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紀念抗戰勝利:抗聯教導旅——打回老家的中國軍人們

紀念抗戰勝利:抗聯教導旅——打回老家的中國軍人們

原標題:紀念抗戰勝利:抗聯教導旅——打回老家的中國軍人們


眾所周知,家園被侵佔並不會消磨人們反擊侵略者的意志。二戰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們加入了鄰國盟友的軍隊,被編成許多特別的單位,為祖國的自由和獨立而戰鬥。波蘭人有「華沙飛行中隊」,法國人有「自由法國第一、二裝甲師」和「諾曼底·涅曼」飛行團。而我們則有著名的著名的「抗聯教導旅」



東北抗聯是一支英雄的部隊,也是中國堅持抗戰最久的一支隊伍。說起抗聯,人們印象中通常都是在白山黑水中頂著飢餓與嚴寒同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軍拚死戰鬥的那支英雄游擊隊。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很多抗聯戰士輾轉跨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進入蘇聯安頓,並被蘇軍編入麾下,接受了新番號「蘇聯遠東紅旗第88獨立步兵旅」


蘇聯遠東紅旗第88獨立步兵旅其實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之後,東北大地上就湧現出了一大批志願拿起槍同日寇作戰的東北軍民,先後組成了「義勇軍」「抗日救國軍」「自衛軍」,還有「護路軍」,國民政府方面的資料顯示負責提供後勤支持的是裴敏貞。



東北抗日義勇軍 版畫·1936年 陳煙橋其時,面對強大的日軍,抗聯隊伍偶爾會跨過江去,進入蘇聯邊境線內進行修整,以逃脫日本軍隊的追殺。在這個過程中,抗聯小分隊也時常會遭遇蘇聯邊防軍的盤查和羈押,甚至遭到繳械和遣返,很多人就此下落不明。究其原因,其實是抗聯在1939年前都沒有同蘇聯邊防軍建立聯繫,這種情況下蘇軍很難甄別來者是抗聯戰士還是日本特務。



隸屬於內務人民委員會的蘇聯邊防軍好在這之後,由於日軍在1939年諾門坎戰役前後展現出了對蘇進攻的傾向,加之遠東蘇凡負責人留希科夫叛逃日本,抗聯在遠東方面的情報價值對於蘇聯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從1939年起,蘇聯邊防軍便開始對抗聯戰士們熱情了起來。不但歡迎他們在蘇聯境內的伯力開會,還指派聯絡官,更提供了包括食品,藥品和武器在內的物資。



諾門坎戰役期間的蘇蒙聯軍堅持作戰的抗聯隊伍在獲得了蘇方的物資支援後,得到了有效的修整。1939年夏季,蘇聯境內的抗聯人員100餘人也被合編為一支武裝隊伍,其中包括陳雷、於保合和李在德等人。這支隊伍剛回東北就在烏拉嘎金礦打了一場漂亮仗。



清末就開始生產的烏拉嘎金礦,如今還在開採當中抗聯在吸收了金礦工人入伍後,隊伍擴大到200多人。但是在攻打湯旺河七號橋時損失重大。同時派到綏濱活動的隊伍也連之失利。到了年底,趙尚志身邊又僅剩下了二三十人,無法堅持過冬,只好前往蘇聯。


冬季的湯旺河與此同時,抗聯也在試圖通過蘇聯獲得中央的最新指示。儘管蘇聯口頭應允,但抗聯只能得到《論持久戰》等來自中央的書籍。不過到了1940年9月,抗聯領導人們得到蘇聯聯絡官通知,說會有中央委員來伯力開會。在克服了交通和聯絡的困難之後,抗聯領導們來到了伯力。然而等著他們的並沒有期盼中的中央委員,而只有蘇聯遠東軍區聯絡官。



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窯洞里撰寫《論持久戰》原來蘇聯只是希望召集他們來開會,並把他們納入蘇軍麾下,對於換裝彼時強大的蘇聯裝備,抗聯戰士們自然表示歡迎。不過抗聯領導中的周保中卻意識到蘇聯絕不是給槍給炮那麼簡單。隨後他與蘇方代表提出交涉,最終使得蘇軍代表妥協。



左為抗聯將領周保中最終,抗聯和蘇聯遠東方面軍達成了合作,周保中在日記里記錄了雙方會談的主要內容:「我們(抗聯)願意接受遠東蘇聯紅軍領導的友誼的指導,與遠東紅軍建立經常的聯繫,並接受有限度的物資上的援助。」而蘇軍也尊重了抗聯獨立自主的主張:「保持了我們東北抗日聯軍組織上的整體性。」。



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很快統一更換蘇軍制服,注意前排的周保中抗聯大部隊進入蘇聯境內休整三四個月後,很快就開始分批派小部隊返回東北進行游擊作戰。然而很快,由於蘇聯為了穩住東線,於1941年4月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在這種情況下,蘇聯遠東軍要求抗聯暫停入境作戰和偵察行動。而抗聯方面為了顧全大局,也只得暫時停止作戰。然而之後抗聯該怎麼行動,成為了雙方一大難題。



蘇日在莫斯科簽訂協議,四年後日本外交官在這裡被蘇聯人擺了一道蘇軍既要避免抗聯作戰給日軍帶來挑釁口實,又要依仗抗聯進行對日作戰,抗聯也在不斷地請求回國作戰,因此必須要提出一個總體的整編計劃。經過多次協商,抗聯在蘇聯境內的部隊被集中到「北野營」,由蘇聯教官進行統一整訓,編為一個團。不過計劃傳到斯大林處後,返回來的批示則註明:「團的規模太小,抗聯應擴大為教導旅,授予蘇軍正式番號,按蘇軍標準保證供應。」


手持PPSh-41衝鋒槍,著蘇軍制服的抗聯戰士不過蘇聯境內的抗聯戰士不過只有七百人,最後蘇方給這個旅里補充了不少朝鮮人和俄羅斯化的當地亞洲人。除此之外,這個教導旅火力堪稱豪華。全旅按照蘇聯正規軍的甲級標準編為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營1個迫擊炮連1個教導大隊。每營裝備6挺重機槍,每連裝備9挺輕機槍,每排裝備15支衝鋒槍。



而為了保密的需要,東北抗日聯軍口中的教導旅則僅存於口頭上,書面上的稱呼則是「蘇聯遠東紅旗第88獨立步兵旅」,對外代號8461部隊。於1942年八月一日進行了正式的換裝整編,身著蘇聯軍裝和軍銜,手持蘇軍制式武器。全旅官兵數量高達1500人,旅長由周保中擔任,李兆麟任政委,其下各營、連主官,全部由抗聯人員擔任,蘇軍軍官則就任副職和教官



與此同時,蘇聯正在斯大林格勒進行艱苦卓絕的保衛戰東北抗日聯軍整編為抗聯教導旅的目的是:"培養東北抗日救國游擊運動的軍事政治幹部,鍛煉優秀游擊戰士,使之能在東北解放戰爭之際,積極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而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這麼做的。儘管蘇軍仍禁止抗聯大部隊回東北作戰,但蘇軍已經允許特別旅以最多十人的小組潛回東北進行敵後游擊作戰



電視連續劇《遠東特遣隊》劇照這樣的游擊作戰以原抗聯骨幹為核心,畢竟新加入的蘇聯當地亞洲人很難在細節上扮演東北老百姓。除此之外,抗聯經常回國與失散於東北山林的抗聯小部隊建立聯繫。那麼,抗聯部隊是怎麼過江的呢?原來國際88旅的戰鬥員人人都能跳傘會攀登會游泳滑雪,部分人員會使用電台收發報會照相測繪製圖爆破等技術。



兩枚蘇聯早期跳傘紀念章實物,抗聯人員早在1941年就在蘇聯組織下進行了第一次跳傘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抗聯人員有戰績也有犧牲。教導旅二營營長王效明帶領小分隊進入東北執行偵察任務,任務完成的返程途中,他們路過圖佳鐵路,炸毀了一輛日軍軍用列車,當場消滅了500多名日偽軍。而勢單力孤的游擊小分隊也冒著更大的風險,先後有200多人在執行任務中犧牲、失蹤,其中包括抗聯核心領導人之一的趙尚志。從1942年到1945年7月,抗聯教導旅的游擊小分隊不斷出擊,有明確檔案記錄的就有1600餘人次。雖然戰鬥的規模和影響有限,但抗聯始終堅定地在日軍佔領區活動。而在日軍之間,這些抗聯小分隊則被冠以「伏羅希洛夫部隊」的名字,檔案中則稱他們每人都可以「一騎當千」


伏羅希洛夫統帥的蘇聯第一騎兵軍在戰爭中所向披靡這些冒險越境隊伍中也有不少傷亡,即使是長官也有很多戰死。其中有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許亨植,在88旅組建後的第三天就在慶安青峰嶺與日軍作戰中英勇犧牲。此後經過訓練的朴英山分隊行動也被日軍破壞,他們藏起來的美製電台也在60年代被人發現。



以趙尚志為主體的連環畫封面不過這些犧牲和損失都是值得的。抗聯小分隊在1941-1945年間多次出擊,不但多次炸毀日軍軍列,刺探日軍情報,襲擊日偽軍隊,更炸毀了虎頭要塞「亞洲第一炮」。這門410mm口徑的大炮身管長20米,炮彈長四米,彈重一噸。開戰後一炮就可以毀掉蘇聯境內的鐵路橋,阻絕蘇軍後續進攻。


七年式要塞榴彈炮抗聯小分隊是怎麼炸毀這門火炮的,由於小隊有去無回,已不得而知。不過根據日軍守備兵岡崎哲夫的回憶錄:當時幾名日本兵護送一些日本僑民來到要塞里避難,其中一人看著不像日本人。岡琦正想問他是什麼人,只見那人沖他笑一笑,沒有回答就繼續跟著人群走向要塞深處。沒過多久,要塞深處就傳來了一聲巨響。現在看來,這人可能就是88國際旅中的一員。



岡崎哲夫1945年八月九日,蘇聯對日宣戰。抗聯教導旅為蘇軍提供了廣泛的支援,不但提前空降東三省各地傳送情報,炸毀鐵路橋截斷敵軍退路。一位叫姜德的老戰士回憶道,他們小分隊四人,領命炸毀了牡丹江南下的鐵路橋,使在牡丹江以北的日軍和開拓團沒法沿著這條鐵路南下,被迫轉向哈爾濱,沒等他們趕到,哈爾濱已經被蘇軍攻佔了,使日軍在北方的集團失去了退路。


作為嚮導和前鋒的88旅戰士們很多倒在了衝鋒的路上。根據周保中的日記,先期殺回國的700名抗聯老戰士只有362人活著回到了國內。這些人雖然很少,但搶先佔領了日本投降後的地區,為冀東八路軍和10萬大軍挺進東北起到了先頭部隊的特殊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比輕護還小的伊朗戰艦,緣何也被稱作「驅逐艦」?
俄版「薩德」部署美國後院,監控半個美國,掌握一舉一動

TAG:軍事編輯部 |