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游泳時耳朵進水了怎麼辦?

游泳時耳朵進水了怎麼辦?

每年到了游泳季節,耳鼻喉科門診里耳朵進水的病人也增加了,尤其是小朋友。不少人疑惑,耳朵進了水,要怎麼弄出來?要是水出不來,又該怎麼辦?且聽聽耳鼻喉科醫生細細為你解答。

單足跳躍法,外耳道「排水」的正確姿勢

外耳道進了水後,我們會感覺到耳朵一下子就「蒙住」了,聽別人說話聲音變小了,耳朵像塞著棉花一樣。如果外耳道通暢或者進水量少,通過咀嚼動作或是側頭單腳跳動作,可以將水排除。水流出來時由於溫差的原因,會覺得有溫熱的液體流出,頓時癥狀完全緩解,效果立竿見影。

單足跳躍法:將頭歪向耳朵進水的一側,用力拉住耳垂,用同側腿單腳跳。但是有些時候進去的水卻不那麼容易流出來,因為外耳道並不是像真水桶一樣壁都是直的,它有個弧度,前面向後凸,後面向前凸,因此,在做上述「排水」動作時,配合將耳朵往後拉的動作,使「水桶」壁盡量直,提高「自主排水」的成功率。

出現以下五種情形,儘快到醫院

「當通過上述辦法無法將外耳道內的水排出,或水排出後耳部的不適癥狀緩解不明顯時,需儘快到醫院就診。」李醫生提醒,「一些人可能由於本身結構的特點,或者耳部還有其他問題存在,不建議自行掏耳,容易損傷外耳道或鼓膜,適得其反。」

●外耳道狹窄

一些人天生外耳道狹窄或外耳道口狹小,水易進難出,這時可在耳鼻喉科醫生的幫助下將水吸除。一般不建議自行用棉簽去清理,容易出現挫傷外耳道,甚至戳破鼓膜的情況。

●耵聹栓塞

耵聹,也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耳屎」。「耳屎」一遇水就會發脹膨大,導致耳痛、聽力下降、耳內堵塞感等癥狀,自行掏耳可能將耵聹送進外耳道深部,加重不適,這時需要在耳鼻喉科醫生的協助下將耵聹清理。

●外耳道炎

有些人耳道內比較乾淨,但是進水之後還是覺得耳朵不舒服。因為外耳道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結構,只有一個開口,進水之後,如果不及時清理,容易滋生細菌、黴菌,從而引發外耳道炎。

●有鼓膜穿孔或化膿性中耳炎病史

鼓膜是中耳的屏障,可以有效保護中耳不受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襲。一些人以往得過鼓膜穿孔或化膿性中耳炎,游泳進水後,容易污染中耳,造成中耳反覆感染,出現流膿等情況。因此,這類人群一般盡量避免游泳,或者嘗試用專門的防水耳塞來預防進水。

●游泳時有嗆水

我們的中耳和鼻子在鼻咽部(鼻子的後面)有條管相連接,叫做「咽鼓管」。小朋友的這根管子比較短、平,游泳嗆水後,較成人更容易出現進水,水會從鼻子或喉嚨通過這個 管子逆行進入到中耳裡面,從而造成分泌性中耳炎,這時就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為什麼

游泳時

耳朵會進水?

「耳朵進水,準確來說是指外耳道進水。」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李凱醫師介紹道,「外耳道口就是平時大家看到的『耳朵眼』,順著外耳道口進去,經過一段長約2.5厘米的外耳道,就到了外耳道的底部,也就是鼓膜。整個外耳道就像橫著放的桶,桶的底朝里,口朝外,一般來說,由於耳道內有空氣,只要不是經常側轉身或翻滾,進水量不會太大。但若在水中經常側轉身、翻滾,如同桶側著放入水中一樣,外耳道內就可能會有較多水進入了。」(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宋莉萍)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遊戲成癮究竟是不是一種病?
酷暑悶熱 專家呼籲重視預防嬰幼兒肺炎球菌性疾病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