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釉瓷的發展歷程

黃釉瓷的發展歷程

黃釉瓷器在明代是皇家的專用品。每年皇帝祭祀地壇要用本朝製作的黃釉瓷器。明朝宣德年間出現一種口沿外撇,腹部寬深,外觀端重而又實用的碗,因多為皇宮所用,故稱作「宮碗」。這種優美的形制幾乎貫穿整個大明朝,無論造型還是釉色都異常精美。著名古陶瓷鑒定家、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在其專著《明清瓷器鑒定》第六章第三節中對明萬曆黃釉瓷器有專門的論述:「黃釉一其釉色濃深,釉面肥厚……所見碗類……有刻劃紋飾的,亦有光素器。」在南京博物院眾多官窯瓷器中,明代的宮碗特別是黃釉宮碗買屬罕見。因此本人不避淺漏草擬此文,以拋磚引玉。

黃者皇也

《詩經》日:「陟彼北山,言采其祀;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上古時代,人民已經建立方位與顏色的對應關係之說。《易經》中稱「天玄而地黃」。按我國傳統的「五行」思想來解釋,「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分別代表「西、東、北、南」四萬,「土」居中央,統率四萬,而土色為黃。歷代帝王崇尚土德,故黃色成為帝王之色,皇帝是中央集權的象徵,把黃色用之於皇帝的衣食住行中,則象徵皇帝貴在有土,有土則有天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黃釉瓷器以其尊貴典雅氣質彰顯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和豐買的文化內涵,令人心生敬慕。

唐代:初創期的質樸我國的瓷器發展,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的原始瓷生產,原始瓷的青黃釉色也預示著瓷器發展的方向。及至漢代,釉色純正的青釉瓷器已能夠成功燒造。青釉瓷,成為我國最早的顏色釉瓷器。北齊之時,出現了最早的白釉瓷。唐代之時,無論是青釉瓷,還是白釉瓷,都迎來了各自發展的新高峰。南有「類冰」、「類玉」的越窯,北有「類銀」、「類雪」的邢窯。當此時,在「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其他瓷窯若想獨立發展,必得於「南青北白」之外開出新的路向。而壽州窯的選擇,則是在青瓷與白瓷之外,燒造獨樹一幟的黃釉瓷。當此時,四川的邛崍窯、河南的鞏縣窯、陝西的黃堡窯也多有燒制。

壽州窯黃釉注子,唐代,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壽州窯黃釉注子,1959年出土於安徽泗縣。注子是唐代較為流行的酒具。除造型工整,製作精美外,其最具特色是純正臘黃的釉色,且釉面光滑勻凈。這是緣於在施釉前先上了一層化妝土,又稱「瓷衣」,它掩蓋了胎骨的粗糙,起到了美化瓷器釉面的作用,因此壽州窯的黃釉產品在唐代的瓷器中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邛崍窯黃釉茶銚,唐代,現藏於中國茶葉博物館

茶銚為煮茶器。這件邛崍窯黃釉茶銚,口沿有唇,深弧腹,平底。器腹中間有一竹節形橫把,與之成90度的一側有匜形流。磚紅色胎,帶有強烈的四川邛崍窯瓷器的地方特色。器腹只施半釉,器內也不施釉,系實用器。

鞏縣窯黃釉風爐及茶釜,唐代,現藏於中國茶葉博物館

風爐呈筒狀,上侈下小,爐門口以下部分出沿,下承圈足。爐上半部有鏤雕三珠形,下腹部開爐門,爐門為壼門式。茶釜折沿,淺弧腹,口部有兩環形耳。風爐外施黃釉,裡面不施釉。茶釜內部施黃釉,外部澀胎不施釉。

宋遼金元時期:延續唐代的輝煌宋遼金元時期的黃釉瓷,延續著唐代的輝煌。遼代的黃釉瓷器更是帶有濃重的少數民族文化特點。

黃釉執壺,遼代,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釉執壺,直口,細長頸,豐肩,長圓腹,圈足。一側為八棱形壺流,流細長彎曲,根部飾一皮扣狀裝飾,另一側為帶狀長柄,連於頸肩。自壺口至近足處,通體飾弦紋6組。器身施黃釉,釉面光亮瑩潤。執壺為遼代瓷器中的常見器形,而此壺造型獨特,其細長頸、壺流及壺柄的式樣獨具風格,在遼代瓷器中亦不多見。

明代:「嬌黃」初現明代以前的黃釉多數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是真正的黃色。自明代起,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開始燒造。同樣自明代起,黃色被視為皇家的象徵,僅限於御用。明代弘治年間所產黃釉瓷,被視為黃釉瓷器的典範,其釉面光潔,釉色嬌嫩,是黃釉瓷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黃釉金彩犧耳罐,明弘治,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釉金彩犧耳罐,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兩側置對稱牛頭形耳。罐內施白釉,外施黃釉。外壁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9道。底素胎無釉。無款識。

黃釉描金雙耳罐,明弘治,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釉描金雙耳罐,直口,溜肩,肩以下漸斂,平底,口、肩之間置對稱曲帶形雙耳,口、底大小相若。罐內施白釉,外施黃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紋7道,雙耳上各有青花線2條,下腹部相對的兩面以金彩繪二牛。底素胎無釉。

清代:蘊蓄新變明晚期時,黃釉瓷曾一度停燒,直到清順治時期才又恢復了燒制。清宮的黃釉瓷器多在重大儀式中使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黃秞瓷在仿製明代黃釉瓷的同時,蘊蓄著諸多新變,綜合運用暗刻、劃、印、雕等裝飾工藝,並將釉上彩繪也運用到黃釉瓷的燒制中來,從而形成黃釉瓷發展的又一高峰。

雍正款黃釉盅,清雍正,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雍正款黃釉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內施白釉,外施黃釉,釉色純正,釉面光亮瑩潤。足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黃地藍壽字紋碗,清同治,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地藍壽字紋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黃釉為地,上飾藍彩篆書壽字紋。足內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四字楷書款。碗造型敦厚穩重,黃釉呈嬌嫩的明黃色,釉面瑩潤。「壽」字紋裝飾,每周排列20字,上下由疏至密。該碗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黃地紅蝠金團壽字紋蓋碗,清同治,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地紅蝠金團壽字紋蓋碗,敞口,深弧壁,圈足,蓋拱形帶環行抓鈕。里施白釉,外施黃釉為地,上飾金彩「壽」團字紋,蓋面和腹壁各書兩周、3周,每周8字。字間以紅彩蝙蝠紋和藍彩「卍」字紋相隔。抓鈕及足內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蓋碗造型規整,黃釉呈嬌嫩的明黃色,釉面瑩潤亮澤。團「壽」字紋裝飾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慈禧太后價值6億的翡翠西瓜
國寶級書畫,逼真傳神!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