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真正值得我們讀的歷史人物,是那些一生真能濃縮成幾個字的人。

亂世梟雄張作霖早期的結義兄弟中,張作相是年齡最小的,但卻是最具大義,最識大體,最顧大局的一個。很多人聽說張作相這個名字,以為他是張作霖的親兄弟,其實不然,兩人的名字只差一字純粹是個巧合,他們只是亂世相逢的一對好漢,不過他們共同演繹的風雲路、兄弟情卻遠比親兄弟更蕩氣迴腸,更讓人為之感嘆動容。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張作相祖上是闖關東到的東北,幾輩人的日子過的都很苦。其父張景泉很想讓張作相讀書出人頭地,無奈家裡實在太窮,張作相勉強讀了三年私塾就被迫輟學了。輟學後的張作相一方面幫父親種地,一方面跟人學泥瓦匠,空閑時還要進城給人打短工,掏坑灰,抹牆,一口活下去的飯掙得很不容易,很心酸。

和他那些盟兄弟早年在鄉土時劣跡斑斑不同,少年張作相留下的幾乎全是被人驅趕,遭人痛打的屈辱。若沒有族兄弟的蒙冤慘死,想必他不會走進綠林,更不會走進日後的亂世風雲。

始一走進歷史,張作相就是典型的逼上梁山。

1894年,張作相到他族叔家中幫工,他和族兄弟張作正脾氣相投,感情很好。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後來他的族兄遭仇人陷害被投進了大獄,受盡毒打終於從大獄裡出來後,未料卻被仇人截殺在了半道上。

臨死時,族兄含恨去握張作相的手,未說出報仇二字就咽氣了。

這一幕和幾十年後張作霖含恨慘死在皇姑屯何其的相似,都是在回家的半道上,都是死不瞑目。就像幾十年後沒讓張作霖失望一樣,當年的張作相也沒有讓他的族兄失望。

帶著誓為族兄復仇的決心,張作相放棄了老實人的人生之路,他拿起了刀,很快讓殺兄仇人去見了閻王。

殺人之後,張作相再無他途可循,只能一頭扎進綠林,從此落草為匪。

1901年,四處苦尋安身之路的張作相落腳八角台,投奔了張作霖的保險隊。因名字只差一字,與張作霖相遇很有些上輩子兄弟今日重聚的味道,加之張作相骨子裡透著豪爽忠義氣,這兩點一相加,英雄惜英雄,張作霖自然是賞識不已。

加入張作霖的隊伍後,驚心動魄的生死大事很快發生。悍匪項傻子、金壽山合力來砸八角台的窯,張作霖被圍。形勢萬分危急時,正是因為有了張作相的不顧安危,拚死相救,張作霖最終才突出重圍,轉危為安。

作霖、作相從此結為生死兄弟。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這一時期和張作霖同在八角台的兄弟還有湯玉麟、張景惠,要說他們和張作相有何不同的話?可以這麼說,湯玉麟、張景惠和張作霖是同心卻難同德,真和張作霖同心同德的只有張作相,當時是這樣,後來更是如此。

兄弟攜手打天下,很多人經常將同心和同德混淆,或者因有了同心而忽略了同德。殊不知,辨認真兄弟,一定要有繞過同心去看是否同德的意識。同心一定是趨利的,利同利大的時候才會有所謂的同心,一旦在利上有分歧了或者利越來越小了,同心必將變成異心,嚴重的甚至會發展成反叛之心。只有同心之內還有同德,才能同富貴,共患難,才能把富貴同的識大體,才能將患難共的顧大局。

明白這個很重要,因為只有明白了這個才會有和同心兄弟始終博弈求平衡的意識,才不會錯放自己那張至關重要的底牌。

從這個角度講,自1902年張作霖接受滿清朝廷招安後,他的風雲史其實就是一部講究兄弟之道的梟雄史。

共同博取大利益的時候,一切都沒有問題,然而當大利博出來後,激烈的博弈甚至是爭鬥馬上就開始了,而在這過程中,張作相永遠是那張識大體、顧大局的兄弟底牌。

兩人的配合可謂是一如既往的惺惺相惜、配合默契。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1916年4月,張作霖被任命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這是東北王之實漸成的得意時刻,也是難避兄弟爭利的動蕩時刻。直接要叫板的馮德麟就不用說了,此前同心的湯玉麟在此時也跳將了出來。湯二虎的訴求有兩個,第一個,兄弟坐東北的時候差不多到了,他湯二虎的屁股摸不得;第二個,27師師長的位子該輪到他了。

結果在第一個訴求上,張作霖就一腳踹到了他的虎屁股上,在王永江治理奉天秩序與湯玉麟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梟雄毅然決然地站到了王永江一邊。

這是在博弈一個得天下之後治天下的道理,梟雄自然不會妥協。

而湯二虎的第二項訴求就更不可能了,27師師長誰接位,這是核心利益,是要害,非交到同心同德兄弟手裡才叫妥當,而這個同心同德兄弟是誰呢?自然是張作相。

而對此張作相是什麼做派呢?不爭不搶,謙讓後接下,總之不能讓哥哥為難,更不能失了哥哥的權威。

就這樣,1918年,37歲的張作相升任27師師長。一年後更進一步,再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兼衛隊旅旅長、奉天警備司令、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堂長。

需要說明的是,更進一步時,張作霖本想直接升他這同心同德的兄弟為東三省巡閱副使,但被張作相堅拒了。

27師師長先讓後接,東三省巡閱副使堅拒不任,這就是分寸,沒有真同心同德,難有這樣的分寸。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有些人當真是人如其名,張作相字輔臣,是人如其名字。自從成為奉系的廟堂核心後,張作相幾乎從一開始就在用他的「同德」在輔佐著奉系的天下,他絲毫沒有因為自己佔據著要害高位而去動逐利的私心,他念及的利至始至終好像都是奉系的大體、大局。

1921年3月,黑龍江督軍出現空位,張作霖有意讓張作相接任,瞧瞧他是怎麼說的,論資格我不如興權(吳俊升字興權),論年齡他比我大。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請讓興權先升。這於我們的前途事業有好處。

1921年5月,張作霖再次擬派張作相出任熱河都統,張作相以我們要收納人心又一次將實權肥缺讓給了非核心圈子裡的二十八師師長汲金純。

一讓副巡閱使,二讓督軍,三讓都統,張作相的同心同德不僅讓張作霖感慨萬千,更為他自己在奉系贏得了有德厚道人的聲譽。

如果說在一己私利上的識大體、顧大局是私德的話,那在關乎奉系整體利益的公德上,張作相的所作所為就更讓人欽佩了。

第一次直奉大戰前,張作相就反對奉軍入關,他主張「開發荒地,振興實業,增強實力,鞏固邊防」,雖說這有違梟雄的進取野心,但必須承認他的主張下儘是德政之心。

1924年出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後,他又一次實打實地扛起了德政的大旗,在「固守關外,將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的策略思想下,他嚴禁鴉片種植,拒絕和日本人合作,獨力興建吉海鐵路,而心繫老百姓的公路、自來水廠,還有有名的吉林大學,更是讓老輩吉林人念念不忘。

1925年郭松齡倒戈被剿滅後,在如何善後的問題上,張作相在一片打殺嚴懲聲中的厚德所為,百年後讀來依舊讓人欽佩不已。

面對吳俊升、楊宇霆等主殺派的咄咄逼人,張作相很是苦口婆心,他說,郭松齡反奉,他帶走的部隊歸根結底都是咱奉系的部隊,都是家鄉子弟,不該處理一大片,結下子孫仇。

但主殺派仍堅持「總得殺幾個」,情急下,這位厚德之人哭了,最後他拿出誓死的痛心說,那就先殺了我,免得再看發生悲劇。

毫不誇張地說,當時沒有張作相,奉天城裡不知要死多少人,流多少血。

和大帥名字只差一字,最同心同德的兄弟,他的經歷里有人生大智慧

這還不是張作相最讓人感慨的同心同德,最扎人心的是張作霖皇姑屯身死後。

本來,張作相是要與張作霖同車返奉的,只因臨時有公務纏身,他才幸運地撿回一條命。之後,對於誰來主持風雨飄搖中的東北大局,當時公推的其實是他張作相。

拋開過場話,張作相堅拒不就的理由濃縮下來其實就一條,他的哥哥死的太慘了,做弟弟的不能在他死不瞑目的時候接班,不仁義。

可也有人說,張作相沒這麼高尚,他這麼做只是明智知進退,知道東北終歸還是要一歸張家的。

這種說法中肯嗎?

我的看法是這樣,懷德是最高級的生存之道,因為它能吞噬野心,遠離兇險,渡人渡己——

尤其是這渡人渡己,張作相後來幾十年的歷史幾乎就可以概括成這四個字,而這四個字也是品讀張作相之後可以收下的人生精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黑手黨教父:靠神秘幫規稱霸西西里,因一件損榮譽的皮衣又造傳奇
黑手黨教父第二代:逢凶化吉有秘訣,二戰時送出的暗語密信很傳奇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