條款,使其政績蒙上污點。袁氏是一個投機分子。在光緒帝委以大任時,他卻投靠慈禧太后一黨。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掌握了清廷軍事大權,本應平定革命的他,反過來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使清帝退位而得任民國總統。而袁世凱去世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穩得住中國的統一局面,中國陷入了幾十年軍閥混戰狀態。而20世紀80年代前的大陸史學界亦根據馬克思主義史觀,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幾乎對袁世凱全盤否定,論定袁世凱為「專制暴君」、「賣國賊」、「大地主大買辦階級代表人物」等。袁世凱在內外夾攻的情況下,感到焦頭爛額,頭暈目眩,從此一病不起。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萬人唾罵聲中狼狽地死去。

第三位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慈禧

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

阻礙歷史發展的三大千古罪人,教科書卻歌功頌德,至少衰退三百年

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幹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

慈禧對大清的最後衰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政治人物,她太自私,太沒有長遠眼光,沒有一點為國家大局考慮的意識,完全從自己的利益去考慮,而且阻礙中國的變革(囚禁光緒,鎮壓戊戌變法),是一個只要自己這一代能享樂,根本不管後代子孫死活的女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趙雲死後700年,趙家一武將遠勝趙雲,卻侮辱趙家聲譽,遺臭萬年
華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能成功嗎?曹操殺他百次也不冤,事實來證明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